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功能。
2.知道血管的种类、不同类型血管的特点。
3.认识心脏的结构,明确心脏中血流方向
4.简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
2.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明确本章考点
1.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血液循环
(三)复习
一、血液
1.明确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有细胞核的是白细胞。(集体回答)
2.明确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请将以下血液中的成分与它们具有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血浆 运输氧
红细胞 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白细胞 止血和凝血
血小板 吞噬病菌
3.教师简括血液的作用
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
二、血管
学生据图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血管有哪几种?(标出图中三种血管)
(2)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
(3)图中如何认定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血液在三种血管中流动的方向一般是怎样的?
(4)各种血管的管壁结构、血流速度有什么特点?
(5)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动脉血、静脉血概念
(6)你能根据图示,判断是哪一种血管吗?
甲 乙 丙
引入: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从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循环流动,引出心脏概念。
三、心脏
1.播放视频:心脏的结构(留意房室瓣的作用)
2.学生完成导学案活动1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血液从肺静脉、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到离开心脏的路径。
4.展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明确图中心脏各部分结构
四、血液循环
1.教师指出体循环、肺循环的出发点
2.引导学生说出: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要求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为什么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播放血液循环视频
4.学生据图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5.学生解释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原因
6.学生回答:心脏所连血管,哪些是流动脉血的?
7.教师据下图进行以下活动:
(1)学生回答图中①②分别表示什么血管
(教师简要分析为什么红色部分流动脉血)
(2)要求学生据图对以下句子进行正误判断
①心脏流出的血为动脉血
②动脉血管流动脉血,静脉血管流静脉血
③血液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8.引导学生说出血液循环的意义
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9.明确血压的概念
学生思考:心脏处于什么状态时,血压达到最大值?处于什么状态时,血压下降到最低值?
(四)课堂练习
活动2:中考连接
(2013.广东)如图为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流方向是:a→b→c
B.血流最慢的是血管b,有利于物质交换
C.血管a为动脉,管壁薄、血压高
D.血管c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2014.广东)关于血液在人体心脏中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A.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B.肺静脉→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
D.上下腔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2015.广东)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016.广东)当血压达到最大值时,血液流向是( )
A.心房→心室 B.心房→静脉
C.心室→动脉 D.动脉→心室
(备用练习)(2013.广东)某人的血型是AB型,如需要输血时,最好给其输入的血型以及输入的血是先到达心脏的腔分别是( )
A.AB型.①
B.AB型.②
C.O型.③
D.O型.④
(五)课堂小结(略)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