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简 介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
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常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的行为产生怀疑,甚至后悔的念头也冒了出来。而当脱离了官场,回到家中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时,他感到无限欣悦。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
人物评价
孟浩然
李 白
辛弃疾
《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陶渊明的田园诗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格调,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之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派别的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作者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创作有《陶渊明集》。
归 园 田 居
题眼是哪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比喻和拟人。
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归向何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
所见: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远村、炊烟。
(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狗吠、鸡鸣。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
→近
→远
所闻: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诗人如何描写田园?田园的景色有何特点
特点:
(拓展延伸)
诗人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体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表现手法
2、具体写出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3、分析该手法表达的效果以及所蕴含的感情
请赏析“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了何种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