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842年,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第9课 对外开放
1.通过学习了解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创设,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历史史实。
2.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特点。
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
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城市属于广东,厦门属于福建。这四个经济特区设在广东、福建两省,这是为什么呢
①交通便利;
②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吸引侨资和港、澳、台资金;
③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为依托,资源比较丰富。
1979年的深圳
4.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5.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题词.
前提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有三个重要的开端标志。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1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是农村改革的开端。
2
1980年,我国在深圳最早建立经济特区,这是对外开放的开端。
3
1. 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1984年)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2.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地区
环渤海地区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上
海
陆
家
嘴
金
融
中
心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西安
4. 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2001年12月
2.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各成员间的贸易争端。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举行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还是弊
机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挑战: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等。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