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3节 人体免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3章 第3节 人体免疫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11 17: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体免疫》教学设计
一、学前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思维开阔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已学了一学期生物,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于人体免疫这一节内容,大部分同学有直接或间接的了解,但是学生的知识是零散和模糊,只停留在表面,学生接触到的科普知识少,对人体免疫的认识停留在打预防针这种单一方式上。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生活中学生最关心、最熟悉的例子导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抗原、抗体的概念;
(4)、说出免疫的概念,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5)、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图文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生活知识链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体验出发,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建立科学为人类服务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抗原与抗体
四、教法与学法
通过影片和多媒体播放,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配合课本上理论知识讲述,从学生的认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能发现生活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采用讨论与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结合长水痘事例, 让“抗原”、“抗体”等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本节课在注重强调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验科学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设计
在设计整节课中,主要采取设疑导入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辅助学生,以观察、发现、总结的教学思路,以生活中学生最关心、最熟悉的例子导入,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答案,从而获得知识的生成,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能通过引导正确地说出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其次在引导学生学习特异性免疫的时候,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答案,能自己正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免疫的功能和免疫异常导致的结果,通过科学结合生活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列举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成果来激励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培养,让教学过程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中完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
一、情景导入:以卫生部调查数据导入,导入新课。(3′) 二、学与教 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3′) 一、展示卫生部的调查,我们身边的病菌的数量,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着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为什么没有使我们致病呢? 2、感冒流行季节,为什么有人生病?有人不生病? 引入课题,展示教学目标 二、播放视频,让学生思考我们人体有哪些结构可以起到免疫作用?带着问题思考看视频。 1、病原体在侵入人体过程中最先攻击我们身体哪个结构?皮肤能起到什么作用? 2、有些病原体还能从鼻子进去,思考呼吸道粘膜怎么清除这些细菌、病毒?(粘膜分泌什么?纤毛有什么作用 ) 引出人体第一道防线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领会学习目标,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成的目的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做笔记 以生活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生活中的体验,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疑问和兴趣。 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常见的现象,能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引出非特异性免疫 (4分钟) 三、抗体的形成过程,抗体与抗原的区别,引出特异性免疫,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的功能(16′) 四、计划免疫及意义(4′) 五、课堂小结及练习巩固(10′) [图片]展示钉子扎进皮肤的图片,思考: 1、如果皮肤破了,细菌进入体内,皮肤发炎,这时人体可通过什么结构来阻挡和消灭侵入的病原体?让学生总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引导学生体液里还有一种杀菌物质溶菌酶。 2.让学生尝试解释:如果口腔破了,有很多细菌,受伤后口腔很快很快愈合,人体的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第二道防线的组成结构。 [提问]人体有第一、第二道防线吗?这些防线怎么来的,引出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找出特点 [引入]有些病菌非常顽固,可轻松跨过第一、二道防线,导致我们生病,比如水痘病毒,思考:很多同学在小时侯都患过水痘,以后就不再患水痘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抗体 [课堂探讨、合作学习] 1、什么是抗原? 2、什么是抗体?抗体是怎么产生的? 3、当侵入人体的水痘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4、水痘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麻疹病毒或流感病毒? 5、这种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抗原、抗体的区别,引出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通过利用水痘等病启发学生思考抗体的形成,导出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表格]小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引入免疫的功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归纳三大功能,正确认识免疫不总是有益的,举例说出免疫异常的危害,如过敏反应、器官移植排斥。 [提问]除了通过抗原刺激外,人体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一种抗体?引出疫苗。根据学生从小打预防针的经历,展示从出生开始要打的疫苗种类,引出计划免疫。 [思考]计划免疫针对的对象是哪类人群?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引导学生了解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向学生渗透国家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 [思考]打疫苗是为了获得抗体,疫苗是抗原还是抗体?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苗的形成和作用 [引入]不是每一种疾病都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引入艾滋病,像学生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病人。 [小结]谈谈健康生活的方式,感染学生,最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练习]小组间以抢答方式完成练习,累积答题,给予鼓励。 [作业]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阅读、识图——讨论、交流——归纳 学生认真听教师精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思考回答,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颇感兴趣,举手,回答问题 根据导学题目,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形成各组的答案。 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回答、总结 理解免疫的功能,免疫不总是有益的。 回答问题 通过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的分析,明确国家非常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深深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时代。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考虑到七年级的认知水平,他们更容易接受真实而直观的结构,因此选择他们比较熟悉例子来引发学生思考,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明确唾液不但有杀菌作用还有消化作用。 这样设计让学生在思考、学习中很自然的过度到下一个知识点,同时对下一个知识点产生好奇心、求知欲。 及时巩固,把握学生掌握情况 这块知识点非常抽象是重点又是难点,如“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知识点,以水痘病毒侵入产生抗体的过程展开来讲,以及第二次侵入人体的会出现的结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这部分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但对于接种的疫苗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因此也会着重疫苗的讲解。 组织、指导学生有秩序的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七、板书设计
人体的免疫功能
一、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
三:计划免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