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3《庖丁解牛》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2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16: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
【东施效颦】
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寓意:做事情,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很容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屠龙之技】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第一课时
1. 了解庄子及其思想观点;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 欣赏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
作者简介
庄周(约前369—前286),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的。相传,庄周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直,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净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任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
《庄子》共33篇: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篇(15)杂篇(11)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颐养天年,并对生死、寿夭进行了相对的解释。《庄子》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识记注音
庖( )丁 踦( ) 砉( )然
向( )然 騞( )然 大窾( )
莫不中( )音 肯綮( )
大軱( ) 硎( ) 大郤( )
怵( )然 更( )刀 謋( )然
听读要求:
1.听读音频,标注读音。
2.自由朗读,读准句读。
疏通文意,梳理层次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第二部分(第2、3段):讲述庖丁解牛的经历。
第三部分(末段):从解牛之道引出养生之道。
疏通文意(第一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给文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疏通文意(第二段)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你的)技艺是怎么达到这地步的呢?
手法技巧:
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出庖丁高超的技艺,引出下文庖丁的解答
庄子写庖丁解牛的情景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
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
解牛之美
内容赏析:
作者在描写庖丁解牛时连用五个动词——“解”“触”“倚”“履”“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而解牛时进刀发出的声音——“砉”、“騞”以及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则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内容赏析:
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
从侧面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领略语言之美
庖丁解牛是一幅( )的画面?请用你的方式读出来。
视觉: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 (动作舞蹈化)
听觉:砉、騞;——莫不中音(声响音乐化)
疏通文意(第三段)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疏通文意(第三段)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疏通文意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疏通文意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大意。
寓言含义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
  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庖丁的“解牛之道”: 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相似之处:顺应自然
揭示写作意图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意在告诉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能力拓展
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拓展材料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课后作业
1.练习翻译课文,注意重点实词、虚词。
2.发挥想象,编写传记:《一代神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