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课件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6.1《阿房宫赋》(课件3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16:2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阿房宫赋》
杜牧
语言建构与应用:通过诵读文本,理清文本实词虚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本,理清文本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赋体的文学特征,理解赋的语言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史为鉴”,从秦朝灭亡中汲取感悟
学习重点:感悟赋体的文学特征,理解赋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以史为鉴”,从秦朝灭亡中汲取感悟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题乌江亭》
《阿房宫赋》写于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二十三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通鉴》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是一种铺陈辞藻、描绘事物、抒写情志的文体。讲究词藻、对偶、用韵。最早以“赋”名篇的为战国荀况 ,今实存《礼赋》《知赋》等五篇。后盛行于 汉、魏、六朝。班固《西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十节:“所谓‘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就是赋在文学上的作用。”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
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司马相如《上林赋》
汉氏初都,在渭之涘,秦里其朔,实为咸阳。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厥迹犹存。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岐梁汧雍,陈宝鸣鸡在焉。——张衡《西京赋》
六王 毕, 四海 一, 蜀山 兀, 阿房 出。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了,阿房宫建成了。
覆 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骊山 北 构 而 西 折,直走咸阳
它覆盖三百多里地,遮蔽天日。从骊山的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咸阳
完结
覆盖
二 川 溶 溶,流入宫墙。 五步 一 楼, 十步 一 阁;
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
统一
光秃
建成
建起
通达
河水盛大的样子
廊 腰 缦 回, 檐 牙高 啄; 各抱地势,
长廊如腰,萦回曲折,檐牙高挑,像鸟仰首啄物;(这些宫室)依地势而建
钩 心 斗 角。
均与中心区相连,如同勾连心脏,檐角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依随
盘盘焉,囷囷焉, 蜂 房 水 涡, 矗 不知其几千万落。
它们 盘 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高高矗立,不知有几千万座。
萦绕
······的样子
矗立
曲折
长桥 卧 波, 未云 何 龙? 复 道 行 空,
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
不 霁 何 虹? 高 低 冥 迷, 不 知 西 东。
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高高低低的楼阁使人迷惑,分辨不出东西

歌 台 暖 响, 春 光 融 融。
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一般和煦;
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
雨过天晴
分辨不清
舞 殿 冷 袖, 风 雨 凄 凄。
人们在殿里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一日之内,一宫之 间, 而气候不齐。
同一天之内,同一座宫殿,天气冷暖不一。
整齐
妃 嫔 媵 嫱, 王子 皇孙, 辞 楼 下 殿, 辇 来 于 秦
六国王侯的宫妃们、女儿孙女们,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朝 歌 夜 弦, 为 秦 宫 人。明星荧荧, 开 妆 镜 也
从早到晚歌唱弹琴,成为秦始皇的宫人。星光闪烁,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
宫廷侍御
绿云 扰 扰, 梳 晓 鬟 也; 渭 流 涨 腻
乌云纷纷扰扰,是她们清晨在梳理鬓发;渭水涨起了一层脂膏,
乌云
辇车
鬓发
脂膏
弹琴
明亮的样子
弃 脂 水也; 烟 斜 雾 横, 焚 椒兰 也。
是她们在泼掉含有脂粉的洗脸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香料
雷 霆 乍 惊, 宫 车 过 也; 辘 辘 远 听,
雷霆般的声音突然响起,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
杳 不 知其 所 之 也。 一 肌 一 容, 尽 态 极 妍
遥遥地不知道它驶向何方。宫人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副容貌,都极尽妩媚
香料植物
突然
车行的声音
遥远
缦 立 远 视,而望 幸 焉。
她们久久地伫立,远远地凝望,希望皇帝能宠幸自己。
有 不 见 者, 三 十 六 年。燕赵 之 收藏, 韩魏 之 经 营
有的甚至三十六年都没有见到过皇帝。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
齐楚 之 精 英, 几 世 几 年, 剽 掠 其 人, 倚叠如山。
齐楚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抢掠来的,堆积如山
久久伫立
抢夺
堆叠
一旦 不能 有, 输 来 其间。 鼎 铛 玉 石,
一朝不能保有,都运送到这里。把宝鼎当作铁锅,美玉看成石头,
金 块 珠 砾,弃 掷 迤 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黄金视为土块,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太可惜。
看作铁锅
当做土块
当做石子
连续不断
当作石头
嗟乎!一人 之 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 爱 纷 奢
唉!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人的心思。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
人亦 念 其 家。奈 何 取 之 尽 锱 铢,
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钱财的时候一分一厘也不放过,
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呢?(秦始皇的聚敛,)是阿房宫支撑大梁的柱子,
繁华
用 之 如 泥 沙? 使 负 栋 之 柱
顾念
为什么
微利,很少的钱
支撑
多 于 南 亩之 农 夫; 架梁之椽, 多于 机上 之 工 女;
比在田里耕种的农夫还要多;架梁的椽子,比织机旁边做工的女子还要多;
钉 头 磷 磷, 多于 在庾之 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 周身 之 帛 缕;
钉头各个凸起,比谷仓的谷粒还要多;瓦缝参差,比全身衣服的丝线还要多
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管弦之声嘈杂,
做工的女子
直 栏 横 槛, 多 于九土之城郭; 管 弦 呕哑,
九州
有棱角的样子
谷仓
多 于 市人 之 言 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 言 而 敢 怒。
比闹市里人们的言语还要多。这使得天下人不敢口上言语而只敢心中含怒。
独夫 之 心, 日 益 骄 固。 戍 卒 叫
独夫秦始皇的心,也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
函谷关被攻占,项羽燃起了一把大火,可惜豪华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函 谷 举, 楚 人 一 炬,可怜 焦 土!
攻占
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可惜
呜呼!灭六国者 六国也, 非 秦也; 族 秦 者 秦 也, 非 天下人。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人。
使 六国 各 爱 其 人, 则 足以 拒 秦;
唉!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那么足以抵抗秦国;
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那么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主,
使 秦 复 爱 六国 之 人, 则 递 三世乃至万世而 为 君,
灭亡
爱惜
抵抗
传递
谁得而 族 灭也?秦人 不 暇 自 哀, 而后人 哀 之;
谁能够消灭它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而后人为他们悲哀;
后人 哀 之 而 不 鉴 之, 亦使 后 人 而 复 哀 后人也。
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了。
能够
来不及
借鉴
一、一词多义
1.一
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楼》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用心一也《劝学》
动词,统一
数量词,一把
副词,一旦
副词,全、都
形容词,专一
一、一词多义
2.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动词,喜爱
动词,爱惜
3.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师说》每至于族《庖丁解牛》
动词,灭族
名词,类
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二、一词多义
4.之
一日之内
杳不知其所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句读之不知《师说》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结构助词,的
动词,到……去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代词,他们,指秦人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助词,用在表时间的副词后补充音节,不译
二、一词多义
5.焉
盘盘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用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助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疑问代词,哪里
兼词,于此,从这里
疑问代词,怎么
三、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今义: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阴晴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3)韩魏之经营
古义: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
(4)齐楚之精英
古义: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
(5)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 今义:值得怜悯。
三、词类活用
(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名词用作动词,出现彩虹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名词用作动词,出现龙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4)族秦者秦也
名词用作动词,灭族
(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名词作状语,从北边;名词作状语,向西
(6)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7)辇来于秦
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8)廊腰缦回
名词作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
(9)日益骄固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1)燕赵之收藏
动词用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12)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五、特殊句式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焚椒兰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4)函谷举
被动句,语意表被动,“举”,被攻占
(5)长桥卧波/复道行空
省略句,“卧”“行”后省略介词“于”
(6)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省略句,“掠”后省略介词“于”
五、特殊句式
(7)谁得而族灭也
省略句,“灭”后省略宾语“之”,代指秦
(8)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省略句,“见”后省略宾语“之”
(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省略句,“可怜”后省略主语“阿房宫”
(10)秦人不暇自哀
宾语前置句,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秦人不暇哀自”
(11)多于南亩之农夫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南亩之农夫”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南亩之农夫多”
(12)奈何取之尽锱铢
固定句式,“奈何”意为“为什么”“怎么”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文本脉络
阿房宫

建筑占地广袤
建筑精美瑰丽
建筑结构宏大

美女众多待临幸
珍宝丰盈成瓦砾

独夫骄奢成焦土
后人哀之必鉴之
明确:本文分别从建筑奇特、美女众多、珍宝丰盈三个方面描写了阿房宫,进而分析“秦爱纷奢”导致阿房宫付之一炬,最后得出后人需哀之鉴之,“爱护子民”方能“万世为君”的结论。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2.“赋体物而浏亮”,请研读1、2段,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物”的?
①六王毕,四海一;②蜀山兀,阿房出。③覆压三百余里,④隔离天日。⑤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⑦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⑧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建筑背景
建筑耗费
占地面积
建筑高度
建筑数量
建筑样式


③⑤



结论:描写角度多,范围广,内容详尽,有画面感。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2.“赋体物而浏亮”,请研读1、2段,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物”的?
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③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⑤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宫人背景
宫人数量
宫人结局
资物来源




资物结局

结论:从人、物两个角度极尽描绘宫人之多之美,财物之多,以及秦人对财物的态度。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3.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研读第3、4段,分析文本是如何体现“写志”的特点?
秦爱纷奢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不敢言而敢怒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人亦念其家
结论:本段叙写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和结果,反讽晚唐王朝统治者的昏庸。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3.刘勰“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研读第3、4段,分析文本是如何体现“写志”的特点?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骄奢淫逸自取灭亡
六国各爱其人
足以拒秦
秦复爱六国之人
足以万世
借史
现实
假设
喻今
哀之而鉴之
结论:本段通过假设论证,借史喻今,再次深入说明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进而告诫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戒骄戒奢,爱护百姓。
【任务二】感悟文本艺术
4.讨论,结合赋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形式特点:辞藻华丽,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讲究声韵美
内容特点:咏物说理,体物言志
《阿房宫赋》
多用想象、比喻、夸张
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描写、议论与铺排结合
结构清晰,层层深入
【任务三】以史为鉴
5.讨论:你认为秦朝灭亡是否必然?又给了你什么启示?
明确:
(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是封建王朝的必然规律,这与“人治”社会有重要的关联;
(2)我们需要在儒家的治世理想汲取营养,始终对人民保有敬畏之心,正所谓“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中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让制度放进笼子里,保障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避免衰败。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时作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