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写作《布局谋篇》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15: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习 作
布局谋篇
第三单元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要建一座高楼,第一步应该先画设计图。工人们按照设计图来建。
在动笔之前,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
材料
文章的血肉
结构
文章的骨骼
主题
文章的灵魂
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
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你知道什么是布局谋篇吗?布局谋篇有什么作用?
是对文章的组织、结构等做整体谋划,包括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也包括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规划。
布局谋篇
结构更完整
逻辑更严谨
文脉通畅
把握全局
突出中心
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对材料进行梳理,并拟出材料框架。
2.在材料框架的基础上,学习拟写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
3.培养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目标
本节重点
本节重点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技法回顾
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很多布局谋篇十分精彩的文章,要注意体会模仿。回顾学过的课文,结合教材《布局谋篇》的内容,总结布局谋篇应注意的要点。
提示:
教材给了布局谋篇的几个要点。我们可以结合所学课文,进行理解。
图示辅助
详略得当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言之有序
材料的安排要各得其所,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层次结构要清楚。
可利用一些形象化的图示帮助构思,拟出合理的框架。
1.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
某个材料放在什么位置,是详写还是略写,要依据与主题的契合度、可能发挥的作用等来安排。
分析材料的各个部分或几个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因果关系、总分关系等。
分析材料的逻辑关系。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①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
事件性材料: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物性材料:从不同角度解析材料的构成。
数据性材料:确定具体数值,评估其可信度。
理清材料的具体内容。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以《家乡的名片》为例,理清与家乡名片相关的材料内容,用思维导图对材料进行梳理、分类。
①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
示例
岳阳楼
岳麓书院
景点
湖南
名人
建筑
美食
特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家界、衡山
凤凰、韶山
毛泽东
沈从文
糖油粑粑
臭豆腐
安化黑茶
君山银针
湘绣、苗绣
花鼓戏、湘剧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确定材料具体内容的取舍,明确不同内容的主辅地位,然后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
①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
体现“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湖南
名人
毛泽东
沈从文
可以按时间顺序选择名人,屈原、范仲淹、魏源、左宗棠、谭嗣同、黄兴、毛泽东、贺龙、罗荣桓等。
详写
其余名人略写
示例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②拟出全文的材料框架图,理清写作思路。
主题: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名人 事迹
屈原 哀民生之多艰,心忧百姓。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魏源 首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左宗棠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谭嗣同 第一位因变法而慷慨赴难的志士。
黄兴 策动辛亥革命,敢为人先。
毛泽东 心忧天下,观黎民百姓之苦,引领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为湖湘精神最突出的代表。
其他杰出代表 如刘少奇等,都是“敢为人先”的杰出人士。
示例
材料框架图重点用于明确材料、内容的先后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2.在拟出框架之后列出写作提纲。
写作提纲是在框架图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简要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部分怎样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等。
①清晰表现文体特点。
记叙文:列出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议论文:列出论点,及如何引出论点、进行论证、作出结论;
说明文:列出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有哪些特点,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说明等。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2.在拟出框架之后列出写作提纲。
②标示文章线索。
须使线索串联文中材料,在文中一贯到底,保证思路通畅。
③标示内容先后、详略。
根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标示出文章的层次与段落、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
④语言简明清楚。
语言简洁,可直接写出中心句和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中的关键语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习作提纲
→题目:家乡的名片(以名人为线索,以时间为序)
→开头:直接点明家乡的名片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中间:
1.(略写)屈原、范仲淹:湖湘精神之忧国忧民由来已久。
2.(过渡)吾道南来原是廉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3.(略写)谭嗣同、黄兴:清朝时内忧外患,敢为人先的勇者们。
4.(详写)毛泽东:①少年毛泽东撰文《商鞅徙木立信论》,初现“忧
国忧民,利国利民”政治情怀。
②青年毛泽东徒步游学,访贫问苦察民情。
③中年毛泽东敢为人先,救国救民水火间。
④领袖毛泽东勇于担当,力挽狂澜救中国。
5.(略写)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
→结尾:升华主旨,再次点题。
技法梳理
示例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小标题法即将生活中不同的镜头、场景,在同一个中心的统率下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的结构方法。
示例: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两弹”元勋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民族感情?友情?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杨振宁《邓稼先》
课文《邓稼先》采用列小标题的方法,结构清晰,分别从不同方面写出了邓稼先崇高的爱国情怀及其伟大的人格魅力。
①小标题法
3.灵活运用布局方法。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作抑扬转换。
示例: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②抑扬转换法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让长妈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故事情节也因此跌宕起伏,读来趣味横生。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叫作抑扬转换。
示例: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抑扬转换法
写成吉思汗时,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若抑扬转换法运用得当,情节更跌宕起伏,人物更形象丰满,主题更深刻突出。
技法梳理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串起来,使之浑然一体。
③纵向连缀法
线索可以是人,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
线索可以是物,如《七根火柴》中的火柴。
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如《变色龙》中的狗咬人事件。
线索还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技法小结
布局谋篇
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
灵活运用布局方法。
在拟出框架之后列出写作提纲。
提示
探究任务
合作探究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1.在你熟悉的范围内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或景点,或物产,或名人,或民风民俗,所选对象要足以代表家乡的某种文化、风貌或精神。
2.前面的图示可以作为参考,看看如何进一步展开,使内容更加丰富。
3.在图示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1.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结合布局谋篇的相关知识,梳理材料拟出全文框架,并列出写作提纲。
2.提纲写完后,全班分成3/6组,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建议修改提纲,并根据修改后提纲完成习作。
4.完成习作后,小组交流,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内展示。
过程安排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习作提纲
→题目:家乡的名片
→开头:直接点明家乡的独特名片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景。
→中间:
1.清晨,恬静的水巷构成了家乡独特的风貌。
2.傍晚,男子划船归家,他们坚毅、淳朴,这是苏州男子身上独特的精神。
3.夜晚,女子临窗刺绣,她们温柔、聪慧、灵巧,这是苏州女子身上独特的风情。
→结尾:升华主旨,“小桥流水人家”中凝聚的风情与人情,化成了家乡的名片。
示例:
示例:
家乡的名片
我的家乡在苏州,这里温雅,婉约。小桥流水人家,这独有的风景,成了家乡独特的名片。
清晨的水巷是恬静的。在朦胧而又清凉的晨雾中,潺潺的流水,黑黑的乌篷船,弯弯的小桥,都不约而同地沉浸在这浓浓的白雾之中。水流潺潺,和着风儿的节奏,流得不急不缓,很少有一丝波纹。乌篷船静静地倚在岸边,好像仍在梦中沉睡,整个身子随着水流轻轻浮动着、呼吸着。小桥静默在晨风中,一动不动,遥望着逐渐洒下来的日光。这不就是它——家乡独特的风貌吗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开头直接点题。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流、乌篷船和小桥拟人化,写出了家乡水巷的恬静,体现了家乡的独特风貌。
落日时分,夕阳西下。当夕阳迸发出无限活力时,匆匆的流水,黑黑的乌篷船,弯弯的小桥,都在欢跃地唱着归家的歌儿。夕阳斜射在水中,红色的、金色的霞光铺满了水面,虽然不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般壮美,但却红得洋洋洒洒,别有一般风味。那霞光,还照在那宽阔黝黑的脊背上,照在那坚实有力的臂膀上,照在那淳朴率真的笑容上。远远望去,船上的身影,一个比一个坚毅,他们乘风而去,破浪归来。这不就是他们——苏州男子身上独特的精神吗!
夜晚悄然降临,一切又归于平静。月牙儿奔上了夜空,斜斜地悬在那里,淙淙的流水,黑黑的乌篷船,弯弯的小桥,都静静地沐浴着月光。窗边的女子,黑发如瀑,肤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借诗句帮读者体会景色特点。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苏州男子身上的淳朴率真、勇敢坚毅,体现了家乡独特的人情。
总评
凝脂,眼眸中好似流淌着如水般的温柔。只见她时而娥眉微蹙,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冥思远望,一针一线,在她那纤细的手中上下翻飞。这场景如画,洋溢的尽是苏州女子的温柔、聪慧与灵巧。这不就是她们——苏州女子身上独特的风情吗!
这“小桥流水人家”凝聚了太多苏州的风情和苏州的人情,化成了一张家乡的独特却又韵味十足的名片。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成果展示
利用外貌描写展现苏州女子如水般温柔的性格特点。同时运用排比,写出她们的聪慧与灵巧。
文章开头直接点明家乡的名片是什么,中间以“流水”“乌篷船”“小桥”串联全文,又以时间顺序展开,先写清晨恬静的水巷,再写傍晚时分归家的男子,最后写夜晚临窗刺绣的女子,分别展现了家乡的风情和人情。结尾升华主旨,再次点题。整篇文章布局巧妙,语言优美,特点突出,值得借鉴。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布局谋篇
课堂回顾
技法小结
要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对材料作全面的梳理,拟出全文的框架。
结合实例,学习要点
小组合作,实操演练
在拟出框架之后列出写作提纲。
灵活运用布局方法。
1.写作任务:请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习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材料: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课后作业
1.写作任务:请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习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认真分析材料中“付出”“享用”“分享”的含义,确定文章的立意。
②根据立意,搜集相关材料,并确定所用的材料。
③斟酌材料使用的先后与详略,列出写作提纲,并据此写作。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课后作业
(2)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认真审题,想一想“在路上”的含义,确定合适的立意。
②“在路上”可能引发你很多联想。构思时要思考材料与立意的契合度,恰当选取材料。
③根据布局谋篇的要求,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互相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再根据同学的建议,列出写作提纲,完成写作。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课后作业
2.写作评价:写完后,学生按评价表给自己的作文打星,然后小组交流评价。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程导入
技法指导
“布局谋篇”写作评价表
课后作业
要求 评价
自评 互评 师评
结构完整,布局合理 ☆☆☆☆☆ 理由: ☆☆☆☆☆ 理由: ☆☆☆☆☆
理由:
语言优美,逻辑严谨 ☆☆☆☆☆ 理由: ☆☆☆☆☆ 理由: ☆☆☆☆☆
理由: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 ☆☆☆☆☆ 理由: ☆☆☆☆☆ 理由: ☆☆☆☆☆
理由: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