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
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
各种生态系统
B.拉萨大量使用太阳能电池主要原因是其他
资源贫乏
C.青藏高原的农业特色是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回答3~4题。
3.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
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 B.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C.减少农田种植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5~7题。
5.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D.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6.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②处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C.③处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④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7.图中①②③④地形区发展农业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B.②处地势平坦,红壤广布,土层贫瘠
C.③处灌溉水源充足,夏季常受台风侵袭
D.④处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8~9题:
8.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
上海地区出现伏旱天气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7~8月 D.5~8月
9.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
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10、读右图4,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1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
A.冈底斯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B.天山、秦岭、南岭
C.长白山、太行山、贺兰山
D.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12、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右图1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3—16题。
13、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4、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15、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A、建小水电站 B、开采小煤窑 钻小气井 D、上山砍柴
16、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读右图,回答17~20题。
17.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18.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19.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
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0.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
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21.右图中b铁路线是( )
A.京九线 B.焦柳线
C.南昆线 D.成渝线
22、黄河泛滥的根本原因是( )
A.下游河床太高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缺少可以排泄水量的入海支流 D.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3、20世纪90年代以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截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D.下游地表补给地下水过多
24、下列四幅图,不属于我国出口农产品基地的是( )
25、21世纪初,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前景是( )
A.城乡居民普遍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B.能源构成将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C.人均水能发电量将居世界第一位 D.部分沿海地区将适当发展核电工业
26.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种植的农作物,搭配正确的是
A.山东半岛——甘蔗、棉花、花生 B.江汉平原——水稻、油菜、棉花
C.松嫩平原——春小麦、棉花、大豆 D.四川盆地——甜菜、水稻、花生
27、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 )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D.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辽宁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风速春季最大,夏季
最小。该省的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读辽宁省年平
均风速分布和太阳能资源区划示意图(图3),回答
28~30题。
28. 图中M点的风速数值可能是( )
A. 3.2 B. 3.5 C. 3.8 D. 4.1
29. 下列对该省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速的变化规律自南向北递减
B. 山区风速变化最大,沿海风速变化最小
C. 风速的大小与地形有关
D. 由沿海向内陆风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
30. 有关该省能源分布及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 太阳能水平分布与风速水平变化呈负相关
C. 山区海拔高,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
D. 沿海地区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
二、 综合题
31.(30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已形成从沿海到内陆全面开放的格局。 根据材料完成:
材料一 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地区所在省份棉花总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球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左右,与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河流域并称中国三大产棉区。该区棉花已连续多年获总产、单产、商品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五个中国第一。
材料三 广州与阿克苏全年水分盈亏图
材料四 甲地所在省份2008年部分资料统计表
能源消费构成比重(%)
三大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
原煤
47.8
第一产业
17.8
轻工业
8. 4
原油
23.9
第二产业
46.8
重工业
91.6
天然气
24.1
第三产业
35.4
水、风电
4.2
材料五 喀什经济特区,来自新疆地区代表在2010年两会正式提交的设立提案,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
(1)据图说明甲、乙两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4分)
(2)据图甲说明该地区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2分)
(3)简要分析说明广州、阿克苏全年水分盈亏情况及原因。(8分)
(4)图乙区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
的优势条件。(12分)
(5)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据表中信息说明甲地所在省份要达到上述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32.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自古有 “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
材料二 黄河流域示意图
(1)黄河水患严重,除上游河段有凌汛外,凌汛还威胁 河段。凌汛危害主要发生在一年
中 时期。(4分)
(2)宁夏大米不仅产量丰盈,而且品质优良,具备了“粒圆、色洁、油润、味香”四大特点,且蛋白质、脂肪含量高,极富营养价值。试分析宁夏平原大米高产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6分)
31、
(1)甲地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2分)乙地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2分)
(2)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2分)
(3)广州夏秋盈余,冬季亏损;夏秋季受夏季风、台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冬季降水少,纬度低蒸发量大,出现水分不足。(4分)阿克苏全年水分不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全年降水稀少。(4分)
(4)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丰富;地价较低;是我国著名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任答三点得6分)
喀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维吾尔族的发源地;喀什水土光热、旅游、矿产、石油天然气、农副产 品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喀什周边接壤国家最多,具有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喀什与周边经济互补性强,中亚、南亚各国特别希望加强与中国经济合作,喀什又是内地投资者进入中亚、南亚市场的便利之地;南疆铁路贯通、航空口岸开放,喀什成为中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更显突出。(任答三点得6分)
32.(1)下游(2分)冬末春初、秋末冬初(2分)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分)灌溉水源便利;(2分)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