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23: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渭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文帝立四学,将文学中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已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概念。
B.关于“文”与“笔”的区分,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形式美,比刘勰又进了一步。
C.“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标志着文学自觉的成熟。
D.曹丕根据对不同体裁的特点的把握,将文体分为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并不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但更强调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
B.“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了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是文学性明确的表现。
C.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表现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强调人生悲欢离合。
D.在曹丕看来,文章不仅具有突出的价值,也可以借此使作者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B.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C.文家承其体式,故辨别不淆。
D.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请结合上述材料相关论述,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为例,谈谈你如何理解文学的自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明砂
午后时分,从南面汶河上徐徐吹来的风,带来一些凉爽,也飘来缕缕高粱花的清香。刘佈堂坐在南窗前,手里在不停地用自制的木模做药片,但眼睛却不时地向街上瞅一眼。连日来他和几个老人为八路军筹集给养,加上最近邻村又出现了疫病,身为一个医生,刘佈堂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更让刘佈堂着急的是,今天早上接到的一个新任务。上级命他无论如何也要将情报送到双泉峪子村去,让那里的八路军过汶河绕到万良庄的日军背后,干校的队伍从山东这边开赴万良庄,隐藏在村西边的树林里,定好在半夜时分,对敌人两面夹击,干净利落地消灭这一小股日军。被日军扫荡过的街道上,到处是砸坏的家具、农具和死去的牲畜,家家户户的门都紧闭着,没有人敢出来,到处一片凄凉颓败的景象。
这时,街角处突然出现了一辆木推车,刘佈堂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眼睛直盯着外面。
木推车吱吱呀呀地停在了药铺门口,刘佈堂赶紧迎出去,见推车的是一个壮年汉子,刘佈堂上前和他一起,把车上的病人抬进了屋里。他扒开病人的眼皮,又摸着病人的脉说,这病多久了?壮年汉子说,已经一月多了,近五天高烧发热,神志昏迷。
刘佈堂半晌才把手从病人腕上抬起,说,怎么才来看?
壮年汉子说,这是我兄弟,在淄博日本人开的煤矿上干苦力,病得不行了才被赶了出来,嗨,一言难尽呢!
刘佈堂说,此病乃肠热腑实,病情虽属危重,但尚存一线希望。我给你开两个药方,先以通腑泄热,用“大承气汤”重剂,一服便通,随后神志也会转醒。再一方是养阴清热之剂,做善后调剂,七天后便差不多了。
两张药方开完后,刘佈堂递到汉子手里,郑重地嘱咐道,你认真看看,这是两张药方,第一味药千万不能少,也不能替换,弄错了后果可不得了!
壮年汉子接过两张药方,放在一起看了看,眉头紧皱成一个疙瘩,片刻之后,他抬头望着刘佈堂,眼睛里放射出一种坚定的光芒,他使劲点点头说,先生,我看明白了,我一定会遵照先生的去做,早日把我兄弟的病治好。
刘佈堂和汉子抬起病人,放在木推车上,又嘱咐道,你家离这里这么远,我开的药必须在半夜前吃上,可要记牢了呀!
汉子点点头说,先生放心吧,东波池那边有个亲威,让他和我一起去,一定会按时到家的。
刘佈堂说,那就好,赶紧走吧。
汉子答应一声,弯腰去推车子,可就在这时,街头突然传来一阵吵嚷声,刘佈堂站在那里没动,汉子推着车刚走几步,四个伪军和汉奸已经到了跟前。其中一个头目样子的瞪着眼问道,你是干什么的?私通八路的可要枪毙!
汉子一脸伤悲,他说,我兄弟今年才四十,家里有五个孩子,得了这种病,我老娘眼睛都哭瞎了……说着话,他呜呜地哭起来。
什么病?是不是霍乱?要是霍乱就赶紧找地方埋了,怎么还到处跑?为首的伪军掏出匣子枪指向汉子,自己却在连连后退。
刘佈堂赶紧上前,赔着笑说,不是霍乱,但也奄奄一息了,在发热高烧阶段,还是少接触的好。几个人一听不是霍乱,便上前把汉子浑身搜了,当他们搜出两张药方后,为首的那个举着一张看了又看,嘴里嘟噜着,半……枝莲……最后把药方递给了汉子。接着,举起另一张,看了看,嘴里骂道,什么玩意儿!然后把药方扔在地上,带着几个人走了。
送走汉子和病人,刘佈堂重新坐到南窗前,又拿起自制的压药片的木模,做起药片来。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一直做啊做,药片做好了他就用纸包好,一包一包放在桌子上。夜深了。家人几次叫他吃饭,他只是摇摇头,也不言语,直到第二天清晨,有来看病的人说,昨夜里万良庄的日军遭到了八路军的埋伏袭击,这一次真是太痛快了!
刘佈堂听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时他才感到浑身疲惫,但心里仍感到有种兴奋,使得他一时并不想去休息。
不知不觉间,刘佈堂来到了盛药的壁橱前,他拉开一个小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味中药,在手里捻了捻,嘴里轻轻念道,夜明砂,呵呵,好药,好药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处是砸坏的家具、农具和死去的牲畜,家家户户的门都紧闭着”描绘出被日军扫荡过的街道上的景象,揭露出日本侵略者的凶残。
B.病人病情危重,刘佈堂连开两张药方,敢用重剂,又辅以善后调剂,展现了他高明的医术。
C.壮年汉子虽未领会刘佈堂的药方的意思,但感恩于刘佈堂为其兄弟治病,所以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D.刘佈堂所开药方“半枝莲”“夜明砂”不仅是为壮年汉子的兄弟治病,更巧妙地传递了情报,可见其足智多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的环境描写,不仅点出环境平静祥和的特点,也反衬出刘佈堂面对任务难以完成时焦虑急迫的心情。
B.壮年汉子的兄弟在淄博日本人开的煤矿上备受压迫至病危,为下文壮年汉子冒死完成任务做铺垫。
C.本文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向读者全面展现刘佈堂以药方为掩护,积极帮助八路军抗日的乡村医生形象。
D.小说构思精巧,跳跃性的叙事方式,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标题“夜明砂”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8.“话中有话”是一种语言艺术,文中刘佈堂多次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想法,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理解。(4分)
9.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向然,奏刀骋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竅,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谍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B.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C.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D.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B.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经首》相传为尧时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
C. “文惠君”为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德修养而给予的称号。
D. 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叫《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庖丁解牛》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描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的神态动作。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跃然纸上。
B. “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 《庖丁解牛》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 《庖丁解牛》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4分)
(2)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4分)
14.在当今社会,庖丁解牛有什么喻义?(3份)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异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 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 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16. 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3)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获得健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个人健康管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的点滴之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曾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但常常______,这与缺少健康知识不无______。比如说吃,最重要的是______营养均衡,畸轻畸重、过热过冷都可能出现问题,“口味重”会摄入过多的盐导致高血压,“饭量大”则可能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趁热吃”会损害食道黏膜导致癌症的发生。掌握这些健康知识,就能够走出很多生活误区,就会对胡吃海喝保持警觉。只有以健康知识来支撑养成健康习惯,才能激发久久为功的自觉。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强了人体患病、感染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过度陷入“宅”生活,长期沉迷虚拟世界,在桌前久坐不起……这些不良习惯都会使身体缺少相应锻炼,从而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 ),让身体在自然伸展和运动锻炼中保持唤醒状态。健康中国,应该由每一个健康的中国人组成。每个人都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提升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水平,才能支撑起______的健康中国。
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功亏一篑 关系 保持 生龙活虎
B.功亏一篑 干系 维持 朝气蓬勃
C.半途而废 干系 保持 生龙活虎
D.半途而废 关系 维持 朝气蓬勃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这样才能享受现代生活便利
B.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更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C.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之时,我们也要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D.现代生活给予我们便利,我们更要不忘时时与自己的身体“对话”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根据周二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上的一项新研究,在地球早期历史上的10亿年里划破天空的大量闪电,可能帮助释放了重要的磷化合物。这为地球上生命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天空中的一道闪电是如何让地球上的生命诞生的呢? ① ——或者更确切地说,与磷原子和其他生命要素结合后所能生成的有机物有关。在大约40亿年前,尽管大气中可能有充足的水和二氧化碳——这些对生命的基本分子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地球上的大部分天然磷还被束缚在无法溶解的岩石中,无法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有机磷酸盐。那么,后来, ② ?
研究小组负责人赫斯说,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些土地、一片云和大量闪电。闪电可以使物体表面温度升至近2760摄氏度,从而形成以前不存在的新矿物质。 ③ ,40亿年前,每年大概会有10亿至50亿道闪电。研究小组估计,在这些闪电中,每年有1亿至10亿道击中陆地(其余的则在海洋上方放电)。在45亿至35亿年前,每年单是闪电就能使地球获得110至1.1万千克的磷。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话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2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段意,每句话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努力的过程很痛苦,快乐很重要,为什么还要继续努力呢?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有两种:一种是短暂的快乐,一种是长远的快乐。他还提到,有的快乐会埋伏着痛苦,你追求它,会得到更大的痛苦;而有的痛苦最后会换来长远的快乐。周国平说:如果你努力的方向对的话,可能会给你带来长远的快乐。”
班级计划举行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快乐?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B
2.C
3.D
4.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对文学自觉的标志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②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
5.①文学的自觉是指作家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作家借艺术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②《归去来兮辞》多用对偶,以六字句为主,朗朗上口,韵律悠扬,体现了对文学审美性的追求,是文学自觉的体现。③《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与生命体验,是文学自觉的体现。
6.C
7.C
8.①“第一味药千万不能少,也不能替换,弄错了后果可不得了!”刘佈堂这样说是在强调药方的第一味药是理解情报意思的关键,“弄错了后果可不得了!”是强调情报的重要性。②“我开的药必须在半夜前吃上,可要记牢了呀”刘佈堂这样说是在强调传递情报时间紧迫,必须在半夜前将情报送到相关人员手中。
9.①从结构上来看,照应文章标题,同时解开了上文关于另一张药方的谜团。②从人物刻画来看,不仅传达出刘佈堂内心无比的喜悦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凶残而愚蠢的敌人的嘲讽。③从主题表现来看,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所展示的伟大智慧。
10. D
11. D
12. C
13. (1)我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超过技术了。(2)用没有厚度的(刀刃)插人有间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14. (1)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超凡的技能,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道理。
(2)应该学会享受工作,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做成自己的爱好,把工作的过程变成一个享受的过程。
参考译文:
(甲)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父母,可以享尽天年。
(乙)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15. C
16.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人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17.(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3)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8.D
19.B
20.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从而增加了人体感染、患病甚至发生肿瘤的概率。
21.①这都与磷有关②地球是如何获得有机磷酸盐的③据研究小组计算
22.①闪电可能促成地球生命的诞生。②磷对生命的诞生至关重要。③闪电使早期的地球获取大量的磷。
【答案】例文:
人生须努力,快乐长相随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人生须努力,快乐长相随!
失去不是最痛苦的,而最痛苦最使人难受的却是得到后并不快乐,或者只是短暂的快乐。为何?因为我们没付出,没有经历痛苦的煎熬,所谓甘之如饴便是这道理,越是备尝苦味越是感觉甜美,因为对比中可以突出感受,或者苦后的甘甜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因为珍惜而快乐长久。现实就是这样,当你不劳而获之后,你会慢慢失去曾经为之奋斗的乐趣,甚至会慢慢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自然缺少快乐感。
我们都知道,猫爱吃鱼,而且通常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捕鱼,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会经历重重困难;可能会掉入水中,可能会被尖锐的石头划伤,也可能让到手的鱼儿溜走。所以,一旦抓住一条鱼,就会开心得不得了。
可是,你如果给它带上氧气罩,放入装满鱼的缸中,它便不再快乐了,就会倍感无聊了,因为失去了曾经努力抓鱼的乐趣。这样唾手可得的东西,有时只能满足某方面的需求,可是却让你失去了曾经努力为之奋斗最终收获成果的喜悦。
有的人,含着金汤匙出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人未必有快乐幸福感。什么都依靠别人,最终失去了对生活的渴望、追求,失去了一种通过自我打拼、努力奋斗才有的心情——快乐。
相反,有的人却非常努力。别人喝咖啡时,他们在努力学习;别人玩耍娱乐时,他们在积累知识。所以,他们最终取得了好成绩,自然是非常开心,因为这是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
没错,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快乐,唯有这种快乐感才会长久。
所以“如果你辛苦劳作已是功成名就,还想冒险一搏哪怕功名成乌有,即时惨遭失败也仍要从头开始。这是1907年诺贝尔奖得主、英国作家约翰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写给儿子的一首诗中的话语。我想他一定是深谙努力才是快乐长久之道,才作为至理箴言送给儿子。
人生就是一场痛苦的修行,而路的尽头是快乐,这便是生命的真谛——长远快乐。每一个爱你的人,每一个恨你的人,每一个你爱的人,每一个你恨的人,无论是爱之深,抑或是恨之切,他们都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在“帮助”你努力成就、完善自己。
人生是痛苦的,因为在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这个过程中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你不得不自己去面对种种“不愿意去接受”的局,并咬牙去接受,经历拷打,完成自我的升华。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没有失败者也没有成功者,只有一段又一段各式各样的人生,无论哪一段,都足够绚丽多彩、苦乐参半。
人生路上需要舍得,有舍方有得。试想:得非所欲,舍亦非所愿,该是一种何堪的心伤。人生之路上要承受很多。人生需要承受,只有不断地承受,我们才会不断走向成熟,收获生命的欣喜。舍得,使我们走向美丽和成熟;承受,更加彰显出生命的辉煌。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我们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有过痛苦,也有过快乐;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浴。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为既定方向而努力,才能找到长久的幸福和快乐。同学们,让我们为了长远的快乐而努力追求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