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岭南版美术 八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 光与影的交响曲
《瞬间的表情》
影
摄
1
2
3
4
学习摄影用光知识
景别的选择
学习基本构图法则
尝试从专业角度欣赏并分析摄影作品
摄影—是通过光与影来记录对象、抒发情感的。“摄影” 来自希腊文中的两个词“光线”和“描写”,即“摄影是用光来作画”。
你认为什么是摄影呢?
直射光
(又称侧顺光或斜侧光)
顶光
缺乏中间层次,
有反常的奇特效果。
底光
缺乏中间层次
反常的奇特效果
用作刻画特殊人物形象、渲染特殊气氛。
顺 光
缺乏立体感、明暗对比弱、没层次,但能很好地体现固有色。
正侧光
对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
前侧光
是人像摄影的最佳光线类型。
(也叫侧顺光或斜侧光)
逆 光
会形成漂亮的轮廓光,可以做剪影效果。
侧逆光
进行人物近景和特写时需要辅助照明。
散射光
两种类型:自然光和人工控制所成。特点:没有明确的方向性,明暗反差弱。
想一想,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顺 光
前侧光
侧 光
侧逆光
逆 光
——景别不同。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请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张图片的特点
——景别不同。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张图片的特点
请同学们选出优秀照片、并指出其他照片的问题所在。
1、利用有感染力的背景营造美感画
面。
2、简洁的背景使人像在画面中更加
突出,但画面少了故事性,不能
很好地交代画面中人物的环境,
所以只适合拍摄写真类人像作品。
3、让背景得到虚化。
4、黄金分割法、S形、三角形……
构 图
1、利用有感染力的背景营造美感画面。
1、利用有感染力的背景营造美感画
面。
2、简洁的背景使人像在画面中更加
突出,但画面少了故事性,不能
很好地交代画面中人物的环境,
所以只适合拍摄写真类人像作品。
3、让背景得到虚化。
4、黄金分割法、S形、三角形……
构 图
2、简洁的背景使人像在画面中更加
突出,但画面少了故事性,不能
很好地交代画面中人物的环境,
所以只适合拍摄写真类人像作品。
构 图
3、让背景得到虚化。
1、利用有感染力的背景营造美感画
面。
2、简洁的背景使人像在画面中更加
突出,但画面少了故事性,不能
很好地交代画面中人物的环境,
所以只适合拍摄写真类人像作品。
3、让背景得到虚化。
4、黄金分割法、S形、三角形……
构 图
4、黄金分割法。
1、利用有感染力的背景营造美感画
面。
2、简洁的背景使人像在画面中更加
突出,但画面少了故事性,不能
很好地交代画面中人物的环境,
所以只适合拍摄写真类人像作品。
3、让背景得到虚化。
4、黄金分割法、S形、三角形……
1991年拍摄,作者利用逆侧光把整个人像的外轮廓烘托出来,台上的反光照亮了脸部,突出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作者运用光的层次刻画了一位贫困儿童渴望学习的神态。
《渴望》 解海龙
拍摄于毕加索的住所,据说拍摄了5小 时,而这张照片也成为了最具特色、也是流传最广的毕加索肖像照,摄影师想表现毕加索目光敏锐的凝视,并且在画面中加了剪裁线,这是剪裁后的照片,凝视的目光仿佛射向人的内心,这种目光,正是这位绘画大师最典型的个性特征。作者通过一束侧上方的强光,集中表现了毕加索敏锐的目光,也表达了大师的心灵世界。
《心灵的眼睛》
阿诺德·纽曼(美国)
人物神态的光影表现练习
小组活动:
依据拍摄主题展开讨论,设计出适合的布光方式。
每组派出1个模特、1个摄影师、1-2名灯光师进行拍摄。
主题:
渴望、喜悦、忧郁、悲伤、思索、发呆、卖萌、纠结、希望、阳光……
谢 谢!《瞬间的表情》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岭南版美术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7课
【教学课时】1课时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构思】
本课教学通过对摄影的定义、摄影中的光影、摄影中的构图、摄影中景别的选择进行讲解,引导学
生对摄影本质的思考和学习,从而学会用光影的造型语言去分析、评价和创作作品,感受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利用光影多角度拍摄作品。
【学情分析】
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已经几乎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多数学生已经很善于使用手机或者数码相机拍照,积累了一定的拍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摄影技巧,并通过专业摄影器材的试用体验各种光线对于人像摄影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实现认知、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人像摄影的用光特点和基本的布光方法,学会运用光与影的摄影语言去构建自己的画面。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摄影艺术的神奇美妙,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瞬间美感,培养热爱摄影、热爱生活的态度,为学生创造艺术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运用光与影的造型语言表现人物的瞬间神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不同角度的光线拍摄人像照片。
教学方法:赏析法、比较法、讲解法、提问互动法等。
教具准备:制作视频和收集的优秀摄影图片资料。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发现等方式。
学具准备:智能手机或数码相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分好组,分发学习材料,讲解活动规则。 分成小组,并选出组长。 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致青春》电子相册视频。对比过去与现今记录美好瞬间的形式。 感受摄影表现出的瞬间美,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课题。
课堂发展讲授新课 一、摄影中不同的光线拍摄产生的不同效果 1.直射光: 顺光、前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底光 2.散射光 3.练习 二、景别的不同 1、景别的概念 2、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三、摄影构图 1.利用有感染力的背景营造美感画面。 2.简洁的背景使人像在画面中更加突出,但画面少了故事性,不能很好地交代画面中人物的环境,所以只适合拍摄写真类人像作品。 3.让背景得到虚化。 4.黄金分割法。 四、欣赏评述优秀摄影作品 1.《渴望》谢海龙 2.《心灵的眼睛》阿诺德·纽曼(美国) 欣赏分析摄影作品;判断评述回答相关问题。 1. 由提问引起大家热爱摄影的情绪,引导学生对摄影光影本质的思考。 2. 教师对摄影重要因素进行讲解,为接下来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分析作品做铺垫。
课堂练习 小组活动: 1.依据拍摄主题展开讨论,设计出适合的布光方式。 2.每组派出1个模特、1个摄影师、1-2名灯光师进行拍摄。 主题: 渴望、喜悦、忧郁、悲伤、思索、发呆、卖萌、纠结、希望、阳光…… 小组讨论布光方式,分工合作完成练习。 通过作业练习,巩固知识点,让学生突破难点。
本课总结 今天,我们从摄影的定义、摄影中的光影、摄影中的构图、摄影中的人物表情、摄影和绘画的区别进行讲解,欣赏了优秀摄影作品,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主题表达。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学会用光影的造型语言去分析、评价和创作作品,感受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在生活中多尝试,多实验,用摄影记录自己的精彩生活。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课要素。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