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认识人民币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阶段。由于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后,再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 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机会少,对人民币只有一个初步认识。但多数学生有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人民币有接触,这些是学生学好本课的基础。生活经验不能代替数学学习经验,将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知识,对学生还有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过程与方法 借助动手、合作探究等活动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并能兑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人民币。 2.我能进行人民币简单的等价兑换。 学习重、难点: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 教学准备: 课件及学具 教学节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认识老师吗?是不是每天在学校的校园里都可以见到老师? 生:认识,寇老师,是的。 师:老师听王老师说“一.3班的同学可聪明了”,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最棒? 你们认为一.3班谁最棒? 生:我。(争着说是自己和同学的名字) 师:其实老师认为咱们班的孩子都是最棒的! 【设计意图:利用谈话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做准备】 (课件出示练习题) 1、 1角=(10 )分 3角=( 30)分 100分=(1)元 10个一是(10 ) 1元=( 10)角 20分=( 2)角 50分=( 5 )角 10个十是(100) (指名来回答,针对3角=(30 )分,说明原因:因为1角是10分,3角里面有3个1角,就是3个10分,也就是30分。) 【设计意图:复习检查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 【设计意图:复习小面值人民币,为大面值人民币教学做铺垫。】 情景导入 这些都是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的人民币,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师:看老师这里有什么?(课件出示红包) 生:红包。 师:猜猜里面有什么? 生:钱、人民币。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中找出和它一样的吗?(课件出示红包中飞出5元面值的人民币) 生:能。 师:把它举起来让你的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找相同,直观地认识5元面值的人民币。】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 探究新知 1、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人民币 (1)认识5元 生:这张人民币是5元的。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5元的人民币呢? 生:因为上面有数字“5”,还有汉字“伍圆”。 师:刚才这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了5元面值的人民币,大家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你认为他介绍的怎么样? 生:他介绍的非常好。 (依次认识10元、20元、50元、100元。) 【设计意图:有的学生在生活中有过购物、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人民币面值的认识。】 师:根据刚刚的规律,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请你迅速拿出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设计意图:为了达到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设计此环节检测学生的认识程度。】 (学生们迅速拿出后) 师:为什么你们可以这么快的拿出要求的钱数呢?你们是靠什么去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呢? 生:人民币上面的数字。 师:(拿出5角)这张上面也有数字“5”,为何它不是5元的人民币呢? 生:它没有单位“元”。 师:(拿着1元和1角)看这两张人民币上面都有数字“1”,但它们的面值却是不相同的,就是由于单位不同。 师:同学们,人民币上的“数字”可以代表面值,同时还要注意单位是“元、角、分”的哪一种。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人民币的面值不能只看上面的“数字”,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单位”。】 课件出示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人民币正反面,通过视频了解如何认识大面值人民币。(视频介绍可以通过“数字”、“汉字”、“大小”、“颜色”、“背面图案”、“盲文”来区分辨别人民币的面值。)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人民币上有什么? 生:人民币很古怪。 师:其实在人民币上还蕴含着许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为了达到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设计此环节检测学生的认识程度。】 全班一起大声读出各种人民币的面值。(课件依次出示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程度。】 2、以“元”为单位的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等价兑换。 师: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换钱。 (课件出示:银行自助存款机、无人售票东公交车、无人售货机等)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为教学人民币的等价兑换做铺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元币之间的换算 师:1张5元可以换( )张1元。同学们请看,老师这有一张5元的人民币,可以拿几张1元的换呢? (先不着急说,和同桌先换一换。) 师:老师这也有1张5元,谁来和我换一换? (换完)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换5张吗? 生:因为5里面有5个一,所以1张5元可以换(5)张1元。 师:你能在黑板上摆一摆吗? (摆完) 师:那么1张10元可以换( )张1元,先换一换,再思考并说明原因。 生:因为10里面有10个一,所以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师:自己完成助学单下面几道题,可以动手换一换,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1张20元可以换( )张10元 1张50元可以换( )张10元 学生汇报: 1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因为20里面有2个十 1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因为50里面有5个十 师:现在老师这有一张100元,我想全部换成10元或50元,该怎么换? 1张100元可以换( )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 学生汇报: 1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亲自动手换一换,经历换钱的过程;并借助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体会人民币的等价兑换与前面所学内容100内数的认识联系起来,培养数感。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达到让学生掌握以“元”为单位大面值人民币简单的等价兑换目的。】 巩固与检测(助学单) 一、摆一摆 师:摆出你想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如何摆的。 生:我想买水彩笔,我是这样摆的“我用了1张10元、1张5元和1张1元”。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辨认;从不同的摆法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完整的认识人民币,并检测学生能否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 三、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体验换钱的灵活性。】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以“元”为单位大面值人民币,这些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不乱花钱好习惯。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教学反思: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在课件中展示大面值人民币,又让学生提前准备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这样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比较深刻。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提醒有困难的学生先用人民币学具换一换,再想一想、说一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时,要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兑换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又要适时地对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进行指导。 总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同学们亲自尝试,从实践中发现得出结论,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应该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地位出现,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