2.9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我国经济重心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③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
A.南北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2021·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
C.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 D.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3.(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云:‘苏常熟,天下足’。”该史料能印证宋朝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中心的南移 C.灿烂的科技文化 D.多彩的社会生活
4.(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末)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5.(2021·湖南会同·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农业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宋朝社会生活的多彩
6.(2021·湖南澧县·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图3相对应的时期应是( )
A.三国时期 B.唐朝中期 C.南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7.(2021·湖南炎陵·七年级期末)下表反映了北宋和南宋时期,南北方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南宋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科技进步 C.海外贸易扩大 D.商品经济发展
8.(2021·湖南新化·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完成于(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9.(2021·湖南华容·七年级期末)“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 B.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
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D.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10.(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北宋前期,市舶收入在30万﹣80万缗,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每年平均收入约为110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达到200万缗。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南宋国力强盛 B.海外贸易愈加兴盛 C.西方经济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2021·湖南宁远·七年级期末)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宋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12.(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末)“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3.(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着的阶段特征是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4.(2021·湖南永定·七年级期末)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5.(2021·湖南双峰·七年级期末)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在大连下水。早在宋朝,中国的造船业就居当时世界首位,北宋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
A.广州与泉州
B.刘家港与广州
C.开封与泉州
D.广州与临安
16.(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 )
A.江苏南京 B.江西景德镇 C.河北保定 D.浙江杭州
17.(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在欧洲,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china既是瓷器,也是中国”(China)的代称,我国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18.(2021·湖南娄星·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走向世界的名片有“丝绸”“瓷器”“茶叶”,其中与“瓷器”这张名片相关且被誉为“瓷都”的是( )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9.(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有渔民潜入南澳岛海底作业时,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古沉船(“南澳1号古船”)。据报道,从古船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出自于“瓷都”。在宋朝时被称为“瓷都”的是
A.临安 B.东京 C.景德镇 D.广州
20.(2021·湖南新化·七年级期末)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开封 B.景德镇 C.苏州 D.泉州
21.(2021·湖南鹤城·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经济恢复 C.宋元民族交融 D.宋代商业繁荣
22.(2021·湖南攸县·七年级期末)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封建制度严重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都城是统治者坚强的“政治堡垒”
23.(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假如你生活在宋朝,你不可能遇到的事是( )
A.饭桌上摆着香喷喷的占城稻米饭 B.听人讲岳飞的故事
C.用纸币“交子”购买货物 D.在家里阅读《红楼梦》
24.(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材料中的场景最早应该出现
A.东汉洛阳 B.唐朝长安 C.北宋东京 D.南宋临安
25.(2021·湖南洪江·七年级期末)《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反映了南宋都城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旺 C.商业的繁荣 D.市民生活丰富
26.(2021·湖南会同·七年级期末)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
27.(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几十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市舶司 D.广州十三行
28.(2021·湖南古丈·七年级期末)一千多年过去,古老的市舶司遗址多已湮灭,只有位于泉州的市舶司遗址还存在一部分。在宋代,它的主要职能是( )
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执行削藩政策
29.(2021·湖南宁远·七年级期末)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朝造船业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下列关于宋代航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B.宋代的刘家港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C.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D.宋代时期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0.(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据此,如果我们要研究宋代历史,下列最能作为依据的是
A.《水浒传》 B.《忠烈杨家将》 C.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D.《资治通鉴》
31.(2021·湖南澧县·七年级期末)如图,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A.“交子”纸币
B.“会子”纸币
C.开元通宝
D.光绪通宝
32.(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七年级期末)2016年人民币新版100元在市场上广泛流通,被人们称为“土豪金”。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秦半两 B.五铢钱 C.刀币 D.交子
33.(2021·湖南洪江·七年级期末)北宋前期“蜀民以铁钱重,难于转输。”为解决这一困境,蜀民
A.修建都江堰 B.开通大运河 C.发明了交子 D.改进印刷术
34.(2021·湖南新田·七年级期末)下列货币中,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B. C. D.
35.(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2021年6月,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开始在生活中使用……990年世界首张纸币诞生在中国,这张最早的纸币在宋朝时称
A.会子 B.交子 C.银票 D.纸钞
36.(2021·湖南攸县·七年级期末)古装大剧《清平乐》,通过对北宋仁宗时期朝堂风云的深度刻画,展现了“第一仁君”宋仁宗赵祯的为政以仁。随着宋仁宗生平轨迹的不断推进,一幅气象开阔的大宋画卷也渐渐绘就。剧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A.蜀地(指四川)商人用交子购买商品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C.回族商人在开封的西市开设店铺 D.艺人在街头说唱《窦娥冤》的故事
37.(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现在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五铢钱 C.交子 D.会子
38.(2021·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北宋初年,四川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投放市场流通。这种纸币是
A.铜钱 B.瓦子 C.交子 D.会子
二、判断题
39.(2021·湖南·湘钢一中七年级期末)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40.(2021·湖南·怀化市辰溪博雅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景德镇兴起于北宋,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41.(2021·湖南·湘钢一中七年级期末)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三、综合题
42.(2021·湖南会同·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占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在宋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我国人口在宋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写出2点)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趋势。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43.(2021·湖南望城·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文化的特点。请用史实说明唐朝时“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2)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其中被称为“诗圣”的是谁?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4)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现象,经济重心南移是在什么时侯最后完成?
44.(2021·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两宋时期是我国继隋唐经济繁荣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发展成就简表
领域 成就
农业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从越南引进了①
手工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辉煌时代,②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商业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③ 管理对外贸易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
(1)请完成上述表格中横线上需填写的正确内容。材料二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流传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谚语。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一经济现象在中国哪个朝代时最终完成?写出这种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4)针对我国现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你有何建议?
45.(2021·湖南新邵·七年级期末)材料一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宋代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请写出材料一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填“正确”,不符合史实的填“错误”
①宋代农业北方发展超过南方,南方的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
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③宋代重视海外贸易,特设“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广泛。( )
(4)通过阅读三则材料,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6.(2021·湖南娄星·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1)据材料一,概括修建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2)分别说出材料二图片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出现于哪个朝代?
(3)材料三的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历史现象?当时,哪里成为丰饶的粮仓?并列举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对我国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
47.(2021·湖南·凤凰县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业政策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夫欲盛而费广,费广而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耶”。为此,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如627年,山东遇大旱,他下令免除当年的租税。628年,关中发生旱灾,次年又命令免去关中两年的租税。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唐太宗为减轻农民的负担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农民改进而制成的哪两种新型工具?
(3)图3是宋代的《耕获图》,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当时,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重要的粮仓在哪里?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时期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48.(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以“盛世繁荣的经济”为主题,探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请你参与合作。
【发达的农业】
(1)兴趣小组搜集到材料一中唐朝时发明和改进的农具图片,请你标明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一:
(2)“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明当时南方的江浙一带已经成为主要粮食产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宋时期南方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先进的手工业】
(3)我国是“瓷之国”,精美的瓷器层出不穷,各具特色,制瓷技术不断更新。请你举出能够体现唐朝制瓷技术创新的瓷器一例,并指出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城市名称?
【繁荣的商业】
材料二:北宋东京……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4)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东京商业繁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择端描绘东京繁华景象的著名画作名称?
(5)通过本次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哪个因素更重要?
49.(2021·湖南澧县·七年级期末)无论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我国连接欧亚非各国的纽带,都是中华民族与各国的友好往来重要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积极交往、勇于开拓的象征。
材料一:自唐中叶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江南发达的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再者,自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后,我国水上运输日益发达,东南地区的造船技术最为精湛,……再加上隋唐时期,国家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鼓励政策,也促使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兴盛。
——黄栋法《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其“盛”是指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使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顶峰。……到了明代,国家只重视有限的官方“朝贡贸易”,而忽略了民间贸易的发展。迫于当时沿海地区的不利形势,明朝对民间贸易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民间贸易不得不采取走私的形式。在这种情形下,我国沿海港口也随之慢慢衰落。
——黄栋法《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走向兴盛在什么时期?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两项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变化?概述变化原因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图3南重北轻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的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最终在两宋时完成,故与图③所示经济状态相对应的时期是宋朝,故D符合题意;南北朝、唐朝、 五代十国与图③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信息“图③所示经济状态”是解题的关键,图3南重北轻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最终在两宋时完成。
2.D
【详解】
“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正确;ABC是表象,而非实质。ABC错误,综上故选D。
3.A
【详解】
材料中“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苏常 (苏州、常州) 熟,天下足。”说明了南方经济的重要性,这印证了经济重心南移,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中心转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灿烂的科技文化和多彩的社会生活,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选项C符合题意;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A排除;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排除;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在南方,D排除。故选C。
5.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经济重心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且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等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和卡片上展现的信息相吻合,所以卡片的主题应为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不仅仅是农业中心的南移,也是其他经济中心的南移,且只提及农业中心的南移并不符合卡片内容,排除B项;宋代商业繁荣只是题中卡片展现的一部分,且本题的着重点在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C项;本题并没有涉及宋代社会生活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
第一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第二幅图说明南方逐渐赶上北方,第三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方,表明那时候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图3相对应的时期应是南宋时期,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分析可知,南宋时期政府收入的81%依靠南方,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农业、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排除BCD项。故选A项。
8.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长期在北方黄河流域,后来因为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完成于南宋时期,选项B正确;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可知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表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故选C;AB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0.D
【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南方都市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在此基础上,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D正确;“市舶收入在30万﹣80万缗,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每年平均收入约为110万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达到200万缗”这种变化反映了南宋国力强盛,A错误;海外贸易愈加兴盛并不代表南宋整体的实力,B错误;西方经济发展与本题无关,C错误。
11.A
【详解】
根据题干示意图可知,图中③表明我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因此,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南宋,故选A项,排除BCD项。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北宋时期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小麦、选项C玉米、D大豆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理解“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联系所学可知,“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北宋时期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即可答题。
13.A
【详解】
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主流,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A正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排除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D。故选A。
1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江南是我国的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称为著名的瓷都,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朝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A项符合题意;刘家港、开封和临安不是造船业发达的地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选项B符合题意;江苏南京当时是重要的商业城镇,选项A不符合题意;河北保定有当时五大名窑的定窑,选项C不符合题意;当时杭州是大商业市镇,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选项A符合题意;“越州、杭州、邢州”都不是我国的瓷都,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C符合题意;河北曲阳、河南汝州、河南开封与“瓷都”无关,排除ABD。故选C。
19.C
【详解】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2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宋时,景德镇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质量上乘且产量大,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选项B正确;开封是北宋都城,苏州纺织业发达,泉州是重要港口,均不符合题意,选项ACD排除。
21.D
【详解】
题干中四幅图片分别关于宋代“商标”、“交子(货币)”、经济繁荣以及海船(外贸),均与商业相关,都反映了宋朝商业的繁荣景象,故D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开发、北方经济恢复、宋元民族交融与题干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BC。故选D。
22.A
【详解】
根据“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等可知,材料反映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23.D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要注意此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选择不可能在宋朝遇到的。发生在或出现在宋朝的和宋朝以前的事情和事物,在宋朝都有可能遇到。但是出现在宋朝之后的事物和事情,在宋朝是不可能看到。根据课本所学,学生们知道我国在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都是创作于这一时期,故在宋朝不可能读到《红楼梦》,此题选择答案D。
24.C
【详解】
根据题干“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都城东京即开封的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因此C项符合题意;北宋才开始出现夜市,东汉、唐朝都在北宋以前,排除A项和B项;北宋才开始出现夜市的,南宋在北宋之后,故排除D项。故答案为C。
25.C
【分析】
【详解】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反映的是南宋首都临安商业繁荣的景象,故选C;材料信息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旺无关,排除AB;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市民生活情况,排除D。
【点睛】
2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郎图”反映了宋代商业发达,打破了时空限制;“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都城商业繁荣的景象;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宋代海船”说明了宋代造船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据此可知,四幅图片都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A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经济情况,而民族政权并立反映的是两宋时期政治领域的特征,排除B项;图示反映的是宋代的经济情况,不能体现国家统一,排除C项;大都是元朝的都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立了市舶司,来专门管理对外贸易,故C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时期设立的管理西域的机构,故A项排除;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故B项排除;广州十三行是清朝设立的对外贸易机构,故D项排除。故选C。
28.C
【分析】
【详解】
宋朝,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正确;主持变法、监察百官、执行削藩政策都不是市舶司的职能,故排除ABD项。故选C。
29.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因此,B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0.C
【详解】
根据材料中对原始史料的概念解读可知,原始史料是目击者的亲身经历,与事件同时期的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等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史料形式,一般主要是考古挖掘等实物史料最具有说服力,据此可知,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是历史考古挖掘,是最能作为研究宋代历史依据的,故C项正确;A、B两项属于文学作品,不能作为最直接主要的依据,故排除;《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的文献史料,不是作者亲身经历,故D项排除。故选C。
31.A
【详解】
A项交子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发明的纸币;B项会子是南宋时期的纸币。不符合题意;C项开元通宝是唐玄宗时期的货币;D项光绪通宝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货币;光绪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纸币的运用,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宋代时期,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因此,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交子 。
32.D
【详解】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符合题意;秦朝时期使用秦半两钱,A排除;西汉汉武帝时期统一使用五铢钱,B排除;刀币不是纸币,C排除。故选择D。
33.C
【详解】
根据“蜀民以铁钱重,难于转输”可知四川地区使用铁钱非常不便,为了化解这种困境,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被称为交子,故选C;四川地区是通过使用交子化解了铁钱不便的困境,ABD都和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34.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城市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不属于纸币,排除;D项是南宋时的纸币,排除。故选C。
35.B
【详解】
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B符合题意;会子、银票、纸钞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排除ACD。故选B。
36.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北宋仁宗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选项A符合题意;南宋时期,“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B排除;回族形成于元朝,C排除;《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D排除。故选A。
37.C
【详解】
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在成都地区出现的“交子”,C正确;秦统一后,统一货币,实行圆形方孔钱(铜钱),A排除;汉武帝以五铢钱代替圆形方孔钱,B排除;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仿照四川发行钱引的办法发行。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起源于临安,也称作“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D排除。
38.C
【详解】
根据所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四川最早发行的纸币交子,故C项正确;铜钱之前就已经在市场中流通过,不符合时间,故排除A项;瓦子是宋朝一种娱乐场所,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发行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39.正确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由于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加上南方自热条件好,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和手工业,南方的经济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故本题表述正确。
40.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41.错误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本题说法错误。
42.(1)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2)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发达;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3)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4)原因: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了从西汉到唐代再到北宋我国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从19.8%上升到了62.9%;而北方人口在同一时期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从80.2%降到了37.1%。因此我国人口在宋朝时期,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
(2)根据材料二“太湖流域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已占全国首位”、“苏湖熟,天下足”“两浙的丝织产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发达,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3)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发达,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比较图表,获取有效信息,通过观察图表可以知道,从西汉到唐代再到北宋我国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宋朝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技术发达,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的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移的过程。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3.(1)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等均可
(2)杜甫
(3)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指南针的广泛使用造船技术的进步等,广州泉州
(4)南宋
【分析】
【详解】
(1)特点:根据“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得出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史实:根据所学,可列举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等史实。
(2)杜甫被称为“诗圣”。
(3)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指南针的广泛使用;造船技术的进步等分析总结。举例:根据“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得出广州,泉州。
(4)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我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点睛】
44.(1)①占城稻②景德镇③市舶司④交子
(2)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等,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任写两点即可)
(4)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加强南北经济、人才、技术的交流;国家制定适当的政策等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可知,宋代,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辉煌时代,景德镇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 管理对外贸易;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可知,原因有,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这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这一过程在南宋完成;根据所学可知,原因有,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等,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建议是,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加强南北经济、人才、技术的交流;国家制定适当的政策等。
45.(1)筒车曲辕犁
(2)经济重心南移
(3) 错误 正确 错误
(4)生产工具的改进、政府的鼓励政策、科技创新等(有理即可)
【详解】
(1)从图片可得出分别是筒车和曲辕犁。筒车是灌溉工具;曲辕犁是耕地工具,适用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筒车是灌溉工具,提高了水利灌溉效率,节省了人力。
(2)根据“苏湖熟,天下足”可得出是经济重心南移。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①东汉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②东晋后期以来,江南发展迅速,南朝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③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3)根据所学,宋代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①错误;根据所学,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②正确;广州十三行是清代设置的,③错误。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生产工具的改进、政府的鼓励政策、科技创新等。有理即可。
46.(1)意义:沟通了南北经济;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图一:筒车;图二:曲辕犁;唐朝
(3)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广州、泉州
(4)①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的环境;②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③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④统治者的重视等。
(5)国家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重视引进外来劳动力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可知,沟通了南北经济;根据材料一“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可知,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指筒车。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根据材料二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是指曲辕犁。曲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农业经济发达,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现象。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①根据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可知,南方地区相对和平的环境;②根据材料四“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可知,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③根据材料四“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可知,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的重视、人民的辛勤劳动。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唐经济发展与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来看,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力资源;③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④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由此,可以得到启示:国家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重视引进外来劳动力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等。
47.(1)减轻赋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曲辕犁;筒车。
(3)占城稻。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经济重心南移。
(4)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如精耕细作;推广引进高产作物等。
【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一“唐太宗还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得出唐太宗为减轻农民的负担所采取减轻赋税的措施。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减轻赋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图片1和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3)根据图3宋代的《耕获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占城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要的粮仓是长江流域;太湖流域。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4)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一时期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开垦荒地;兴修水利;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如精耕细作;推广引进高产作物等。
48.(1)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
(2)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耕作技术的提高,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优良作物品种的引入,如占城稻等;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3)举例:唐三彩(或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城市:景德镇。
(4)特点:商业区与居住区已经没有界限;经营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商业活动时间长);画作:《清明上河图》
(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政府政策;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详解】
(1)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耕作技术的提高,垦田面积不断扩大;占城稻等优良作物品种的引入;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举例:根据所学知识,从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中任举一例即可;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景德镇。
(4)特点:根据材料“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可知,商业区与居住区已经没有界限;根据材料“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可知,经营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或商业活动时间长)。画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择端描绘东京繁华景象的著名画作是《清明上河图》。
(5)综合材料中经济发展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政府政策;人民的辛勤劳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49.(1)时期:隋唐;原因:南方经济发达;造船技术精湛;政府的保护和鼓励。
(2)变化:宋代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原因:战乱;经济重心南移;陆路交通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
(3)变化:由盛转衰;原因:明代只重视官方贸易,忽略民间贸易,明朝对民间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详解】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再加上隋唐时期,国家……也促使海上丝绸之路更加兴盛”可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走向兴盛是在隋唐时期;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江南发达的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东南地区的造船技术最为精湛……国家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鼓励政策……”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有:南方经济发达;造船技术精湛;政府的鼓励和保护。
(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海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达到空前繁盛……”可知,宋代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第二小问据材料二“……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可知,宋代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的原因为:战乱、经济重心南移、陆路交通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
(3)第一小问据材料三“……郑和下西洋使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顶峰……明朝……我国沿海港口也随之慢慢衰落”可知,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第二小问据材料三“……到了明代,国家只重视有限的官方‘朝贡贸易’,而忽略了民间贸易的发展。迫于当时沿海地区的不利形势,明朝对民间贸易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可知,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的原因是:明代只重视官方贸易,忽略民间贸易,明朝对民间贸易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