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2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案+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2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案+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19:45: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2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声字规律、借助图片、字理识字等方式,认识“芙、蓉”等6个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洛”等8个字。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设计理念】
《古诗三首》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和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虽然是三首不同题材的诗作,但三首诗的文本价值共同指向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层面,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侧重情感的体会,而从古诗词中重点体会人物品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中,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聚焦要素、突破重难点:1.以读促识,通过多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积累,感品味诗歌的韵律美。2.以读促联,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入情入境,理解诗句的意思;3.以读促悟,在朗读中品悟、思辨,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人物品质,并尝试进行小练笔,巩固语用训练。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想象激趣,导入新课
1.激发想象
(1)出示古人送别图,引导: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和活动,发挥想象,简单交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交流,要点:送别。
2.导入新课
(1)小结: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描写送别的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看看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古人送别图片,将学生带入送别情境,引出古诗,为体会诗情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以读为法,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要求:认真听,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练读,要求:同桌互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读准后鼻音的字。
2.关注诗题,认识诗人
(1)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解题入手,引发思考。
①提问:读古诗要从题目入手,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随文识字:借助形声字规律、结合图片认识“芙”、“蓉”两个字。
③介绍背景:当时王昌龄被调到江宁担任县丞,与他被贬之前的官职相比,仍然属于谪宦。他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渡江,这是一首送别诗。
(3)认识诗人,积累常识。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要坚持以读为本,通过教师范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等形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初读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诗题和诗人,有助于后面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板块三 赏析古诗,感受品格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诗句大意。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出示一二句诗和插图,引导学生找关键词,谈谈感受。
要点:抓住“寒”、“孤”。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引导:江南本多雨,昨夜又下了一整晚的雨,寒风刺骨,又冷又湿。寒冷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刚亮,我却要送别好友、独自留下。此次分别,又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相聚。我的内心是多么的孤单和忧伤啊。
3.联系背景,感受品格
(1)出示三四句诗,指名说诗意。
①随文识字:运用熟字加减笔画、组词的方法识记“洛”字;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认识“壶”,指导书写。
②学生试说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2)想象说话,体会品格
①提问: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时王昌龄两次被贬,为什么当亲人朋友问起他时,他的回答都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②出示图片,教师引导点拨,学生体会品格。
③想象说话:如果让你对王昌龄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3)小结。
从作者的话里,我们能体会到他的坚定,体会到他冰清玉洁、刚正不阿的品质。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但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写诗人自己。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又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与品格。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关注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和点拨中突破难点,感悟诗人所表现的精神品格。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又锻炼了诵读理解能力。]
板块四 积累古诗,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积累古诗
(1)齐读古诗。
(2)根据填空练习背诵。
(3)配乐背诵。
2.小结拓展,梳理方法
(1)绘制导图,完善板书。
(2)总结方法。
学习锦囊 1.读:读正确,读通顺,有节奏。 2.解:解诗题,看注释,晓诗意。 3.悟:悟诗情,多想象,勤诵读。
(3)拓展提升
引导学生关注王昌龄的边塞诗和闺怨诗。
出示《从军行(其四)》、《闺怨》,指导朗读,教师小结。
3.作业超市
(1)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选做:继续收集、积累王昌龄的诗歌作品。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重在朗读积累,绘制完善思维导图,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举一反三。课堂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拓展诗人的其他诗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共44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22 古诗三首
单元主题:人物品质
《古诗三首》
《“诺曼底号”遇难记》
《黄继光》
《挑山工》
101
送 别
《别董大》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第一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听读古诗
注意字音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听读古诗
注意字音
初读古诗
识记生字
你能用哪些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加一加
艹+夫=芙(芙蓉)
艹+容=蓉(芙蓉)
加一加
艹+夫=芙(芙蓉)
艹+容=蓉(芙蓉)
加一加
艹+夫=芙(芙蓉)
艹+容=蓉(芙蓉)
减一减
落-艹=洛(洛阳)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再读古诗
读通读顺
再读古诗
读通读顺
再读古诗
读通读顺
送别诗
王昌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人称“诗家夫子王江宁”,又称“七绝圣手”。
他的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
赏析古诗
体会品格
默读古诗;
借助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寒冷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抓关键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寒冷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抓关键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寒冷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抓关键词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玉壶: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
盛酒器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一片冰心在玉壶。
想一想
王昌龄在洛阳的亲友有哪些人?
当辛渐回到家乡,他们见到辛渐又会问些什么?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清玉洁、刚正不阿
写景,景中藏情→言志,表现品格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再读古诗
读出感情
积累古诗
尝试背诵
芙蓉楼送辛渐
【唐】
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
如相问, 。
拓展积累
学习方法:
1、解诗题,知背景。
2、明诗意,抓关键。
3、悟诗情,多朗读。
边塞诗、闺怨诗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拓展积累
边塞诗、闺怨诗
拓展积累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闺怨诗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拓展积累
闺怨诗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拓展积累
“不知愁”→“懊悔万分”,心理变化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选做)搜集王昌龄的诗歌,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