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1 08: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第15课
课程标准 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内容。
     2.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一)、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的价值:①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而来,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②文化遗产对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③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2.文化遗产的现状: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灾害,战争,工业化与城市化,对资源的过渡消耗)。
故宫危房
风化、酸雨,乐山大佛所在的岷江上游仍然有造纸和制药企业排放废气、废水。
地震
受叙利亚战争破坏的文物
过度的旅游开发、文化遗产的年久腐变、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造成的情况恶化。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些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如故宫的一些宫殿经过几百年的风雨腐蚀早已成了危房,乐山大佛受到风化、酸雨侵蚀,还有古老的长城被中外游客肆意刻字损坏。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也采取了不少举措,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二)、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各国经验与措施
⒈、世界: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⑴古代: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①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②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宋徽宗不仅书画双绝,而且特别喜欢收藏。他在位期间,广收历代文物、书画、青铜器和瓷器,并且根据他的这些藏品编写成了《宣和书谱》、《宣和书画》和《宣和博古图》三本书。在书画当中,他尤其喜欢花鸟画,仅仅是一本《宣和画谱》,就记录了他收藏的花鸟画2700多件,可见他的收藏之多!
①1834年,希腊制定了保护古迹的法律;
②20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
③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须保持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
立法
2、代以来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
3、近现代中国是怎样保护我国文物古迹的?
清政府(开始):1906年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1930年公布了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
新中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完成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1982年颁布《文物保护法》;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积极申遗,保护各种文化遗产。
在中国,由中央政府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在《保存古物推广办法》基础上,清政府于1909年拟定了《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这部由调查和保护两部分构成的章程,是在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下制定的,反映了人们对文物价值逐渐有了正确认识,意识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这部法律吸收并借鉴了西方近代文物立法的成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法律的轨道,是辛亥革命以来宪法精神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直接体现。这部法律在文物的发掘、保存、管理、流动等等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
1.概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公约标志
提示: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活动;外面的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象征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整个图案呈圆形,既象征全人类,也象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
1.概况
(1)时间
(2)目的
(3)地位
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
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二、《世界遗产公约》
1.概况
《世界遗产公约》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4)分类
1978年,确定的首批12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7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存在严重威胁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5)意义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6)实践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或遗址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观
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
黄山、武夷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泰山
2.世界遗产分类
(1)物质遗产
①文化遗产
②自然遗产
③双重遗产
武夷山风景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2.长城3.敦煌莫高窟4.明清皇宫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8.武当山古建筑群9.布达拉宫10.庐山11.丽江古城12.平遥古城13.苏州古典园林14.颐和园15.天坛16.大足石刻17.明清皇家陵寝18.皖南古村落19..龙门石窟20.都江堰—青城山21.云冈石窟22.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3.澳门历史城区24.安阳殷墟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6.福建土楼27.五台山28.登封历史建筑群世界自然遗产(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3)黄龙风景名胜区(4)三江并流(5)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6)中国南方喀斯特(7)中国丹霞世界文化自然遗产(1)泰山(2)黄山(3)庐山国家公园(4)峨眉山和乐山大佛(5)武夷山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世界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截止2018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0个。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截止2014年共有1372项。
3.非物质文化遗产
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
(1)提出
(2)立法
(3)意义
1998年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皮影戏
剪纸
4.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⑴举措
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
②2004年8月,中国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针对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A.2006年审议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B.2011年,中国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指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①非物质文化和培育它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血脉相连。
②保护它有助于加强对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③保护它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较大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思考点: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瑶族长鼓舞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如今传承人断层状况异常突出,长鼓舞处于后继乏人、舞艺失传的状态。截止到2013年,广东清远市级以上非遗代表传承人共有67人,其中国家传承人仅1人,广东连南的省级传承人有9人,省级以上传承人平均年龄64.2岁, 占总人数的近七成,连南“鼓王”唐桥辛二公如今也已经74岁。
非遗困境
①通过上述举措,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2)意义
1.代表性文化遗产:
(1)古代文明遗迹代表:
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
(2)近代文化遗产代表:
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
(3)中国文化遗产代表:
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泰山。
2.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地位: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昆曲
皮影戏
二十四节气
活字印刷书
蒙古族长调民歌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瑶族长鼓舞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如今传承人断层状况异常突出,长鼓舞处于后继乏人、舞艺失传的状态。截止到2013年,广东清远市级以上非遗代表传承人共有67人,其中国家传承人仅1人,广东连南的省级传承人有9人,省级以上传承人平均年龄64.2岁, 占总人数的近七成,连南“鼓王”唐桥辛二公如今也已经74岁。
中国的非遗困境
三星堆出土的古蜀国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的价值,提升保护意识,请任选一个设计相关宣传活动的主题。
要求:1、任选一个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2、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口号
3、配以解说词
遗产保护 从我做起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世界遗产公约》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保护原因
保护手段
文化遗产的价值
各国经验
历史
世界
中国
小结
文化遗产的现状
中国做法
分类
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课堂检测
1.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D.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C
【详解】
明中期,昆剧向南北等地都有传播,还有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然后传到北京等地,根据所学可知道这个时期,他们的交通很发达,所以可知交通状况会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故C选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明中期,昆剧向南北等地都有传播,这些地方有很多都不是政治中心,故不能表明文化与政治中心逐渐重合,故A选项错误。虽说明中期与万历年间昆剧向北方传播的多,这不能够说明江南的文化与经济不如北方,故B选项错误。交流是双方的,这个昆剧只是从一方传到了另一方,所以说材料并没有表明戏剧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故D错误。
2.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B
【详解】
故宫、颐和园、雍和宫都在北平,说明该战役的地点跟北平有关,平津战役主要发生在北平和天津,故B项正确;辽沈战役是在东北地区,淮海战役围绕徐州地区,渡江战役是渡过长江攻占南京,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故选B。
3.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A.可不具备真实性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C
【详解】
从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等信息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保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排除A。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物保护的原则,B错误;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4.1979年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的入选符合《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是
A.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B.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C.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
D.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D
【详解】
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不是艺术成就,排除A;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不是已消失的文明,排除B;奥斯维辛建造集中营并非建筑物的杰出范例,排除C。奥斯威辛建造集中营是德国纳粹政权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的铁证,是大屠杀、种族主义和野蛮行为的沉痛记忆,在人类历史中,对极端意识形态引起的悲惨后果,具有警示意义,故D项正确。
5.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人类以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无数雄伟壮丽的文化景观。但是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下列遗产破坏的主要原因与其它三个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丽江古城 B.巴米扬西大佛 C.吴哥古迹群 D.圆明园
A
【详解】
丽江古城的破坏是因为旅游建设带来的破坏,与其他三个破坏的原因不同。故A符合题意;巴米扬西大佛、吴哥古迹群以及圆明园的破坏都是因为列强的入侵导致。排除B、C和D。故选A。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