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节日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认识本课“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街、舟、艾”等9个生字,理解乞巧,大街小巷等词语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不同节日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趣味引入
1、出示月饼,粽子,汤圆,饺子等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习俗吗?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吧。
2、出事春节图片住读资料春节及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廉洁俗称新春新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期岁首年祭祀演变而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个祭拜神能记住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二、新课导入
1、字词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一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传统鞭炮元宵祭扫,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贴窗花,大街小巷。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床上后鼻音筒糖饼巷。边音狼三,展示图,开火车分组赛读。
3、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了解字形,字义。一读准字音,二识记生字。教师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书写指导:
贴: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的舒展。
敬: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端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端捺写舒展。
转: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团: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 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 的竖钩压竖中线。
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折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闹:先外后内。“门” 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4、特殊字词分析一行进字贴贴纸。粘:不粘胶 ,街: 大街,闲:闲住,团:团员,困:困住。多音字:当(dāng)(当心),当(dàng)(上当)。
5、出示原文: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大街小巷:对城镇里的街道、弄堂,泛指城市里的各处地方。
造句:过年了,大街小巷挤满了人,非常热闹。
乞巧: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向织女星请求缝纫技巧。
造句:乞巧节又叫七夕节。
登高:本文指重阳节登山的习俗。
造句:重阳节最适合登高望远。
传统:属性词,世代相传或相沿已久并具有某种特点。
造句: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满堂:全场,也指全场的人。
造句:爷爷说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儿孙满堂。
月饼:圆形有馅儿的点心,中秋节应时的食品。
造句:前天你送来的月饼,现在已所剩无几了。
祭扫;在墓前祭奠并打扫。
造句:清明节那天,老师带我们去祭扫烈士陵园。
鹊桥:传说天上的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桥。
造句: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教师相机指导。)
6、结合句子辨析词语,传统、传说。相同点:两个词语都有“传”的意思,不同点:“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传说”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对某些事迹的叙述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则是虚构的。造句:①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传说神农架有“野人”,可是谁也没有看见过。
三、课文浅析
对课文进行分段,每句话对应一个节日。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结合课文穿插讲解不同节日的特点。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清明节,农历三月份;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日;重阳节,九月初九。
提问: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举手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奇妙有趣,中华传统节日精髓的传承,是我们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引出问题,复习导入:
1、课文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带着问题再次齐声朗读课文吧!
2、朗读时,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
二、段落讲析:
1出示句子:
春节到,人欢笑,
贴春花,放鞭炮。
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思考春节有哪些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你还知道哪些活动?(办年货,祭祀,扫尘,年夜饭,守岁,压岁钱……)
欢笑一词可以看出人们怎样的心情?(欢笑一词写出了人们过春节时快乐的心情。)
2、出示句子: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思考元宵节的风俗是什么?(看花灯)
你还知道哪些习俗?(吃元宵,观灯,踩高跷……)
大街小巷人如潮,这句有何表达效果?(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3、出示句子: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思考清明节人们会去干什么?(祭扫)
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怎么样?(下雨从“雨纷纷” 可以看出来。)
4、出示句子: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思考端午节人们有什么活动?(赛龙舟,吃粽子)
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吗?(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用竹子装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发展为吃粽子和赛龙舟两大习俗。)
5、出示句子: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思考七夕这一天妇女会干什么?(乞巧)
你知道七夕的来历吗?(播放短片介绍)
6、出示句子: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思考中秋节时一定会吃什么食物啊 (月饼)
中秋的月亮为什么会特别圆呢?(中秋节的月亮之所以圆,是因为中秋节农历十五的时候,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并且这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所以月亮没有遮挡,看起来比较圆。)
7、出示句子: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思考重阳节有哪些习俗?(踏秋赏菊,登高敬老)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了?(我们应该孝敬老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18、生字词回顾:
传统、鞭炮、元宵、祭扫、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贴窗花。
大 街 小 巷
三、课堂拓展,走进传统文化
春节: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各家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该节日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作业布置
1、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七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他们分别在哪一天过?有哪些习俗?
2、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和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享。
课堂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 天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 看花灯
清明节 祭扫
端午节 赛龙舟 吃粽子 挂艾草
七月七 奇巧。
中秋节 吃月饼 赏月
重阳节 踏秋 赏菊 登高
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共28张PPT)
2.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
目录
课前导入
1
字词学习
2
课文浅析
3
课前导入
01
趣味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习俗吗?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吧!
助读资料
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个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字词学习
02
易读错字
牛 郎 月 饼
传 统 鞭 炮 元 宵 祭 扫
赏 菊 贴 窗 花
龙 舟
乞 巧
艾 香
满 堂
大 街 小 巷
biān pào
yuán xiāo
jì
zhōu
ài
táng
qǐ qiǎo
láng
bǐng
shǎng jú
tiē
jiē xiàng
chuán tǒng
学习生字
贴
tiē
书写指导: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部首:贝
组词: 贴纸 贴画
造句:我们在超市买了一张漂亮的贴纸。
音序:T
结构:左右
学习生字
街
jiē
书写指导: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部首:彳
组词:大街 街道
造句:环卫工人把大街扫的真干净。
音序:J
结构:左中右
学习生字
舟
zhōu
书写指导: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部首:舟
组词:龙舟 小舟
造句:端午节的赛龙舟真有趣。
音序:Z
结构:独体字
学习生字
艾
ài
书写指导: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的舒展。
部首:艹
组词:艾草 艾香
造句:采茶的时候,僧人们把艾草也一并采回去。
音序:A
结构:上下
学习生字
敬
jìng
书写指导: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端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端捺写舒展。
部首:攵
组词:尊敬 敬爱
造句:老师应该爱护学生,学生应该尊敬老师。
音序:J
结构:左右
学习生字
转
zhuǎn
书写指导:左部“车”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专”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部首:车
组词:转眼 转身
造句: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空,转眼就不见了。
音序:Z
结构:左右
学习生字
团
tuán
书写指导: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 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 的竖钩压竖中线。
部首:囗
组词:团圆 一团
造句:过年了,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音序:T
结构:全包围
学习生字
热
rè
书写指导: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折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部首:灬
组词:热闹 炎热
造句:下课的铃声响了,霎时操场上热闹起来。
音序:R
结构:上下
学习生字
闹
nào
书写指导:先外后内。“门” 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部首:门
组词:热闹 吵闹
造句:放学后,小林只顾看热闹,忘了回家了。
音序:L
结构:半包围
形近字
tiē 贴(贴纸)
zhān 粘(不粘胶)
jiē 街 (大街)
xián 衔(衔住)
tuán 团 (团圆) kùn 困(困住)
多音字
dāng (当心)
dàng (上当)
原文示例:
●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当
理解词语
大街小巷:
乞巧:
登高:
传统:
对城镇里的街道、弄堂,泛指城市里的各处地方。
造句:过年了,大街小巷挤满了人,非常热闹。
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向织女星请求缝纫技巧。
造句:乞巧节又叫七夕节。
本文指重阳节登山的习俗。
造句:重阳节最适合登高望远。
属性词,世代相传或相沿已久并具有某种特点。
造句: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理解词语
满堂:
月饼:
祭扫:
鹊桥:
全场,也指全场的人。
造句:爷爷说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儿孙满堂。
圆形有馅儿的点心,中秋节应时的食品。
造句:前天你送来的月饼,现在已所剩无几了。
在墓前祭奠并打扫。
造句:清明节那天,老师带我们去祭扫烈士陵园。
传说天上的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来搭桥。
造句: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辨析词语
传统 传说
两个词都有“传”的意思。
“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
“传说”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对某些事迹的叙述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则是虚构的。
①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传说神农架有“野人”,可是谁也没有看见过。
相同点:
不同点:
造 句:
课文浅析
03
课文读一读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课文分段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春节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元宵节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清明节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端午节
课文分段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七夕节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中秋节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重阳节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春节
传统节日日期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正月初一)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九月初九)
(八月十五日)
(七月初七)
(五月初五)
(农历三月份)
(正月十五日)
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奇妙有趣,中华传统节日精髓的传承,是我们小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学们,再见!(共20张PPT)
2.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目录
课文品读
1
课文赏析
2
课文拓展
3
课文品读
01
课文回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带着问题再次齐声朗读课文吧!
朗读指导
朗读时,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
学生试读
课文赏析
03
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春节到,人欢笑,
贴春花,放鞭炮。
●思考春节有哪些活动?
贴窗花,放鞭炮。
●你还知道哪些活动?
办年货,祭祀,扫尘,年夜饭,守岁,压岁钱……
●欢笑一词可以看出人们怎样的心情?
欢笑一词写出了人们过春节时快乐的心情。
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思考元宵节的风俗是什么?
看花灯
●你还知道哪些习俗?
吃元宵,观灯,踩高跷……
●大街小巷人如潮,这句有何表达效果?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思考清明节人们会去干什么?
祭扫
●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怎么样?
下雨从“雨纷纷” 可以看出来。
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思考端午节人们有什么活动?
赛龙舟,吃粽子
●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吗?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用竹子装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发展为吃粽子和赛龙舟两大习俗。
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思考七夕这一天妇女会干什么?
乞巧
●你知道七夕的来历吗?
(播放牛郎织女故事短片)
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思考中秋节时一定会吃什么食物啊 月饼
●中秋的月亮为什么会特别圆呢?
中秋节的月亮之所以圆,是因为中秋节农历十五的时候,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之间,并且这天太阳从西方落下去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升上来,所以月亮没有遮挡,看起来比较圆。
课文理解
●出示句子: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思考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踏秋赏菊,登高敬老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了?
我们应该孝敬老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易错字回顾
牛 郎 月 饼
传 统 鞭 炮 元 宵 祭 扫
赏 菊 贴 窗 花
龙 舟
乞 巧
艾 香
满 堂
大 街 小 巷
biān pào
yuán xiāo
jì
zhōu
ài
táng
qǐ qiǎo
láng
bǐng
shǎng jú
tiē
jiē xiàng
chuán tǒng
课文拓展
03
走进传统文化
春节
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各家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走进传统文化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它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该节日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业布置
1、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七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他们分别在哪一天过?有哪些习俗?
2、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和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享。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