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所画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2.某元素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
A.S B.C C.Si D.Cl
3.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a=b+m+n B. a=b-m+n C. a=b+m-n D. a=b-m-n
4.和氖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的微粒是 ( )
A.He B.K+ C.Cl- D.
5.17 8O和16 8O原子核外电子数(判断前后两者的关系)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6.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Am+和Bn-,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7.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一组粒子是 ( )
A.Mg2+、Al3+、Cl-、Ne B.Na+、F-、S2-、Ar
C.K+、Ca2+、S2-、Ar D.Mg2+、Na+、Cl-、S2-
8.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 )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9.一种粒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与另一种粒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于两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们可能是同位素 B.可能是不同分子
C.可能是相同的原子 D.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12.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13.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且具有相同的电子层,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 )
A.A、B、C、D、E B.E、C、D、B、A
C.B、A、D、C、E D.C、D、A、B、E
14.HF、H2O、CH4、SiH4四种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 )
A.CH4<H2O<HF<SiH4 B.SiH4<HF<CH4<H2O
C.SiH4<CH4<H2O<HF D.H2O<CH4<HF<SiH4
15.下列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 ( )
A.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 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
C.硫离子的还原性比氯离子强 D.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而氯则不能
16.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 ( )
A.最外层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C.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 D.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17.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
A.第4周期ⅢA族 B.第4周期ⅦA族
C.第3周期ⅣB族 D.第3周期ⅣA族
18.某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2个电子,该元素是 ( )
A.一定是IIA元素 B.一定是金属元素
C.一定是正二价元素 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是非金属元素
19.紧接在氡下面有待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 )
A.109 B.118 C.136 D.137
20.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46 22Ti、47 22Ti、48 22Ti、49 22Ti、50 22Ti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 )
A.28 B.30 C.26 D.24
21.据报道,166 67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A.32 B.67 C.99 D.166
22.周期表中16号元素与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4倍的是( )
A.K层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23.某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可确定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C.可预测该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
D.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24.n mol H2与n mol T2气体不同之处是 ( )
A.物质的量 B.原子数 C.质量 D.体积(相同状况)
2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 )m
A.6 B.12 C.26 D.30
2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钠的金属性比镁强 B.溴的非金属性比氯强
C.硝酸的酸性比磷酸弱 D.水的热稳定性比氨强
27.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 B.x+4 C.x+8 D.x+18 ( )
28.元素周期表中前7周期的元素数如下,请分析周期表与元素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8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是 ( )
周 期
1
2
3
4
5
6
7
元素数
2
8
8
18
18
32
32
A.18 B.32 C.50 D.64
29.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IV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 )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C.它具有+2、+3、+4价 D.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30.下列各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
31.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是 ,原子结构示意图 ,能与氧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①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②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w.w.w.g.k.x.x.c.o.m
32.A+、B-、C、D四种微粒中均有氢原子,且电子总数均为10个。溶液中的A+和B-在加热时相互反应可转化为C和D。则A+为 ,B-为
C和D为 、 。
33.下列内容决定于原子结构的哪部分
①质量数决定于 ;
②原子序数主要决定于 ;
③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
34.金属性的两个标志: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 ;金属对应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 。非金属性的三个标志:与氢气的化合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越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 ;非金属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 。
35.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
⑵第3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
⑶VIIA族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是 ;
⑷铷、氯、锗三种元素中,适合作半导体材料是 。
36.A、B、C、D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数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
⑴A、B、C、D分别是 、 、 、 ;(填元素符号)
⑵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⑶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写化学式,并用“<”或“>”表示强弱)。
37.A、B、C、D、E五种主族元素所处周期表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已知A元素能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AO2,AO2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且A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位于第 周期、第 族,A的氧化物除了AO2外还有 ;
D元素的符号是 ,位于 周期、第 族;B与氢气反应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E单质的化学式 ,与C具有相同核外排布的粒子有
(至少写出两种)。
38.主族元素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A、D同主族,B、C在同一周期,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少2个,且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A、B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以体积比2∶1完全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是液体。此液体与D单质能剧烈反应生成A的单质。所得溶液中含有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阳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元素符号A____,B____,C____,D____。
②写出B单质与D在加热反应后生成物质的化学式 。
③写出一种有A、B、C、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参考答案:
1~5: C、C、A、D、C、6-10 A、C、C、D、CD 11-15 A、C、、C、C、B 16-20 D、D、D、、B B、
21-25A、D、D、C、C、26-30、BC、B、C、D、B
31、碳、 CO、 CO2 、Na、H
32、NH4+;OH-;H2O、NH3
33、原子核(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34、强、强、强、强、强
35、 Cs、F;Cl、Cl;At、At;锗
36、Na、C、P、Cl; 、 ;HCl>PH3
37、16、三、ⅥA、AO3、F、第二、ⅦA、H2+Cl22HCl、I2、K+(或Ca2+、Cl-、S2-)
38、H、O、C、Na;2Na+O2Na2O2;Na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