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羚羊木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4-23 2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羚羊木雕
一、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提升。
② 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研讨,使之达到领悟课文主旨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 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②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 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教师
① 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前给予朗读指导。
②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介绍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二.正音:
怦怦 脸颊 攥 寒颤
三.分角色朗读,然后简评人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鲜明。写得个性各异。妈妈:严厉,固执,性格急躁 ;爸爸:平静、沉稳; 奶奶:善解人意,但无能为力;万芳妈:较严厉,较通情达理;“我”:重友谊;万芳:仗义、明理。②人物出场顺序: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就波澜起伏了
③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
五.讨论:
1.发生矛盾的双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请谈谈“我”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A.“我”的理由:①羚羊木雕是“我”和朋友友谊的象征。②对朋友讲信用,不能反悔。③爸妈已将木雕送给我,我就有权处理。
处事欠成熟的表现有:⑴物品贵重,送前应征求父母的意见。⑵事发后应积极跟父母说心里话,求得谅解,而不是撒谎,甚至赌气。如“不!”、“飞快地跑”等。
2.“我”的父母有哪些理由,有哪些不足?
B.父母的理由:①物品贵重。②羚羊木雕是父母所送,饱含着父母的感情,不能转送。③不能随便,送前要商量。
不足:①送木雕给孩子时应讲明不能赠。②事发后应冷静,耐心地与孩子交流,了解事情真相,让孩子说话。③了解真相后可让孩子自主处理或协助孩子处理事等等。
3.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哪一方?从文中哪里能看出?
作者的感情倾向:童心是美好的,尽管他们幼稚;父母不能伤害孩子那比任何贵重物品都贵重的心灵。这种倾向作者曾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不好”及结尾的“这能全怪我吗”来含蓄表达。
4.你能想出解决文中矛盾的好办法吗?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⑴办法一:“我”积极,坦诚地向父母认错。
办法二:文中的父母积极放弃要回木雕的想法,而就此事教育孩子处事要周全,大事要征求父母的意见。
办法三:父母主动跟万芳的妈妈委婉的将这件事,劝万芳妈不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让她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有利于孩子成长。
(2)启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沟通。
六.我有话要说
A.我要和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说……
B.如果我是_____(妈妈/爸爸/奶奶/“我”/万芳/万芳妈妈/作者……),我会……
七. “家庭”作业:
1.这周回家与父母一起欣赏这篇文章。
2.与父母分享这个故事后,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话写出来。
题目:《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八.小结
《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九.板书设计: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 冲突 我送木雕给万芳
应商量
人与人之间
重财轻义 需要互相尊重、 重义轻财
理解、沟通
.作者及羚羊木雕的简介。
(1) 张之路,1945年 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
1997年被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
(2)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