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的“望”有与其它三个意思不同的一项( )
A.盼望 B.渴望
C.希望 D.远望
2.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写了三个具体的事例,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
A.丰富文章的内容。
B.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
C.让学生知道名人的故事。
D.向学生渗透科学知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与括号中的成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上,他能够举一反三,稍加点拨,就能进步很大。(一目了然)
B.身为时尚设计师,有时需要标新立异,这样才能获得青睐。(独出心裁)
C.面对困难,我们只有坚韧不拔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锲而不舍)
D.明智的人善于因小见大,并不是未卜先知。(见微知著)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天念念叨叨的老太太搬走了,我心里反而有一种空空落落的感觉。
B.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小学时代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C.小弟弟语重心长的一番俏皮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D.他溜冰的样子真有趣,看着他,我也不禁跃跃欲试。
5.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又哭又闹,对于这爸爸早已司空见惯。
B.李明这次考得很好,无独有偶,成绩很好的张强这次依然考得不错。
C.我们常常从一些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D.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二、填空题
6.我能区分下列生字并分别组词。
澡( ) 玫( ) 域( ) 诞( ) 疑( )
燥( ) 攻( ) 或( ) 延( ) 凝( )
惯( ) 观( ) 圃( ) 旋( ) 慎( )
贯( ) 砚( ) 葡( ) 漩( ) 镇( )
三、语言表达
7.口语交际
2011年已经离我们远去,回想这一年肯定有许多往事令你感动,请你选择最令你感动的一位人,向他说一句话,表达你的感激之情。(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片段阅读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8.课文讲了那么多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见微知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完成练习。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1.根据片段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片段中提到的植物名称,除紫罗兰外,还有( )
A.花圈 B.花瓣 C.花草 D.石蕊地衣
(2)下列哪一项作为片段的主要内容更为贴切( )
A.助手的不慎 B.试纸的发明 C.奇怪的现象 D.反复的实验
(3)片段主要运用了下面的哪种方法来说明观点(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设问
12.研读细节,完成填空。
“扑鼻而来”,可见花香( );“这才发现”,说明波义耳平时忙于( ),而并不十分留意花圃。从“摘下、插入、急忙、冲洗、重新插入”等细节中可以看出,作为化学家,波义耳还是一个( )的人。
13.“事物总有正反两面”,请你以此为观点,简要评价片段中那个“不慎”的助手。
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略
2.B
【解析】
略
3.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的理解。选项A中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一目了然指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两个词意思不一样。
标新立异和独出心裁都有与众不同的意思。坚韧不拔和锲而不舍都有坚持不懈的的意思。
因小见大和见微知著都有因细小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的意思。
4.C
【解析】
略
5.B
【解析】
略
6. 洗澡 玫瑰 领域 诞生 怀疑 干燥 攻打 或者 延时 凝神 习惯 观看 苗圃 旋转 慎重 贯通 砚台 葡萄 漩涡 城镇
【解析】
略
7.示例:最值得我感动得是我自己,因为现在看来那时的我是处于人生的分水岭。第一次感受到人间的酸甜苦辣咸,第一次独自一人承受那莫大的压力……我想对那时的我说:“路还很长,我们依旧在路上!”
【解析】
略
8.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9.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10.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真理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解析】
8.考查学生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解答,第一自然段即为答案。
9.考查词语解释的能力,可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进行推测。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10.通过阅读文段,不难发现,这两段文字作者立言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虽然真理并不神秘,但也不是可以轻易获得的,必须要有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11. D B A
12. 浓郁 实验或工作 爱花爱生活
13.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却因祸得福,让善于追根求源的波义尔由此研制出了试纸。
【解析】
【分析】
11.
(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可知石蕊地衣是文中提到的另一种植物。
(2)本题考查给片断加标题。结合文中讲到的主要内容:因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却因祸得福,让善于追根求源的波义尔由此研制出了试纸。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结合片段讲的是发明“石蕊试纸”的事件,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明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入地思考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1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扑鼻而来说明花香浓重,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浓重的花香。“摘下、插入、急忙、冲洗、重新插入”等都是动作描写,当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时,波义耳当时的行动。体现了波义耳爱花。
13.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事物总有正反两面”讲的是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一样的观点为。结合文中的那个“不慎”的助手所做的那件事“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分析这件事不好的一面是什么,好的一面是什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