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14: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选择题
1.下面四句话属于祈使句的是( )
A.开花,多么有意思啊! B.他不得不去拉黄包车。
C.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D.还有人活着吗?
2.下面句子中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很喜欢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的袋子。
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D.李老师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又去上课了。
3.选择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  )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 )我是国家主席,( )要搞特殊。( )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  )我的儿子,(  )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A.因为 所以  不是  不仅  也是
B.因为  就   不是  是   也是
C.因为  可是  总是  是   还是
4.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______。
A.毛泽东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B.毛泽东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
C.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学期一开学,我班就通过和讨论班级公约。
B.全球人民基本上都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
C.《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写的。
D.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二、填空题
6.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 )
(2)“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
(3)他皱着眉毛,脸上露出一种厌恶的神情。( )
(4)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
7.根据拼音写词语。
shāng shì yóujú zhí yuán má zuì yào
( ) ( ) ( ) ( )
dān xīn sǔn shāng gāng bǎn zhèn jìng
( ) ( ) ( ) ( )
三、语言表达
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8.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你是军人!”
9.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
10.病人针锋相对地回答:“军人处事靠自己的判断。”
11.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诗句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小宁说:“你昨天到哪里?我找了你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金指按着紧锁的眉头,墙不自赞地喃喃着。
12.“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岸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中画“ ”的句子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再给这个问句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
14.读画“﹏﹏﹏”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这句话通过对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致刻面,反映了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______________的内心世界。
(2)请至少用以上两种描写方法,描写表现人物非常焦急地一个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岸英!岸英!”当毛主席喊儿子的名字时,可能在想( )
A.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 B.你为朝鲜人民献出了生命,值得!
C.你在哪儿,我想你啊! D.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尽了一名战士的义务!
(4)下列能形容选文中毛主席心情的成语是( )(多选)
A.忐忑不安 B.心烦意乱 C.肝肠寸断 D.悲痛欲绝
1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6.画“ ”部分是对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为国捐躯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表现了毛主席是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8.为什么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段歌颂了毛泽东主席怎样的品质和胸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2.D
【解析】

3.B
【解析】

4.C
【解析】
【详解】
本题在认真领会课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课文记叙了毛泽东在得知爱子毛岸英为国捐躯的消息后的心情和所作出的决定,歌颂了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5.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A这学期一开学,我班就通过和讨论班级公约。属于“次序混乱”,应将 “讨论”与“通过”互换位置。
B全国人民基本上都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属于“前后矛盾”,“基本上”“都”去掉“基本上”。
C《梅花魂》的作者是陈慧瑛写的。句中“作者”“写的”前后矛盾。去掉“写的”。
6.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掌握。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1)从“吸”可知是对毛泽东动作进行了描写。
(2)从“一针见血地说”可知这是沃克医生的语言描写。
(3)从“皱着眉毛,脸上露出一种厌恶的神情。”可知这是对人物形象的神态描写。
(4)从“想”可知这句话是武松当时的心理活动描写。
7. 伤势 邮局 职员 麻醉药 担心 损伤 钢板 镇静
【解析】
【详解】
结合课文后的生字或者查字典填写正确即可。注意 “担心”不要写成“但心”,“邮”不要写成“油”。
8.他讲得非常透彻,真是一针见血。
9.江姐在敌人的酷刑面前,是那样的从容镇定。
10.对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就要针锋相对,决不妥协。
【解析】
8.

9.

10.

11.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妈妈问小宁昨天到哪里,她找了小宁一天。
【解析】

12. 去苏联留学 到农村锻炼
13. 心理描写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14. 语言 动作 神态 悲痛 一到自习课他就捧起课外书,端坐在桌前。只见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呵呵笑,一会儿又自言自语。 A CD
15.毛主席收到岸英牺牲的电报后,悲痛万分。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可知“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什么。
13.
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与句式的转换。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句话是对毛主席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毛主席的心理活动,他心里想着每一次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这次为什么不能平安回来了?
心理描写: 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 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句中的否定词“不都”改为肯定词“都”,然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去掉,将问号改为句号。
14.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1)“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金指按着紧锁的眉头,墙不自赞地喃喃着。这句话中“岸英!岸英”是毛泽东说的话语,是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毛主席用金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是对毛主席的动作与神态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此时的动作是“用金指按着眉头”,神态是眉头紧锁。反映了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内心世界。
(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写话的能力。
神态描写: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心理描写: 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动作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特有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等。
语言描写:把事件当中的人物说的话写出来,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根据题干要求,要使用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将人物焦急时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写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
由上文对毛主席的心理描写“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毛主席心里想着每一次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这次为什么不能平安回来了?所以,毛主席在呼唤自己孩子名字的时候,心里会想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故选A。
(4)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A.忐忑不安:指心神极为不安。
B.心烦意乱:指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C.肝肠寸断:指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比喻伤心到极点。
D.悲痛欲绝: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选文中毛主席心情是非常悲痛的,所以能形容毛主席心情的成语为:肝肠寸断与悲痛欲绝。
15.
本题考查选文主要内容的概括,首先应该看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看写每个内容的篇幅,通过比较找到主要内容。对于内容重点则要根据每个重点段内容具体概括。
文段主要写了毛主席收到爱子岸英牺牲的电报后,悲痛的心情。
16. 动作 神态 悲痛之情
17. 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18.岸英不仅是毛主席的儿子,也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战士。
19.歌颂了毛泽东主席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从大局考虑问题的博大胸怀。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