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广大医务人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他们的名字和功绩( ),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bēi上。
绩( ) 丰bēi(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杞人忧天 人迹罕至 浑为一谈
B.沾轻怕重 刨根问底 哄堂大笑
C.骇人听闻 威风凛凛 不可救药
D.各得其所 喜出忘外 众目睽睽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B、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C、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5.古诗文默写(5分)
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 。
③《密州出猎》一词中,表现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语句是 , , 。
④余立侍左右, , ; , ,
, ; , 。
6.名著阅读(2分)
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去,却又不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地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①上面文字选自 的《西游记》,这部小说被鲁迅先生称为“ ”。(1分)
②选文是《西游记》中一个精彩故事的片段,这个故事是 。你能再举出本书中另外两个情节吗? , 。
7.综合性学习(5分)
① “信” 最早见于金文,本义为 ,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即能履行诺言而令对方不疑,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1分)
②思考下列语句中“信”字的内涵,写出你的探究成果。(2分)
《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左传·宣公二年》:“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③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有关“信”的主题活动,请你提出一则倡议。(2分)
二、阅读理解与表达(共50分)
(一)课外古诗鉴赏(4分)
山行留客 张旭【唐】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8.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歼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重: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以: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三)课内散文阅读(9分)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4.赏析本文的一句景物描写。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3分)
15.有人评价,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请依据文中内容,结合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6.“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尺水兴波,一波三折。请结合文章内容,找出一波三折之处,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3分)
(四)课外科技文阅读(12分)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①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②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③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④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⑤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⑥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17.根据文意,请说说你对气候敏感性的理解。(3分)
18.为什么说“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呢?(3分)
19.文章的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五)课外小说阅读(15分)
微型偃月刀
关爷是剃头的。
关爷说,他是关二爷后代。关二爷,知道不?拿青龙偃月刀骑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位。因此,他的剃刀,是青龙偃月刀:有把,有刃,刀身上有一龙,云彩缠身,髭须分明。 当然,这刀,是微型的。
关爷拿着这刀,在客人头上盘旋,呼一声,半边脑袋亮了;再呼一声,整个脑袋亮了;又呼一声,胡须没了。
一次,关爷的刀呼一声,一个客人半边脑袋光了。
客人赞道,这柳叶刀,厉害!关爷一听,眼睛睁圆了:“啥,柳叶刀?”
客人说:“小小一撇,不是柳叶刀,能是啥?”关爷脸红了,成了关公脸;眉毛竖起,成为卧蚕眉;可惜,眼睛不是丹凤眼,是双斗鸡眼。关爷不剃了,堂堂青龙偃月刀,成了柳叶刀,剃着没劲。客人晃着半个锃光瓦亮的脑袋道:“我这咋办?”关爷道:“你啊,就这么一阴一阳地回去吧。”
客人无奈,忙讨好:“关爷,你那是青龙偃月刀,斩颜良,诛文丑的,成吧?”关爷一听,眉头舒展了,小刀呼的一声,客人一颗脑袋,葫芦一般光溜。
客人走了,关爷拿小刀在袖头刮两下,红布包了,放在个小盒子里,朝一把躺椅上一躺,喝起茶来,一边哼着:“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正是《单刀会》里的唱词。
当然,有客人上门,喊声“关爷清闲啊”,关爷一笑,开始剃头。
这天,关爷正眯着眼,喝着唱着,听到喊声:“人呢?”关爷一愣,不唱了,心说是人话吗,我不是人啊?拢起卧蚕眉,抬头一看,立马笑了。这来的,不是别人,是新来的日军小队长山田。关爷忙笑道:“太君。”
山田一挥手:“你的,剃头的干活。”关爷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让山田坐下,围条白布。接着,拿出他那枚小刀,在袖头刮两下,呼地一下,再呼地一下,一颗光头,白光闪耀。
山田摸着脑袋,竖起手指道:“哟西哟西,你的,神刀。”关爷忙笑:“太君过奖。”山田站起来,指着关爷的小刀:“剃了几颗脑袋?”关爷说,不多,小镇大小脑袋,他全包了。
山田“噌”的一声,抽出自己战刀,呼呼虚劈几声:“我的,剃下二百多颗人头,比你的怎样?”关爷的汗“噌”地出来了,山田的话,他懂了,他剃的是人发;那二百多颗,可是活蹦乱跳的人的脑袋啊。
关爷的腿,有些发软,身子晃了下。
山田望着关爷那鳖样,哈哈大笑道,听说你是刀圣后代,今天,天皇陛下的武士,要向关圣人后代下战书,比拼刀法,如何?
关爷忙摇头:“太君,别——我不会——”
山田摇着头,战刀划一道光,停在关爷脖子上:“不比,你的死了死了的。”
关爷傻了眼,擦把汗,随着山田走出去。
关爷拿的,是他那柄微型偃月刀。山田,竖起他的东洋战刀,哼哼一笑,扑了过去,横劈竖斩,刀光匹练一般展开。
关爷白着脸,连连闪让,期间,手只扬了一下,然后惊叫一声,跌倒在地。山田哈哈大笑,战刀划过一道弧光,突然凝住,没有劈下;人晃动一下,一跤跌倒,来了个嘴啃泥,被部下扶起,额头撞破了,鲜血直流。
他没说话,一挥手,当头就走。当晚,死在军营中,军医解剖,发现他的脑袋里,嵌着把小小的刀,是枚微型青龙偃月刀。
日军这才明白,关爷装鳖,是麻痹山田。
当夜,日军围住关爷理发铺。铺中,没有关爷。
关爷再没出现。小镇少了个剃头的,抗日军队多了员勇将,一把青龙偃月刀,砍起日军,滚瓜切菜。日军胆战心惊,称他刀王。
据说,他就是关爷。
21.用简洁的文字分点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22.文章开头说“关二爷,知道不?拿青龙偃月刀骑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的那位。”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3.文章刻画关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请举例分析。(3分)
24.文章记叙关爷给客人剃头的有关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5.赏析“关爷白着脸,连连闪让,期间,手只扬了一下,然后惊叫一声,跌倒在地。”一句的表达效果。(3分)
三、写作(50分)
家中,有父母甜蜜的陪伴;课上,有朗朗书声的陪伴;课间,有欢声笑语的陪伴。读书时有经典的陪伴,休憩时有乐音的陪伴,旅行中有风景的陪伴……“陪伴”无处不在,“陪伴”帮助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总有那么一种陪伴,是你人生中最美的风景。
请以“ 的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补全题目空缺部分再进行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要少于600字;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一、
1. 绩jì 碑
2.C 3.C 4.D
5.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④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6. ①吴承恩 神魔小说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或三打白骨精,另外的情节(略)
7. ① 言语真实
②诚实不欺; 守信用或信守诺言。
③示例一 举办“一诺千金话名人”故事会。从坚守诚信以至终成栋梁、济世安民的古代先贤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示例二 组织“言必信 行必果”演说活动。探索青少年如何将诚信内涵与行为实践有机结合,传承中华美德。
(此题不必苛求答案的语言表达,有理有据,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8.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9. 示例一: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示例二:“弄”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间景物在美好春光中的动态美,展现了万物的勃勃生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进军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歼:被杀死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重:再次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以:凭,靠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答出一点即可)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答出一点即可)
附:乙文翻译: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都被杀死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14.此处的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1分)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1分)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愉悦心情。(1分)
15.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1分)散步本是家庭生活中的常见小事,但作者却将“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又如“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赋予了散步这件小事诸多深远的内涵,(1分)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让读者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1分)
(答出写法得1分,举例说明有理有据即可,不必苛求与参考答案的表述一致。)
16.作者在文中制造了两处波澜,一是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二是当我决定走大路后,母亲又决定走小路。(1分)这些小的波折能展现出“我”的孝心与责任,母亲对孙子的疼爱,(1分)还可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引人入胜。(1分)
17、(1)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2)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3)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评分:每点个1份,共计3分。
18、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则被忽略了。
评分:“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占2分,“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则被忽略了”占2分。
19、不能调换。第(2)说明的是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的线索,而第(3)段说的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作用,这是按照事物研究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所以不能调换位置。
评分:不能调换(1),第(2)(3)段的内容各占1分,分析占1分。
20、举例子。“例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冰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准备具体的说明了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3
21.答案①出场风光,汪汪漾漾开遍原野②花繁叶茂,香气深稳清洁③执着坚守,勇敢担当④清洁单纯,至正纯美评分:答对任意一个要点1分,共3分。
21.关爷给客人剃头。关爷给山田剃头。关爷与山田比试刀法并巧杀山田。
22.(1)运用历史典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暗示关爷在意与关二爷之间的微妙关系,为后文关爷给客人撂挑子作铺垫。
(3)运用设问手法,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23.(1)丰富的细节描写。如文中对关爷的神态、语言、心理都进行了细致地刻画。
(2)欲扬先抑。写关爷与山田比试刀法时,先写关爷装鳖,再写巧杀关爷,突出了他技艺高超、机智过人。
(3)侧面描写。如结尾处日军称他“刀王”,侧面衬托关爷骁勇善战、武艺高强。
24.(1)照应上文对微型偃月刀的描写,使结构更加紧凑。
(2)写关爷撂挑子的情节表现了他率真随性的性格特点。
(3)侧面表现他理发技艺高超。
25.“白着脸”、“闪让”、“跌倒”、“惊叫”等词语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将关爷比试刀法时装鳖的情形展现了出来,体现了他的有勇有谋;“只扬了一下”体现出关爷的武艺高强;欲扬先抑,将人物形象凸显得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