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下:第2课 苏联的崛起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九下:第2课 苏联的崛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26 11: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制作:宋店中心校程诚复习提问?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还要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呢?走进本课 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导师和领袖,无产阶级的明灯,当代最伟大的人物,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导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父亲……这些超越逻辑思维界限的溢美之词,形容的都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斯大林。他真的这么伟大吗? 苏联的崛起第2课1、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2、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树立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人生信念。
3、分析斯大林模式,思考其存在的利弊。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 和
的经济建设路线。
2、1926年,苏联以 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3、 年——1933年,是苏联“一五计划”的时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
4、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 。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 的形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1928欧洲第一第二工业强国1936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经济体制一、理想和成就 —苏联的成就“一五”计划提早完成!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二五”计划提早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14大15大1925年,联共(布)
“十四大”通过了
社会主义工
业化的方针。 1927年联共(布)
“十五大”
通过了逐步开展
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1、从上表中反应的苏联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远远高于欧洲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2、请你列举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工业化成就。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有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并建成了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强国。(课本P7下面)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保尔 苏联二三十年代工业化成就的取得与上述材料之间有何联系? 苏联人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他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的精神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以及领导者英明的领导思路促使了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学习苏联人民的哪些精神? 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的精神意志、高速的工作效率。 特点:高度集中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民经济体系。阅读下面引言和图片,讨论展示相关问题——
引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不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苏联工业化之路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为何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根据俄国国情,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说一说 上面的两幅图分别反应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那一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后一幅插图类似的历史事件?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苏联工业化之路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围绕斯大林模式有两种不同观点,请分组进行联合对抗辩论: 辩一辩学生甲: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所以斯大林模式是一无是处的。
学生乙: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在1937年的时候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所以斯大林模式是完全正确的。 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斯大林模式的“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一、精挑细选·理解生活(每题1分,共4分) 1.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C.利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2.右图是一幅反应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C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 ,进入了世界先进工业强国之列。(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A14.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中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 )
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④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D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产品指标完成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材料提供的数据看,反应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些特点?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 3、想一想,这种工业化结构会有何弊端?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等。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