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1 14: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分钟 总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代号填入答题卡。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人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于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
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2020-2021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而在1978年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四人帮”造反有理、上山下乡
C.经济特区、按劳分配、乡镇企业 D.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伟大复兴
3、1978年5月7日,国务院下发通知提出要有条件有计划地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要规定合理的奖励、计件工资办法,严格控制奖金总额和计件超额工资。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国有企业推行了股份制改革 D、政府尝试突破计划体制束缚
4、邓小平曾在一次谈话中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农村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 D、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增加
5、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6、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直接背景是
A、东南沿海城市对外开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人 D、扩大开放融人世界
8、观察以下示意图并进行判断,描述正确的是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图
时间 1959年 1977年 1987年 1994年
数量(个) 3365 2065 5671 29509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的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9.有学者说,邓小平南方之行是把中国的改革开放由“以改革为主”转变为“以开放为主”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主要是由于“邓小平南方之行”
A.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B.指明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明确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D.要求在上海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叙述(如表),两次主要矛盾变化的共同之处有
1956年 中共八大 主要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①、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经济发展政策 ②、都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③、目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都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人,高度重视非贫困村的脱贫,着力解决建设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发展产业等问题防止出现贫困“死角”。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够实现重大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合理性
C.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D.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共26分)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
图一 图二
材料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并概述“中国道路”的含义。(6分)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什么现象 (2分)依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4分)
(3)针对材料三中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14、阅读“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翻身】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材料一中农民“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分)
【致富】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指出材料二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进行尝试的地方。(6分)
【奔小康】
材料三、过去的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摘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我国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2分)
通过探究“新中国农村发展三部曲”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有何感悟和认识。(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代号填入答题卡。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A C A D C C D A 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共26分)
13、(14分)(1)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
(2)、图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2分)
图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答出符合题意要求的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科技创新;培养人才;重视教育;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答出言之成理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12分)(1)土地改革。(2分)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土地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2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分)
改革必须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改革要符合农村实际;改革要尽力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答出言之成理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答出言之成理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