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掌握用2——6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在算理理解过程中,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感受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 )×2=12 4×( )=16
5×( )=15 3×( )=21
( )×6=18 ( )×5=25
(二)、创设情境,教学例1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1、学生说出一个一个分的思想, 再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分一边用减法算式记录分的过程。
(1)要分的是多少个桃子?
(2)第一次分走几个?还剩几个?怎样算的?
(3)第二次又分走几个?还剩几个?怎样算的?
(4)第三次、第四次呢?
2、交流用口诀计算得结果,追问中理解思路、明确方法。
在肯定学生的算法之后,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分更多的桃子时,你是如何做到快速准确的?学生肯定会想到用乘法口诀球商,这时教师再来引导,可以这样去试:
1个猴子3 三个桃,2个猴子2个3 ,二三得六,3个猴子3个3 ,三三得九,4个猴子4个3 ,三四十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感悟到:求12里面有( )个3,其实就是在找( )个3是12。
3、巩固方法,举一反三
(1)提出问题。
师:如果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只?
(2)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4、观察比较
(1)师:从这两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3)小结:这两个除法算式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三四十二”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10÷2= 12÷6= 8÷4= 10÷5= 12÷2= 8÷2=
5×4=20 6×3=18 5×6=30
20 ÷ 4= 18÷3= 30÷5=
20÷5= 18÷6= 30÷6=
(1)集体订正,课件验证。
(2)让学生说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2、完成第18页“做一做”及练习四1、2题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先想口诀再算除法,这样我们计算会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