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九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26 16: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制作:灌河中学 张伏宝参考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编著的《导学建议案》制作 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永恒主题。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有困难,甚至会失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改革吧! 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1、1953年, 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把 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同时,他对 也施行手术,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
2、1968年,匈牙利领导人 在全国开始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将国家的 、 、 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 。这次改革使匈牙利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出现了稳定局面。赫鲁晓夫农业工业卡达尔计划管理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民主3、查一查: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欧洲:

亚洲: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苏联第三任领导人
赫鲁晓夫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经济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政治改革 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因为当时农业的生产水平不能满
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改革——经济改革突破点结合课本第75页的材料阅读,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
农业开始?农业改革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措施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政治改革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 措施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想一想:砸毁斯大林铜像全盘否定斯大林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但未能找到问题
的真正根源,最终重
蹈覆辙。进步意义:消极影响: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识图:请在下图中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提示:1.为什么改革?(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 为什么改革?(背景)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
本国国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
展的阻碍。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改革 如何改革?(措施) (1)经济上—(2)政治上—把国家的计划管
理和商品生产、
市场调节有机结
合起来。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试一试: 请你试着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成效1. 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2. 经济稳步发展。
3. 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4. 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下面是小明学习赫鲁晓夫改革时所列简表,请你填写空白部分内容。 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对工业施行手术 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材料一:共产党过去一贯执行的方针是尽力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重工业……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首要的国民经济任务上,把主要的人力物力也都用在这方面了。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充分满足居民对于食品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 (1953年9月7日)《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决议》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材料三:1964年10月12日,苏联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议,议程只有一项,撤去赫鲁晓大的一切职务,下面节选的是大会报告对赫鲁晓大的几项指责:
(一)他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人进行的工作,由于他犯下的重大错误而受到严重损害。他经常做出仓促草率、考虑不周的决定,鼓励任意扩大行政管理机构,致使等级层次繁多。在前二三年时间里,他手上集中了巨大的权力,并且开始滥用权力。
(二)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赫鲁晓夫依赖报刊广播的谄媚奉承来维持个人的妄自尊大。
(三)赫鲁晓大以为自己在农业、外交、科学和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内行,而且对所有妨碍他的人都吹胡子瞪眼。譬如,有一次,他曾毫不踌躇地指示当地农场工人怎样管理农场。 ——罗?亚?麦德维杰夫《赫鲁晓夫传》 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会事倍功半? 联系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请结合苏联、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要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谋求发展;要根据经济规律办事,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他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原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忽视市场的作用,用行政指标进行生产,集中分配,资源配置效率低,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经济结构失衡。只是在原体制上小修小补。 除苏联和匈牙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外,东欧其他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但改革大都没有收到预期成效,反而引起了政治危机,使经济形势恶化。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请你说一说如何根据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 1、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点是( )
A、发展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反对个人崇拜
2、20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国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匈牙利
C、苏联 D、南斯拉夫CB军事政治3、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导致内战爆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4、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遭到 的干涉而被迫中断。(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苏联AD “从布拉格之春”到“莫斯科寒流”
“布拉格之春的目标是对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曾经是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革命引路人的苏联,现在成了布拉格之春的改革对象。也许,捷克斯洛伐克通过这场革命将走向“人道的社会主义”,但莫斯科在这场改革运动中将一无所得,而其苦心营建的社会主义阵营,极有可能在布拉格的改革声中化为废墟。” 1968年 8月 20日深夜,11点多钟。华沙条约军队从四面八方冲进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成了苏军的俘虏。布拉格,一夜之间从暖春坠入严寒。
1968年8月21日苏联塔斯社声明:应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的邀请,苏联及其盟友的军队已经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帮助捷克斯洛伐克击退威胁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声明还说,捷克斯洛伐克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影响到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切身利益,此次活动“符合社会主义兄弟国家间缔结的同盟条约中规定的各国有权单独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原则”。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华约和二战后苏联的认识。提示:围绕苏联控制东欧、推行霸权主义等方面作答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