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5.1.1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全一册 5.1.1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习题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1 14:5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目录
学习目标
课堂导学
例题导学
课堂检测
化学用语天天练
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O2
H2SO4
FeO
MgCl2
K2CO3
Al(OH)3
课程标准: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
核心考点: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变化问题;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课堂导学
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课堂活动】阅读课本P92~93,在老师的演示实验下
完成探究中的方案一和方案二。
方案一
实验内容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方案一
反应前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大量的
,小气球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按实际值
白烟

先膨胀后变瘪
按实际值
方案二
实验内容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方案二
反应前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有 ;溶液由 逐渐变成_____________
反应后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按实际值
红色固体出现
蓝色
浅绿色
按实际值
实验结论 参加 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
等于
【实验讨论】(1)做红磷燃烧实验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一,气球先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球最后变得比原来瘪的原因是 。
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瓶底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白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压强变小
【易错提醒】①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是体积的守恒;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参加反应”指的是真正参与反应的部分,不发生反应的不算在内。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5,完成下列问题。
1.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 。
2. 下图为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破裂
新的分子
(1)微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 、 发生变化,原子的 、 没有改变,所以原子的 不变。
(2)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_______没有改变,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种类
数目
种类
数目
质量
种类
质量
【小结归纳】(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变化的是
、 。
(2)不变的是 、 、
、 、 、

(3)可能变的是 。
分子的种类
物质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分子的总数
质量“不守恒”的实验情况分析
【课堂活动】阅读课本P93~94,在老师的演示实验下
完成探究中的方案三和方案四。
方案三
实验内容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方案三
实验现象 产生 ,白色粉末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逐渐溶解

方案四
实验内容 镁条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_________________,
生成 ,放热
白光
白色粉末
方案四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讨论】(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2)镁条燃烧天平指针右偏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研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时,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是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在 中进行。
生成了气体,逸散在空气中
镁条与氧气反应,增加了氧气的质量
密闭空间
【易错提醒】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指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气体和水不能遗漏。
例题导学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例1】 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B.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C. 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D. 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D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是化学变化时也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据此分析问题即可。
【变式1】(教材母题:九上人教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说法。
(1)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
(2)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错误,细铁丝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增加了氧气的质量,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例2】 如图是红磷燃烧前后通过质量测定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
B. 红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不会影响实验
结果
D. 反应前锥形瓶内红磷和氧气的总质
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
【点拨】因为参与反应的红磷的质量与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红磷的量多与少该质量关系仍然成立,故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2】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防止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
(2)燃烧前称量左盘装置的总质量为27.0 g,则图中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 。
(3)实验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气球先胀大后缩小
(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5)反思:红磷燃烧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玻璃管伸进锥形瓶速度太慢,导致部分气体逸出
遵守
(6)某同学想用如图2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他可选用的是 。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例3】(教材母题:九上人教版)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⑥ D. ②③⑤
B
【点拨】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变式3】(2021·广东)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生成物 的化学式是CH4O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D.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都发生变化
B
课堂检测
1. 已知反应A + B===C + D,参加反应的A与B总质量为40 g,若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3,则反应中生成C的质量为(  )
A. 16 g B. 20 g
C. 24 g D. 32 g
A
2. (2020·怀化)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m = 0
B. 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丙一定作催化剂
C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3. (2020·重庆) 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数比为
1∶1∶1
D
4. (教材母题:九上人教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加,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减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纸燃烧变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小,是因为纸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质量变小,是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