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撒哈拉以南非洲 ——黑种人的故乡教学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3 撒哈拉以南非洲 ——黑种人的故乡教学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11 11:5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九章 认识地区
青海湖日出
非洲舞蹈
非洲动物迁徙
非洲雕塑
撒哈拉以南非洲——黑种人的故乡
9.3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
丰富的资源
2
黑种人的故乡
3
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4
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5
1.读图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范围,概括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知道该地区是黑种人的故乡。
2.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形区,归纳该地区地势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所处的温度带,描述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 习 目 标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国际上一般把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两部分。
图9.24 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
从图9.24中读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
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
半球位置:东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纬度位置: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活动指导一
海岸线特点

西




索马里半岛
马达加斯加岛
几内亚湾
红 海
北 非
好望角
海岸线平直,海湾和半岛较少,是世界上海岸线最平直的地区。
在图9.25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
从图9.25中读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形区及特点,地势地形特征,主要河流及特征。
图9.25 撒哈拉以南非洲
找出主要地形区: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刚果盆地。
找出主要的河流与湖泊: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维多利亚湖。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活动指导二
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概括总结】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海拔多在500—1000米,被称为“高原大陆”。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非洲世界之最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陆地最长的裂谷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上海岸线最平直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撒哈拉沙漠
刚果盆地
尼罗河
东非大裂谷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长的河
尼罗河
世界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热带雨林
东非大裂谷
世界最大裂谷
从图中初步认识东非大裂谷。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纵贯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北至马拉维湖北端,分东西两支。
东非大裂谷长约6500千米,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最宽处约200千米,裂谷两侧悬崖陡壁处处可见,谷地平坦,湖泊成串,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活动指导三
非洲的气候
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干季
干燥少雨,大地一片 枯黄。
湿季
降水丰沛,草原生机 盎然。
动 物 迁 徙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巴马科(马里)
热带草原气候
从右图中读出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最高温度值出现在4月,大约是32 ℃;最低温度值出现在12月,大约是25 ℃,一年中气温变化很小,年均温在20 ℃以上。
最多降水量值出现在8月,大约是230毫米;最少降水量值出现在1、2、3、11、12月,几乎为零,一年中降水量变化很大,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活动指导四
【概括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
结合右图,完成教材第33页“图上所得”。
1.巴马科各月气温在( )℃以上,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小,说明气温年变化
( )。全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降
水集中在( )月。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2.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气温
( ),降水明显分为( )两季。
20

5—10

干湿
巴马科(马里)
热带草原气候
合 作 学 习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主要地形区: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
地势特征: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500—1000米,被称 为“高原大陆”
知识点小结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一、选择题
读右图,完成1—3题。
1.右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地区是( )
A.欧洲西部 B.东南亚
C.极地地区 D.撒哈拉以南非洲
2.从人种方面看,该区属于( )
A.黄种人的故乡  B.白种人的故乡
C.黑种人的故乡   D.混血种人的故乡
3.从五带看,该区主要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赤道
D
C
A
达 标 检 测
一、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世界面积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刚果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穿中部,形状似方形,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该盆地是个构造盆地,底部属于基本上未受扰动的厚层沉积岩,地形平坦、形态单调,只有断层作用造成的一些零星分布的不太高的陡崖。
刚果盆地拥有仅次于亚马孙河流域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汇集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包括1万多种植物、400多种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200多种爬行动物,生产各种名贵木材,这里的森林被称为地球最大的物种基因库之一。刚果盆地有“中非宝石”之称。
由于采伐过度,非洲仅存的这片横穿非洲中部的原始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减。20世纪初,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而现在已不到10%。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采伐速度已经超出森林再生能力的极限。
拓展探究二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知道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或本区前列的矿产资源及其所属国家。
2.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二、丰富的资源
学 习 目 标
从图9.26中读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从图中符号可以看出,黄金和金刚石的分布地区很广,储量大,其中位于本区最南部的南非的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他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其中位于本区中部的赞比亚被称为“铜矿之国”,位于本区西部的几内亚是世界上铝土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中西部的尼日利亚是本区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图9.26 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丰富的资源
活动指导一
【概括总结】
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陆”。
从右图中看到迁徙路上的角马。
塞伦盖蒂是世界最著名的天然动物园,位于本区中部偏东的坦桑尼亚境内。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湿季时,草场茂密;干季时,草场枯黄,角马、羚羊等动物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水草茂盛的地方迁徙,景象极其壮观。
【概括总结】
撒哈拉以南非洲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二、丰富的资源
活动指导二
丰富的资源
二、丰富的资源
矿产资源
几内亚 ——铝土矿 赞比亚 ——“铜矿之国” 南 非 ——黄金 尼日利亚——石油
生物资源
动物
植物
知识点小结
根据图文资料,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初步了解黑种人的文化和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三、黑种人的故乡
学 习 目 标
以黑种人为主,现有6亿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是一部黑人的血泪史!
每运到美洲1个奴隶,要有5个奴隶死在贩运途中,在长达400年的奴隶贸易中,非洲损失约1亿人口。
殖民主义者的罪恶——奴隶贸易
从图9.27中可以看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黑种人舞蹈。
黑种人大多能歌善舞,其音乐、绘画、雕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概括总结】
舞蹈是非洲人民最古老、最普通、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9.27 舞蹈
三、黑种人的故乡
活动指导一
从图9.28中能够欣赏到久负盛名的非洲雕塑艺术。
右图为一名非洲黑种人头像的雕塑。雕塑在非洲艺术中最负盛名,中非地区尤为发达。因为中非地区高温多雨,为雕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木料。
【概括总结】
非洲雕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多以人像雕刻为主。
图9.28 雕塑
三、黑种人的故乡
活动指导二
为什么非洲有很多国家的国界线是直线呢?
读非洲政区图,笔直的国界线一目了然。据统计,非洲国家44%的边界是按经纬线划分的;30%的边界线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的;仅有26%的边界是由河流或山脉等划分的。
  在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非洲是没有国界的;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后,非洲被瓜分得支离破碎,英、法、德等殖民大国为了各自利益,根本不考虑非洲人民的传统习俗、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差异,而是用红笔在地图上按经纬线、直线或曲线肢解了非洲的躯体,笔直的国界无情地穿过了非洲许多部族的聚居区,将非洲划分为50多个国家。
拓展探究一
三、黑种人的故乡
黑种人的故乡
三、黑种人的故乡
90%以上是黑种人
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知识点小结
1.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特点,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
2.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学 习 目 标
从图9.29中可以看出撒哈拉以南部分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比例。
图9.29 一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比例
四、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活动指导一
博茨瓦纳的主要出口商品是钻石,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70%;尼日利亚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95%;埃塞俄比亚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咖啡,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60%;布隆迪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咖啡,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70%;科特迪瓦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可可,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60%。
【概括总结】
撒哈拉以南非洲许多国家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以出口某一种矿产、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为主。
四、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概括总结】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结构单一,多数国家主要出口农矿产品,进口粮食、日用品和工业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贫困。非洲被称为“贫困的大陆”。
从图9.30中读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对外贸易特点。
图9.30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对外贸易
活动指导二
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形成“单一商品经济”,这对本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受到专制统治和殖民主义的影响,非洲是世界最贫穷的大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只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根据联合国在2009年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有22个都是非洲的国家。贫穷对非洲有很大的影响,如人均寿命、社会暴力、国家不安定等,这些问题反过来又持续影响了非洲大陆的发展。
非洲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南北部非洲较其他地区富裕及稳定;最贫穷的地区是非洲东部的“非洲之角”——索马里半岛。
世界最贫穷的大陆——非洲
拓 展 探 究
四、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四、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特点:经济结构单一,资源遭到破坏,经济发展缓慢, 人民生活贫困
贸易:出口农矿产品,进口粮食和工业制成品,国际贸 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知识点小结
四、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B.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C.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 D.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重要出口商品是( )
A.粮食、服装 B. 电子产品、日用品
C.机械、汽车 D.矿产品、热带经济作物
3.下列不属于工业制成品的是( )
A.牛皮鞋 B.巧克力饼干
C.活牲口 D.牛肉罐头
4.非洲许多国家形成单一的经济结构,其后果是( )
A.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B.人们生活越来越好
C.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D.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A
D
C
C
达 标 检 测
简答题
请简要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曾长期遭受殖民者统治,形成以开采一种或几种矿产、种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为主的经济;战乱频繁,部族之间、各民族之间战争不断;盲目毁林开荒、开垦草原,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出口矿产品、农产品、畜产品为主,进口的是粮食、日用品、工业制成品等,经济结构单一;土地荒漠化、沙尘、虫害等灾害频发。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1.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2.认识本区在人口、粮食、环境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掌握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3.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人地观。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学 习 目 标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约为2.2%,撒哈位以南更高达3.0%
从右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本区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当地人们便采取毁林开荒、开垦草原的方式扩大种植面积,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沙漠面积扩大,生存环境越来越差,粮食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的关系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活动指导一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概括总结】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面临严重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呈现恶性循环。
人口增长过快
粮食短缺
开垦草原
毁林开荒
土地荒漠化
活动指导一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将下面非洲人口、粮食和环境协调发展措施的代号,填入下图中相应的位置。
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提高人口素质
B.发展多样化农业
C.加强民族团结,减少部族冲突
D.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E.改进粮食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F.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
人口
粮食
环境
A
C
D
F
B
E
合 作 学 习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中央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三条线路所穿越的国家。
右图展示的是我国中央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的三条线路,绿色是南线,咖色是北线,蓝色是西线,三条线路最后的相聚地点是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南线经过的国家有: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南非、斯威士兰、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南线经过的地形区和河流有: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莫桑比克海峡、南非高原、赞比西河、东非大裂谷、东非高原。南线经过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我国中央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路线示意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活动指导二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北线经过的国家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北线经过的地形区和河流有:地中海沿岸、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北线经过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西线经过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喀麦隆、中非、刚果民主共和国、布隆迪、坦桑尼亚。西线经过的地形区和河流有:地中海沿岸、撒哈拉沙漠、尼日尔河、几内亚湾沿岸、刚果盆地、刚果河、东非高原。西线经过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中央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路线示意
活动指导二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我国中央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路线示意
活动指导二
【概括总结】
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北非组成的非洲是一个“高原大陆”、“热带大陆”、“富饶的大陆”、“贫困的大陆”。
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
问题产生的原因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应该采取的措施
长期殖民统治
经济结构单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多样农业
加强民族团结,减少部族冲突
知识点小结
一、选择题
1.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干旱、民族和资源问题 B.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C.种族、领土和能源问题 D.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
2.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3.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粮食供应不足
C.经济落后 D.人口增长过快
B
C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D
达 标 检 测
四、发展中的民族经济
二、简答题
为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和环境协调发展,请你献计献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民族团结,减少部族冲突;发展多样化农业,改进粮食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等。
非洲由于殖民主义者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许多国家的经济结构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品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使资源遭到破坏,不利于经济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撒哈拉以南非洲更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大,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拓展探究一
五、人口、粮食、环境和发展
南非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南非是非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南非财经、法律、通信、能源、交通业发达,拥有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股票交易市场,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南非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
南非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矿业、制造业和农业是经济三大支柱,深矿开采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水平、地区分布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南非以丰富的矿物资源驰名世界,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铝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黄金储量占全球的60%。
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南非
拓展探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