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和平与发展制作:宋店中心校 程诚第四单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方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这个超级大国的轰然解体,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震惊,更有深深的思考。 第16课告别“雅尔塔”1、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基本史实。
2、比较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的不同,引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思考。
3、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1.1985年,面对苏联长期积累的矛盾,苏共中央总书记 着手进行全面的改革,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2.在政治改革领域中戈尔巴乔夫主张由“ ”向“ ”过度,弱化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
3.1991年,苏联政府公布了 ,准备将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戈尔巴乔夫一党政治多党政治《苏维尔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4.1991年12月 、 和
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签署了 ,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5.为了力图阻止联盟的解体,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最后一次努力,发动了 。
6.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拉木图宣言》八一九事件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学习方法提示
1.为什么改革?
——背景
2.如何改革?
——措施
3.效果如何?
——影响为什么改革?(背景) 1964年10月,勃列
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
一书记。为什么改革?(背景)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新一代
苏共中央总书记。如何改革?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苏联食品短缺,人
们排长队购买食品。 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思想界混乱苏共领导地位及
中央政府的控制
力被弱化直接导致
苏联解体如何改革?1985年,面对长期积累的矛盾,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小组同学将戈尔巴乔夫改革整理归纳为一表格,具体如下,请你补充完整。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激化了苏联社会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下台。 苏东剧变说一说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结合课后搜集的材
料,说一说苏联解体的进程。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年)“八一九事件”(1991、8、19—21)叶利钦掌权苏联解体,
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进程苏 联八一九事件 这一事件
实质是苏联“传
统派”为了挽救
国家的完整和
统一,为了挽
救社会主义而
采取的一场政
变行动。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顶上演说。苏联解体,独联体成立独联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想一想: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冷战”结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 在讨论“八一九”事件的影响时,小组间同学产生了分歧。因此决定展示给大家一起讨论。他们给出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会继续存在。
观点二:“八一九”事件是政府和苏共主要领导人为挽救苏联作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所以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仍会解体。 你赞成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辩一辩支持观点二。“八一九事件”是在戈尔巴乔夫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准备将原来的联盟变成一个松散的联邦情况下发生的,是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力图阻止联盟的解体做出的最后一次努力。但事变以后,国家大权转移到叶利钦及其支持手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阶梯式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但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政策是直接原因;西方国家的长期“和平演变”战略是外部原因。 2006年10月新华网专稿:香港《亚洲周刊》12月24日一期发表文章,认为苏联解体、归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抱残守缺,理想主义和教条主义,不思进取没有与时俱进。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历史属于过去,我们必须展望未来,从苏联解体的教训我们思考着,前进着. 这一环节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请留下我们从苏联解体的历史巨变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 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维护社会的安定,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等。 苏联的解体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但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西方国家的长期和平演变战略是外部原因。 1.小明曾经于1992年给在他远莫斯科工作的爸爸写过一封信,那么他当时写在收信人地址一栏中的国名应该是( )
A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B、 沙皇俄国
C、俄罗斯 D、 苏维埃俄国
2. 在互联网上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能快速的找到想要查找的内容,如输入“一战中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91年12月解体”三个关键词,能找到最贴切的国家是( )
A 、 捷克斯洛伐克 B、前苏联
C 、匈牙利 D、罗马尼亚 CB3.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最终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其实质是( )
A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 文化观念发生变化 D 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4.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其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
B各加盟共和国的离心
C 西方的“和平演变”
D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AD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是偶然的
②两级格局终结后新的多元化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③苏联解体,社会制度变化实质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体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C材料一:读下列图片?屹立的柏林墙???????????倒塌的柏林墙 材料二: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国本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问题时的发言阅读上述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⑴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1分)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欧剧变的实质。(1分)
⑶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多极化格局中,我们该怎样应对?(3分) 变化指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实质: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 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抓住机遇,全力发展;抵制和反对西方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与独立。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