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1 13:57:55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巨著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 纲目》
《天工 开物》
《农政 全书》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规模空前药物学著作,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药物分类。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科技巨著,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绘有120多幅插图。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明末农业科学巨著。
“东方医药学巨典”
《天工开物》绘载的筒车图
《农政全书》的「筒车」图
一、科技名著
巨著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 纲目》
《天工 开物》
《农政 全书》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规模空前药物学著作,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药物分类。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科技巨著,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绘有120多幅插图。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明末农业科学巨著。
这些著作有何特点和价值?
总结前代成果,虽无突破和创新,但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在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中的显著疗效,引起世人对传统中医的高度关注。以下属于中医药瑰室的有
A.《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D.《天工开物》 《黄帝内经》
2.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历史人物中,对传统中医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是
①张仲景 ②徐光启 ③韩非子 ④李时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中华老字号,它曾在中国古代的一本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会是哪本书(  )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C. 《农政全书》D. 《论语》
中考链接
山海关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在此构筑。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是东北、华北间的咽喉要冲,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
嘉峪关为明长城西端的终点,始建于1372年,因建在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西门外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
八达岭长城
(北京延庆境内)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①修建目的:
②起止:
③构成:
④特点:
为了防止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明长城东起 ,西至 。长万余里
鸭绿江边
嘉峪关
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
⑤影响:
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
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民族政策:被动防御的民族政策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2、北京城
(1)基础:
(2)皇帝:
(3)时间:
(4)结构:
元大都
朱棣(明成祖)
1406—1420年
内城、外城、
皇城、宫城(紫禁城)
皇 城
京 城
外 城
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
宫城
(5)特点
②以宫殿为重点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古代人民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
《水浒传》
主要内容
《西游记》
《三国志通俗演义》
价值
成书
时间
作者
书名
罗贯中
元末
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统一愿望。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施耐庵
元末
明初
描写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运用白话描写,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吴承恩
明代中期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三、小说和艺术
2、书画:
代表:
董其昌书法
徐渭绘画
董其昌、徐渭
3、戏曲:
汤显祖《牡丹亭》
代表:
汤显祖
——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知识拓展
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______________一书。这部书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录,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
《徐霞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