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
最近,中青校媒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70%的大学生会借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情绪,60%以上受访者认为表情包便于表示友好并且习惯通过表情包缓解尴尬。的确,近些年,表情包作为年轻人交际的副语言流动在各类社交场景之中,其扩张已让许多年轻人无法在虚拟社交时脱离使用。
表情包最早起源于一位美国人发明的笑脸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出颜文字、笑脸、绘文字、图文叙事以及动态图片等各类表情包。而表情包的真正盛行源于社交软件的广泛普及,用户不仅能使用软件自带的表情包,还可以发布自己设计的专属表情包。社交软件使人们的交流逐渐从面对面沟通转向线上交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于在虚拟交流时“斗图”。
表情包可以看作是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相较于面对面的沟通,人们在线上文字对话时较难感知对方的状态或情绪,而发送表情包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当人们想表达负面情绪或者想怼人时,发送恰当的表情包既能表达自己的不满,也可以缓解对方在接收信息时的尴尬。表情包还能以省力的方式丰富文字的细节,比如,微信表情中能代表笑的状态有“憨笑”“呲牙”“可爱”“偷笑”和“微笑”等,当用户想传递开心的感受时,不必思考使用何种文字更为精准,只需要发送一个表情便可解决。
除此之外,表情包能够充当同一圈层或代际群体的“接头暗号”。新媒体学者彭兰教授曾写道:表情包可以作为代际区隔和群体区分的标签。交谈越亲密或越志同道合的人之间,使用的表情包也会更加具体和生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下级对上级或者晚辈对长辈较少使用表情包。这就好比老年人不理解年轻人蹦迪,而年轻人不理解老年人跳广场舞一样,不同群体内部都拥有专属的沟通暗号和文化符码。
年轻人使用的表情包常常带有调侃、讽刺或戏谑的色彩,而中老年表情包则以安静、祥和与正能量著称,这也造成了不同代际群体对于同一表情的认知差异。比如,中老年群体普遍认为微信里的“微笑”表情是一种开心的笑,但年轻人却认为它是带有嘲讽和高冷感的假笑,因为它与“难过”“再见”等表情一样视线向下,看上去是一种情感压抑后展露的笑容。
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还代表了年轻人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表情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和时下社会关注点或网络流行语息息相关。比如,最近流行的“内卷”“躺平”“emo”和“yyds”都已被制作成诙谐风趣的表情包,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年轻人当下的生活态度。网络技术为青年群体赋权,每一位网民都可以参与到表情包的生产与分享之中,这种带有亚文化属性的图文符号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严肃的话语方式。比如,不少大学生都曾有拍摄老师讲课神态,并将其制作成表情包的经历。在课程微信群里传送老师的表情包,不仅能活跃虚拟社群的氛围,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摘编自《表情包为何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副语言”》,2021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网络提供了多媒体运用的技术基础,让图片甚至动图传播变得简单、容易,人类整体正在步入读图时代。在此基础上,表情包作为副语言的扩张是合理甚至必然的。
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表情包是表达感性的最好方式,是跨语言和纯粹的。表情包,让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成了上下翻飞的线上社交“小蝴蝶”,有时营造了人狠话不多的气场,有时又成为复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道面具,让年轻人通过自嘲和解嘲,宣泄负向情感,实现自我疗愈。
年轻人的表达值得理解。但我们也需看到文字的功能除了表达思想,也要表达情绪。在大规模使用表情包表达情绪的今天,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思想能力的退化也值得警醒。若李白面对奔腾的瀑布,只是甩出几个“给力”的表情包,我们又怎能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若苏轼面对妻子的早逝,只是打上“流泪”的表情包,又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词。
字斟句酌,是一种训练。由图像信号传达语义,较之更加抽象的文字符号,有便捷、直接的优势,但是正如文字脱胎于图像一样,对复杂事物、细腻情感、深邃思想,图像力有未逮。以图像为代表的表情包终究只能是正常文字表达在特定圈层的一种补充。互联网把原有的语言生活圈层拉平了,导致原本不相干的语言行为同处一室。年轻人更应重塑语体意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有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
当表情包已经强势地在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警惕与反思就必不可少。
(摘编自《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表情包沟通尽在不言中》,2021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些年,在虚拟社交时使用表情包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无法脱离的交流方式。
B.表情包种类多,来源广,不仅有软件自带,还可以自创,这种灵活性使表情包真正盛行起来。
C.读图时代,表情包的发展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满足了人们线上交流时的多种需求。
D.表情包只是人际交往的辅助手段,还替代不了文字对复杂事物、细腻情感、深邃思想的表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春之际,“虎年表情包”成为网络社交互道祝福的热门表达方式,这显示出表情包和社会关注点密切相关。
B.中老年人认为表示开心的“微笑”表情包,是年轻人眼里的假笑,这表明了中老年人在网络世界的落伍。
C.文字是理性的,而表情包是表达感性的最好方式,因之有些年轻人借以自嘲和解嘲并宣泄负面情感时更愿意采用表情包。
D.表情包的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关系亲密或志同道合的群体内部使用时不受约束,可增进感情。
3.下列情形中,不适合使用表情包的一项是(3分)( )
A.不少名画、文物等高雅艺术作品也被制作成了表情包,拉近了人们与高雅艺术的距离。
B.老师批改作业,在写下“优秀”的同时,画上可爱的“比心”表情包以表扬学生态度认真。
C.影视剧演员的某些夸张表情被网友截图,配上逗趣的文字制作成表情包,用于朋友聊天。
D.公务员面试时,面试者的简历介绍中配上几幅表情包,活泼幽默,凸显个性。
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表情包”作为年轻人社交副语言的几点优势。(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和材料二虽出自不同的文章,但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请分析两则材料组合的内在逻辑。(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一个洞
孙犁
蠡县XX庄的治安员杨开泰,今年虽只二十五岁,看起来已像三十几岁的人了。那一带环境十分残酷,他的面色,因为长期睡眠不足,显得很干枯。眼里布满红丝,那每一条红丝里,就有一个焦虑,一个决心。从前年起,形势就变了,在它周围,敌人的据点远的有八里,近的只有二里。
从此,他就很少睡觉了。老婆看见丈夫的脸渐渐黄瘦起来,常常为他担心,每天在饭食上加些油水,劝他早些睡觉。杨开泰说:“现在不是睡觉的时候了。就是敌人不出动,我躺在被窝里,想到围在身边有那么些碉堡,有那么多敌人在算计我们,我就焦躁起来了。”
区里的干部,有时夜间来,他们选定了在杨开泰家里开会。这不是因为他家里有高墙大院,可以防身,而是因为他们信任杨开泰这个人。开过几次会了。杨开泰的脸上越发干枯,眼里的红丝也越加多了。只有他知道,敌人的特务,已经钻进村里来。在一天夜里,他从屋里走出来,猛一抬头,屋檐上伏着一个人,立时不见了。再过两天,他在夜里发现大门的铁链上,系着一条黑线,一推门线就断了。
他看到这一切,明白了一切。他细心地侦查着,迅速地通知区干部,不要到他家里来了。
一天,吃过晚饭,他对老婆说:“不要等我了,我要到外边开会去。”
老婆就一个人先睡了。直到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杨开泰才走回来,他很劳累,脸上有汗迹。老婆说:“你看,又和谁争吵来,脸红脖子粗的。”杨开泰只是笑了笑。
这一天吃了晚饭,他又对老婆说:“不要等我了,我要到外边开会去。”老婆只是嗽了一下嘴,就先睡了。
这样一天、两天、三天、四天,杨开泰没进屋睡一夜觉。早饭一熟,他就带着一身疲乏,红着脸,还有些气喘回来了。第五天早上,他照例笑着问:“饭做好了?”他老婆坐在灶火前,垂着头,用草根划着地,没言语。他又问:“今天叫我吃什么?我看你该叫我吃点好东西了。”
老婆狠狠地望了他一眼,到里屋去,趴在炕上哭起来,嘴里数叨着:“不知道叫哪个浪女人缠住了,十天八天地不在家里睡,还有脸跟我要好的吃。你不知家里水没有人给我担,柴没有人给我抱,火没有人给我烧呀……”
杨开泰才明白老婆为什么生气了。他劝着,安慰着说:“结婚已经快五年了,你还不信任我?我不是和你说过,是出去开会吗?”
女人坐起来,擦一擦眼泪说:“你去哄三岁的孩子吧,你去哄那些傻子吧。我问了青救会杨秃,他说这几天就没见过你。”
杨开泰还想解释解释,但因为过于疲劳,他又睡着了。女人坐在他身边,哭泣、伤心,伤心、哭泣。
黄昏又来了。平原的村庄,把黄昏看成是一天的年节一样。孩子们从家里跑出来,满街上跑跑跳跳,把白天闭上的嘴张开,把晚上可以尽情唱的歌儿唱起。女人们,也站到门口来望望。黄昏很短,一时晚饭熟了,家家先后插上门,以后又吹熄了灯。
杨开泰默默地吃过晚饭,他向老婆告假,说;“我听你的话,今晚不出去了,一定在家里睡。只是我要到后院里去转转,一时就回来。”“好吧。”老婆回答说。
杨开泰走出去,天已经很黑了,屋里的灯光,只能照明窗前一片地。他向后院里走去,进了那间破旧的磨棚,擦着一根火柴,石磨用四根木头支着,他丢了火柴,钻到磨下面去,不见了。
“你给我出来!”他的老婆立在磨台一边喊。原来她偷偷跟在杨开泰后面,看他是不是从后院跳墙出去。她一见丈夫在磨下面,要借土遁走,大吃一惊,跺着脚喊:“你给我出来,你这个贼兔子,你又想哄我。你出来不出来?我到街上喊去!”
“咳,咳,你嚷什么?”杨开泰赶紧从磨台下面钻出来,老婆赶紧擦着一根火柴,把灯点着,她恐怕丈夫趁黑夜里逃跑。
杨开泰满身是土,他低声对老婆说:“既然叫你看见了,我就告诉你。你以为我每天出去玩乐去了,其实我一个人在这里掘洞。整整掘了五夜,才成功了,里面可以盛四五个人。以后,我们就不必提心吊胆,可以在这里面开会了。”
说完,他走回去,把一块木板放下来,又把堆起的土粪铺在上面,就没有了丝毫的痕迹。
灯芯吸足了植物油,爆炸着,女人的疑心去了。她看见丈夫那干枯的脸,充满血丝的眼睛,和那因为完成了一件大事兴奋快活的神气,她也笑了,像八月十五的月,一片乌云从它身边飘过,月儿显得更俊秀了……
“你个贼兔子!”她也低声地、害羞地说,“你还不信任我啊。”
……
从此以后,地洞、地道就流传开了,而且在不断地改进着。什么“七巧连环洞”“观音莲台洞”花样翻新,无奇不有。而这“第一个洞”的创造的故事,也就随着洞的传播而传播着。
一九四三年五月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开泰是庄里的治安员,虽然年轻,但看起来很老成,所以区里干部选定在他家开会。
B.杨开泰发现“屋檐上伏着一个人”和“系在大门铁链上的黑线”,表现了他的细心机警。
C.“你还不信任我”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丈夫是要表明自己是好丈夫,妻子是要表明自己是好战友。
D.小说将矛盾冲突主要设置在妻子对丈夫从事革命工作产生的误会上,借妻子的猜疑制造波澜。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几次写杨开泰的脸色,“干枯”“黄瘦”“越发干枯”“红着脸”,借外貌特征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奉献精神。
B.小说的题目“第一个洞”,暗示了平原地区地道战就此拉开大幕,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C.小说中描写的妻子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一样对丈夫的情谊表现得委婉含蓄,对丈夫的革命事业义无反顾地支持。
D.小说情节比较简单,人物也不多,但却能在平凡的生活事件和普通的小人物中开掘出富有时代性的主题,展现了时代精神。
8.作者在文中插入画线的文段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突出艺术效果,小说往往会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伏笔设置。这篇小说在揭示出杨开泰挖地道的秘密之前,已多处设下伏笔,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4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B.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C.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D.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谪,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号,是指人在名、字之外的称谓,多为自己所起,且与名、字相关。
C.退休,文中的意思是辞官归田,把官职交还给皇帝,此意与“致仕”相同。
D.庄生,即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阳修,号醉翁。他在自己年老、体弱多病、将要辞官闲居时给自己又改号为“六一居士”
B.欧阳修改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欧阳修为诸多世事所累,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他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即使没有可以给欧阳修带来乐趣的五种物品,综合各种原因,他也认为自己应该离职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上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分)
(1)第二自然段,客用“畏影而走乎日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① 。(用文中词句作答)
(2)“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中,“彼者”具体指 ② ,“此者”具体指 ③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除夜
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注】。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注】颂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椒柏酒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打扫房屋,点香祭拜,浓浓的春节气息扑面而来。
B.颔联写诗人此时心情,暗含了因为诸事不顺而对过去一年的否定。
C.颈联写欢庆热闹的守岁情景,视听结合,写得有声有色。
D.尾联暗合了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6.这首诗的内容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请结合诗句做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战士拼死力战,将军纵情声色,对比鲜明,力透纸背。
(3)古代诗人总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他们以酒寄意,诗酒结合,常借以抒写人生豪迈的洒脱快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增强师资力量的培养,老师要具备相应的文化修养,而不是______,才能为学生做表率,更好实现______。另一方面,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通过学生______的形式教授,以日积月累的方式积淀,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传承乃至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园。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良好的文化基因,社会各界都应为此努力。
中华文明______,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将会避免传统文化“断档”。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在青年人的心里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是文化赓续的必须,是人才培养的必然,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要素。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照本宣科 言传身教 喜闻乐见 源远流长
B.按部就班 言传身教 脍炙人口 沧海桑田
C.照本宣科 耳提面命 脍炙人口 源远流长
D.按部就班 耳提面命 喜闻乐见 沧海桑田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断档”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近日,由人民网、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光影中国”荣誉盛典日前举行。
B.喜剧是笑声的艺术,无论是开怀之笑、自嘲之笑,还是会心之笑,“笑”是掌声的通行证。
C.回顾我们党近百年来的奋斗历程,群众路线贯穿始终,筑起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
D.“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有热烈的红叶,有金灿灿的银杏,有直抵碧霄的无限诗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 22题。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的大赛志愿服务经验丰富,①志愿服务队伍中有老年人,有青年人,有高校学生,不少人还是“双奥人”。据统计,自2019年12月5日冬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通道开启以来,②有将近100万余人申请报名。
服务永无止境,态度决定一切。在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一系列测试赛上,部分志愿者得到了历练,积累了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不少参与测试赛的运动员、媒体记者和观众对志愿者队伍给予了极高评价。③只要志愿者们充满活力,必将使北京冬奥会精彩纷呈。他们必将用专业敬业的态度、热情洋溢的服务,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增光添彩,( ),在全社会营造热烈的冬奥氛围。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民风采中的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被展示出来
B.展示中国人民风采中的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
C.展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风采
D.中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风采被展示出来
22.文中画线的句子违背了逻辑基本规律,请加以分析。(6分)
①违背了同一律。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违背了不矛盾律。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违背了充足理由律。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这一年即将过去,什么是2021最难忘的声音?疫情反复依然坚定的加油声,奥运赛场上的呐喊声,太空和地面的交谈声,郑州暴雨救援的鼓劲声,孙海洋与被拐14年的儿子孙卓见面拥抱时激动的哭声……这些声音,让时光有了温度和感情。这些2021最难忘的声音,值得我们聆听,收藏!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发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在年终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这种灵活性使表情包真正盛行起来”错误,由原文“表情包的真正盛行源于社交软件的广泛普及”可知,选项张冠李戴。
2.A解析:B项,“表明了中老年人在网络世界的落伍”错,由原文“这也造成了不同代际群体对于同一表情的认知差异”可知,选项曲解文意。C项,“年轻人借以自嘲和解嘲并宣泄负面情感时更愿意采用表情包”的原因是表情包能作为“复杂社会和现实生活的一道面具”,选项强加因果。同时,“文字是理性的,而表情包是表达感性的最好方式”并不是对所有人,只是对年轻人来说的,选项以偏概全。D项,“不受约束”错,于文无据。
3.D解析:特定场合有特定语言表达形式,在正式的面试中,不适合使用表情包。
4.①可以作为线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弥补线上文字较难表达的状态和情绪的缺憾。②可以以省力的方式丰富文字的细节。③可以区隔代际和区分群体,充当同一圈层或代际群体的“接头暗号”。④可以展现年轻人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每点1分)
5.①材料一从表情包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现象入手,论述了表情包的源起,分析了表情包成为年轻人社交副语言的种种原因。②材料二首先从时代背景和年轻人社交需求的角度肯定了表情包作为副语言扩张的合理性,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在表情包时代文字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③两则材料紧扣“表情包作为副语言扩张”这一话题,系统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的问题,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逻辑整体,使读者更深入全面地提高了对表情包流行的认识。(每点2分)
6.A解析:强加因果,区里干部选定在他家开会是因为对杨开泰这个人的信任。
7.C解析:“对丈夫的情谊表现得委婉含蓄”错,杨开泰妻子的感情表达并不委婉含蓄。
8.①写了黄昏时平原村庄的平和。与小说背景展示的残酷紧张的战争氛围形成张弛,增添了作品的审美意蕴。②平和的氛围反衬了杨开泰妻子的伤心,为下文丈夫又去挖洞,她跟踪丈夫铺设背景。(每点2分)
9.①环境残酷,杨开泰想到敌人的碉堡、算计,就“焦躁起来了”,为琢磨挖地道做铺垫。②特务进了村,杨开泰发现在家里开会已经很危险,为把开会据点转入地下做了铺垫。③杨开泰第一次出门去,第二天早上才回来,而且很劳累,脸上有汗迹,暗示他在做体力活。④女人发脾气,杨开泰安慰说“你还不信任我”,暗示他并不是像妻子怀疑的那样有外心,而是在辛苦地挖地道。(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0.B解析:从语意上看,“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意思为“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中间不宜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从结构上看,“泰山在前而不见”和“疾雷破柱而不惊”结构相似,据此排除A、D两项。“涿鹿之原”是“阅大战”的状语,“原”之前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
11.B解析:“与名、字相关”错,与名、字不一定相关。
12.B解析: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13.(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岂……乎”各1分,句意1分)
(2)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句意1分)
14.①名不得逃也(1分)
②官场上那些劳心劳形的事物(轩裳珪组之累)(1分)
③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的生活(1分)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他既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一万卷书,汇编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一壶酒。”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正午阳光下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开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览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拖累我的世事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辩论之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
人。我向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过多的荣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15.B解析:“暗含了因为诸事不顺对过去一年的否定”曲解诗意,颔联的意思是:“世间万物都在告别残冬,迎接新春的到来。过了今晚,一年就结束了。”
16.①诗歌所写“除夕”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②诗中记述了民间传统习俗,而且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如“扫除”“拜九霄”“生火”“放爆竹”“守岁”“颂椒”等。③诗中传达了中国人的一些共性的文化心理。如打扫屋舍寄托了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拜九霄”祭祀是希望获得上天和祖先的护佑;“守岁”中饱含着珍惜过去见证未来的期待心理。(每点2分,只要能答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就可酌情给分)
17.(1)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2)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3)示例一: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示例二: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示例三: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每句1分)
18.A解析:第一空,照本宣科: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稿子宣读,指不能灵活运用。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从语境看,此处是形容老师讲课不灵活,不生动,故选“照本宣科”。第二空,言传身教: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强调示范作用。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侧重于恳切方面。从语境看,强调老师为学生做表率,故选“言传身教”。第三空,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从语境看,此处形容的是授课方式,应选“喜闻乐见”。第四空,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从语境看,此处形容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应选“源远流长”。故选A项。
19.C解析:原文中的引号和C项都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特定称谓。B项,表示强调。D项,表示引用。
20.①构成:结构相同,三句都是“是”字领起的短语;语意相关,层层深入,指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②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21.C解析:原文长句的主语是“他们”,A、D两项改换了主语前后语意不连贯,故排除A、D项。B项强调了风采“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特点,而原文强调的是志愿者的贡献,故排除B项。
22.①“老年人”“青年人”“高校学生”“双奥人”分类标准不统一,不能并列。
②“将近”和“余”表意矛盾。
③志愿者们“充满活力”不能视为“北京冬奥会精彩纷呈”的充分条件。(每处2分)
23.【写作指导】这是一则融入社会情境的材料作文,该材料将“声音”这一独特元素加入年终总结,角度新颖,旨在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观察者、感受者和思考者,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养成归纳生活现象、总结生活感受、提振自我心志的习惯。
文题由材料、提示语、要求三部分组成,审题立意应重点关注前两部分。考生要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抓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句“2021最难忘的声音”,结合材料中展示的声音的指向确定积极向上的立意。
从材料展示的内容看,涉及抗疫、奥运、太空科技、抗灾、寻子等2021的热点事件,为考生提示了可以切入的诸多角度,写作时可以多面并举,也可以单择其一;可记叙回顾事件过程,也可描写动人瞬间,但精当深刻、饱含情感的议论必不可少。
材料展示了富有概括性的社会情境,考生写作时,应注意个人体验的融入,这是该题的写作要点。
参考立意:①一年好音君须记,最是温暖动心时;②奋斗之声,记忆永恒;③不必思量的美好,难以忘怀的旋律;④用声音记录过往,用行动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