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1 16: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
2.硝酸铵是一种氮肥,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时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下列使用硝酸铵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
B.结块时用铁锤砸碎再用
C.施用时不宜与碱混和使用
D.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氦气 B.水 C.氯化钠 D.金刚石
4.下列关于碳酸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C.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D.石灰浆粉刷墙壁,“出汗”后变成碳酸钙
5.某农技站货架上待售的化肥有NH4NO3、NH4H2PO4、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6.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盐酸 B. 酚酞
C. 石蕊 D. 二氧化碳
7.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的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II中分离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漏斗
B.溶液A中溶质是H2SO4、CuSO4
C.上述流程中物质B是锌,物质D是盐酸
D.A~E中都含有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
8.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二、简答题
9.生活处处是化学。请回答:
(1)下列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D过滤
(2)制衣行业大量使用合成纤维,可用______方法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制品。
(3)过度使用化肥也会造成水污染,但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又必须合理使用化肥。某稻田禾苗出现泛黄现象,此时应及时追施________(填“氮肥”或“钾肥”)。
(4)燃气公司给用户输送燃气,在初次使用之前需要通入氮气,通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_____
(5)植树造林提高绿化面积可降低_____ (填“温室效应”或“白色污染”)。
10.糖类、化学肥料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生活中食用的白糖、红糖和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已知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_________________,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__碳原子,该物质中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2)草本灰是种农家肥, 它的主要成分是种含钾的盐, 草木灰属于____________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3)氨肥、钾肥在促进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从外观看非常相似,生活中区别铵态氮肥和钾肥,可以通过加入熟石灰,根据是否放出____________,初步区分出来。
1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①净化水的操作有:A.过滤B.蒸馏C.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填选项字母)。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_____。
②在日常生活中,木柴﹑纸箱等可燃物着火常用洒水灭火,其原理主要是______
(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家,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
①将秸秆还田,可作为农家肥料,但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需要施用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___(填选项字母)。
A KNO3
B CO(NH2)2
C NH4H2PO4
D NH4NO3
②以秸秆为原料可生产出可降解塑料餐盒;该塑料属于____(选填“合成有机高分子”、“天然有机高分子”、“合金”)材料。
③在农村,秸秆曾经作为家庭燃料广泛使用,但秸秆不完全燃烧会产生__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为了使秸秆能够充分燃烧,火更旺,人们常说“火要虚”, 其原理是___的接触面积。
三、推断题
12.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图是某无色溶液X与不同类物质间反应的知识网络.请回答:
(1)若X是稀盐酸,Y是红色溶液,A是一种指示剂,则试剂A的名称是 _________  ;
(2)若X是稀盐酸,Y是白色沉淀,则A、B、C、D四种物质依次为:A是 _______  B是 _________  ,C是 _________  ,D是 _________  .
(3)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其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碳酸钠、氧化钙、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完成下列问题:
①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分析,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A中加足量的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C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适量滤液C,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A中有氯化钠
四、实验题
14.某小组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并用提纯的NaC1做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的某些操作因实验需要,可以重复)。
请回答:
(1)操作⑥的错误是_______。
(2)在①-⑥正确的前提下,粗盐提纯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操作序号)、计算产率。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______(填操作序号)、装瓶贴签。
(4)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序号)。
①砝码生锈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④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15.海水晒盐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获取食盐的方法,但“海水晒盐”得到的是含杂质的粗盐。粗盐提纯就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得到较纯净的实验,粗盐提纯的一半步骤:
(1)取样:用_______称3g粗盐。(填仪器名称)
(2)溶解: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保持水平。下图是10mL量筒的片段,根据图示,所取的水的体积是______mL。
(3)过滤:
如上图所示,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4)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______(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5)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等到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16.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碳酸钠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为继续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又对甲、乙烧杯内的反应混合物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推断,图一中试管②完全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②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五、计算题
17.为测定实验室中某硫酸铜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所含杂质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进行了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a=______。
(2)该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18.某粗盐样品中除NaC1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12。为了测定该粗盐样品中NaCl的质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60.0g完全溶于水配成200g溶液,并向其中逐渐滴加80g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8g沉淀。请计算:
(1)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等,A选项不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现有的能源还无法替代化石能源,所以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而不能杜绝,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化肥既可以达到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的,也可减少环境污染,C选项不合题意;
D、太阳能是新能源,无污染、可持续、来源广泛,因此符合环境友好发展,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A、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所以储存和运输时密封防潮,不符合题意;
B、因为硝酸铵在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所以结块时不能用铁锤砸碎,符合题意;
C、硝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与显碱性的物质混合时能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所以不能与碱混合使用,不符合题意;
D、因为硝酸铵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所以给农作物施肥后及时盖土不能露天施肥,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不正确;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B不正确;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C。
4.B
【解析】A、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常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不是用稀硫酸,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因此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石灰浆为氢氧化钙,粉刷墙壁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因此“出汗”后变成碳酸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析】化肥一般包括:化合物中含氮元素的氮肥,含磷元素的磷肥,含钾元素的钾肥和含氮、磷、钾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复合肥
【详解】
A、由分析可知,NH4NO3中含有氮元素,为氮肥为,NH4H2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为复合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为氮肥,题中没有涉及钾元素,故缺少的肥料品种是钾肥,C选项符合题意。
6.D
【解析】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能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别,选项A不正确;
B、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变红,无法区别,选项B不正确;
C、石蕊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都变蓝,无法区别,选项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两个反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别,选项D正确。故选D。
7.D
【解析】A、依据框图可知:操作Ⅱ后得到固体和液态,所以操作Ⅱ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说法错误;
B、铜与氧气、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所以溶液A含有溶质硫酸铜、硫酸锌,和过量的硫酸,说法错误;
C、上述流程中加入的物质B为锌,物质D为盐酸,则溶液E中含有杂质氯化锌,所以D不能用盐酸,应该用硫酸,说法错误;
D、依据分析可知:A为硫酸铜、硫酸锌、稀硫酸,B为锌,C为铜和锌,D为硫酸,E为硫酸锌,所以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说法正确;
故选:D。
8.D
【解析】A、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铜,开始氯化铜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零,错误;B、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35:117,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变小,但不会减少到零,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氢氧化钠达到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错误;C、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开始时,固体的质量为零,随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后,随锌的加入,剩余固体的质量仍然增加,错误;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反应中氯化银的质量由零开始不断增加,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氯化银的质量不再增加,正确。故选D。
9. C 燃烧闻气味 氮肥 赶走里面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清除可燃物 温室效应
【解析】(1)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蒸馏、过滤四个操作中,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故填:C;
(2)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的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据此可进行区分,故填:燃烧闻气味;
(3)稻田禾苗出现泛黄现象,是缺氮元素的重要表现,所以应补充氮肥,故填:氮肥;
(4)燃气公司给用户输送的是天然气,在初次使用之前需要通入氮气,通入氮气的目的是赶走里面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故填:赶走里面的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根据灭火的原理可知:关闭燃气开关灭火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5)由于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可降低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
10. 三种 12 11:72 C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1)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由化学式可知,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该物质中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比22:(12×12)=11:72;
(2)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草木灰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只有钾元素,故是钾肥,故选C;
(3)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反应可以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可以用熟石灰鉴别铵态氮肥和钾肥;
11. B 吸附性 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AC 合成有机高分子 CO(或一氧化碳) 增大秸秆与空气
【解析】(1)①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水汽化时吸热,水能灭火的原理是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①A KNO3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 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 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D 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②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③秸秆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为了使秸秆能够充分燃烧,火更旺,人们常说“火要虚”,其原理是增大秸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2. 紫色石蕊试液 硝酸银 氧化铁 铁 氧化铜 H2SO4+Cu(OH)2=CuSO4+2H2O 复分解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X是稀盐酸,A是一种指示剂,盐酸使A变红色,所以试剂A的名称是:紫色石蕊试液;(2)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铜的盐溶液显蓝色,铁的盐溶液显黄色,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盐酸和A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Y,所以A是硝酸银,盐酸和D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所以D可以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盐酸和B反应会生成氯化铁,所以B是氧化铁或氢氧化铁,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所以C是铁;(3)铜的盐溶液显蓝色,若X是稀硫酸,D是碱,所以D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3. 过滤 Na2CO3和 CaO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操作Ⅰ是过滤,根据上述实验分析,白色固体加水溶解,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CO3和 CaO。A中加入足量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进一步确定固体A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即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还可能含有碳酸钠,故检验氯化钠需要首先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除去氢氧化钠以及可能存在的碳酸钠,然后加入硝酸银,利用硝酸银可以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检验氯离子。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用一支洁净的试管取适量滤液C,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A中有氯化钠
14. 未用玻璃棒引流 ①⑤②③⑥④ ⑤②③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粗盐的提纯和溶液的配制。
【详解】
(1)在过滤操作中应该用玻璃棒引流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故填:未用玻璃棒引流;
(2)先取出一定量的粗盐,将粗盐称量,然后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配制成溶液,再进行过滤,除去粗盐中不溶物,最后通过蒸发操作得到比较氯化钠。故填:①⑤②③⑥④;
(3)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是:先计算氯化钠的质量,然后用托盘天平称量出需要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加水进行溶解。故填:⑤②③;
(4)砝码生锈,会导致称量结果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大于实际质量,结果偏大;量取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变大,水的体积变大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变大,所以质量分数减小;溶液是均一稳定,所以配制好以后的溶液洒出并不会影响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小于砝码质量,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变小,所以溶液质量分数变小,故填:②④;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粗盐提纯的流程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流程即可。
15. 托盘天平 凹液面最低处 9.5 烧杯 漏斗 低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大量固体
【解析】根据常见仪器及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称量固体的仪器是:托盘天平。
(2)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根据图示,所取的水的体积是9.5mL;
(3)分析图示的仪器可知:①烧杯;②漏斗;
(4)过滤时注意事项是“一贴”、“二低”、“三靠”,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低于漏斗的边缘;
(5)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是,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蒸干。
16. 酚酞试液变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HCl和NaCl 沉淀部分溶液,生成气体 HNO3、NaNO3、Ca(NO3)2
【解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试管①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试液变红。
(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试管②反应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过量,故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Cl和NaCl。
②M是碳酸钙沉淀,N是氯化银沉淀,小组同学把沉淀M、N混合后置于烧杯丙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沉淀部分溶液,生成气体,把烧杯丙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反应为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钙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结束后废液缸内上层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HNO3、NaNO3、Ca(NO3)2。
【点睛】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钙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银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7.(1)10
(2)96%
解:由题意知,硫酸铜样品中所含杂质溶于水,所以滤渣的质量为氢氧化铜的质量,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x,
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100%=96%;
答: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96%。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则有a+90g+100g=194.12g+5.88g,解得a=10g,故填:10;
(2)见答案。
18.(1)解: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x=9.5g
y=1l.7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7%。
【解析】(1)见答案;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