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测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各题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O-16 Mg-24 Ca-40 Al-27 Si-28 S-32 Ba-137 Ag-108 Fe-56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1·重庆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下列试剂:①浓氨水 ②氯水 ③硝酸银 ④浓硝酸 ⑤浓盐酸 ⑥溴化银,其中必须用棕色试剂瓶装的有(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2.(2011·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三年级月考(四))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2.5 g CuSO4·5H2O溶解在97.5 g水中
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CuSO4溶液
B
向盛有1 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证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C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 mol·L-1 NaClO溶液和0.1 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D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2011·江西省宜春中学高三月考(二))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25℃时,ag晶体溶于bg水中即达饱和,形成密度为ρg/mL的溶液,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a (M-18n)/M(a+b) mol/L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a (M-18n)/M(a+b)%
C.饱和溶液的体积为:(a+b)/ρL
D.25℃时,A的溶解度为:a(M-18n)/(bM+18an) g
4.(2011·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用蒸馏水将pH试纸先润湿,可用于检验氨气
C.可用瓷坩埚熔化各种钠的化合物
D.某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5.(2011·辽宁省丹东市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二))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配制5%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配制1 mol·L-1 NaOH溶液时,将溶解后的NaOH溶液立即注入容量瓶
C.配制0.1 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D.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放出
6.(2011·合肥八中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已知某饱和溶液的以下信息:①溶液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体积;④溶质的摩尔质量;⑤溶质的溶解度;⑥溶液密度,其中不能用来计算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组合是( )
A.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7.(2011·江西省福安中学高三年级月考(四))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4项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106 g Na2CO3晶体中的离子总数大于3NA
②标准状况下,16 g O3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③将FeCl3的饱和溶液(含FeCl3 0.1 mol)加入沸水中充分作用制成胶体,其中含有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1 NA
④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容器内的分子数大于2 NA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8.(2011·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检测)下列有关分离和提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浓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B.用蒸馏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淡水
C.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9.(2011·合肥市高三质检(一))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10.(2011·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分液 ②过滤 ③分馏 ④重结晶都是混合物分离常用方法,其中根据粒子大小分离的只有②
B.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可准确称取10 g硫酸铜晶体溶于90 g水中
C.中和滴定时,滴定前滴定管必须洗净并烘干
D.可用如图装置干燥、储存并吸收多余的HCl气体
11.(2011·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调研测试)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 1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结果将偏高
C.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12.(2011·南京市高三一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01 mol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2 NA
B.1 mol H3O+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1 NA
C.100 mL 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 NA
D.标准状况下,44.8 L H2O中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2NA
13.(2011·安徽江南十校联考)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
B.所得溶液中含有N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ω=36.5 c/(1000ρ)
14.(2011·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综合练习(一))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Na+浓度(mol·L-1)为( )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15.(2011·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高三综合练习(一))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2.24 L四氯化碳含碳原子数为0.1 NA
②标准状况下,a 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③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则阳极质量减少64 g
④7 g 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⑤常温下,7.1 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A
⑥1 L 2 mol·L-1 FeCl3溶液中含Fe3+数为2NA
⑦2 L 1 mol·L-1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2NA
A.①④ B.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
16.(2011·江西省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联考)用盐酸、氨水和苛性钠溶液中的任何一种试剂,均可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NaCl和Na2CO3两种晶体
B.MgCl2和NH4NO3两种溶液
C.FeCl2和FeSO4两种溶液
D.AgNO3和AlCl3两种溶液
17.(2011·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联考(一))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1/4,则混合气体可能是( )
A.H2和O2 B.HCl和NH3
C.H2和Cl2 D.CO和O2
18.(2011·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末考试)已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某温度下的饱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如下处理: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到原来温度;②降低温度。这两种情况下,前后均保持不变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Ca(OH)2的溶解度
C.溶液中Ca2+的数目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
19.(6分)(2011·辽宁省锦州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质的加热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之一,常用的加热方式有三种:Ⅰ.直接用酒精灯加热;Ⅱ.通过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 ;Ⅲ.通过水浴加热。下列实验中:
①电石与水反应制乙炔;
②氯化铵与碱石灰反应制取氨气;
③苯和液溴反应制取溴苯;
④苯酚和甲醛反应制取酚醛树脂;
⑤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⑥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氯气;
⑦乙酸和乙醇反应制取乙酸乙酯;
⑧硝酸、硫酸和苯反应制取硝基苯。
请将上述实验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需要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
(2)需要垫上石棉网再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_____;
(3)需要通过水浴加热的是__________。
20.(4分)(2011·山东省聊城市高三12月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下列各项序号)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都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E.Na2CO3溶液不能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F.将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稀盐酸溶液,测定溶液的pH
21.(9分)(2011·南昌市高三调研测试)(1)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①配制稀硫酸时,可先在烧杯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加入浓硫酸。
②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排空气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气体,听爆鸣声。
③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⑤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A.②③ B.②⑤
C.③④ D.①③
(2)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________。
选项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3)常用的下列量器刻度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量筒的刻度由下向上增大,无零刻度
②在250 mL容量瓶上,除刻度外,还标有250 mL和20℃
③滴定管的刻度是由上向下增大,零刻度在上
④温度计的刻度由下向上增大,零刻度偏下
⑤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质量时,指针应在标尺的中央
A.②③正确 B.①②⑤正确
C.都正确 D.②③④⑤正确
22.(15分)(2011·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30%H2O2溶液,B为MnO2,C盛有氢硫酸(H2S)饱和溶液,旋开F后,C中出现浅黄色浑浊的现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有KI淀粉溶液,旋开F后,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通气体于C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C中溶液的颜色消失,这是因为在溶液中I2能被Cl2氧化为HIO3(强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有AlCl3溶液,旋开F,足够长的时间后,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B为块状大理石,C为C6H5ONa溶液,实验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
①酸A不宜用下列的__________。(填序号)
A.HCl B.HNO3
C.H2SO4 D.CH3COOH
②然后向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2011·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调研测试)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下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部分固定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NH4Cl和熟石灰作试剂来制取、收集干燥的NH3,则需选用上述仪器装置中的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要制取、收集干燥的CO2,请选择装置并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________。
(2)若在A的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加NaOH固体,也能制取氨气。请解释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制纳米级碳酸
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最好选用下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回收(填代号)。
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答案
1答案:B
2 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8解析:A项,不正确,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于苯,故不能分离;C项,乙酸与乙酸乙酯混溶在一起,不能直接分液,应该先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再分液;D项,氨气会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应该用碱石灰。
答案:B
9解析: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A不正确;B中铜片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可在铁制品表面镀铜,B正确;石油分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烧瓶支管口处,C不正确;饱和碳酸钠溶液也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应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不正确。
答案:B
10解析:B项,硫酸铜晶体含有结晶水,故称取10 g硫酸铜晶体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10%,不正确;C项,中和滴定时,滴定前滴定管不需要烘干,但需要用待装的液体润洗,不正确;D项,用排空气法收集氯化氢时,由于氯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左侧用长导管,右侧用短导管,不正确。
答案:A
11解析:A项,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不能用带乳胶管的碱式滴定管盛装,应用酸式滴定管,正确;B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加水的量偏少,故浓度偏大,正确;C项,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应放在棕色瓶中,不正确;D项,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的密度比浓硝酸大,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正确。
答案:C
12解析:A项,根据Mg失电子数即可计算,正确;B项,1 mol H3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故不正确;C项,由于CO水解使离子数目增加,故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大于0.3 NA,不正确;D项,标准状况下,水是非气态物质,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不正确。
答案:A
13解析:A错误,36.5 g HCl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B错误,36.5 g HCl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在溶液中HCl完全电离,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C错误,因为题中没有给定温度和压强,所以不能确定所占有的体积;D选项正确,这是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换算的重要公式,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答案:D
14解析:由反应中消耗H2SO4和AgNO3的物质的量可知,一份溶液中含x mol Ba2+,另一份溶液中含y mol C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含2x mol Ba2+、2y mol Cl-,根据溶液电中性原理得:2n(Ba2+)+n(Na+)=n(Cl-),n(Na+)=n(Cl-)-2n(Ba2+)=(2y-4x)mol,c(Na+)=(2y-4x)/a mol·L-1。
答案:D
15解析:①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不能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③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NA,则阳极失去的电子数也是2NA,但阳极溶解的金属不仅仅是铜,所以阳极减少的质量不是64 g;④7 g CnH2n中含有0.5 mol CH2原子团,其中的氢原子数为NA;⑥FeCl3溶液中,Fe3+会因发生水解而减少;⑦盐酸中没有氯化氢分子,HCl完全电离为H+和Cl-。
答案:D
16解析:A组只能用盐酸鉴别;B组用盐酸不能鉴别;C组用这三种试剂均无法鉴别;D组利用这三种试剂均能鉴别:分别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加氨水后产生沉淀又溶解的是AgNO3溶液;加入NaOH溶液得到沉淀又溶解的是AlCl3溶液。
答案:D
17解析:0.1 mol H2和0.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生成的水在常温下呈液态,剩余0.05 mol O2,此时压强降低为开始的1/4,A项正确;0.1 mol HCl和0.1 mol NH3反应生成0.1 mol 固体NH4Cl,B项不正确;0.1 mol H2和0.1 mol Cl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生成0.2 mol HCl气体,气体体积不变,C项不正确;0.1 mol CO和0.1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生成0.1 mol CO2气体,且剩余0.05 mol O2,D项不正确。
答案:A
18解析:A项,加入生石灰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水的量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少,故不正确;B项,温度变化,溶解度也会随之改变,故不正确;C项,加入生石灰后,溶液的质量减少,溶液中的Ca2+数目减少,不正确;D项,加入生石灰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降温,溶液只是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而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不变,故正确。
答案:D
19答案:(1)②⑦ (2)⑥ (3)④⑤⑧
20答案:BE
21解析:(1)②中收集CO时应该用排水集气法,不能用排空气法;③实验结束后的不同废液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性质进行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2)A项,烧杯中的水不能装满,且实验前要吸干钠表面的煤油,故不正确;B项,氯化钾固体应该先在烧杯中溶解,然后再转移到1000 mL容量瓶中,而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C项,正确;D项,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该从上端口倒出,不正确。
答案:(1)A (2)C (3)C
(5)①C ②浑浊又变澄清
22答案:(1)防止倒吸
(2)2H2S+O2===2S↓+2H2O
(3)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5Cl2+I2+6H2O===10Cl-+2IO+12H+
(4)产生白色沉淀
Al3++3NH3·H2O===Al(OH)3↓+3NH
23解析:(1)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加热制备氨气选用B装置,通过碱石灰进行干燥,选用D装置,再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用E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选用A装置,选用C装置干燥,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选择各仪器接口的顺序为acdh。
(4)纳米级碳酸钙和水混合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故可以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否则不是。
答案:(1)BDE acdh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回答其中一个理由且正确的即得)
(3)NH3 b
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4)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否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