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1 16: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2.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
D.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
3.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CO(NH2)2 B.KNO3 C.K2SO4 D.Ca(H2PO4)2
4.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难溶于水
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5.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C.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D.水气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变大
6.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由此推断下列几组物质组合,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La和稀盐酸 B.La2O3和稀盐酸
C.La(OH)3和稀盐酸 D.La(OH)3和氯化钾溶液
7.小明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a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相应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Zn粉 有气泡产生,则溶液a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B CuO粉末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含有两种溶质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a可能含有NaOH
D 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则溶液a一定有两种溶质
A.A B.B C.C D.D
8.下图是粗盐提纯的部分实验操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
B.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
C.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
D.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
9.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几种化肥进行简易鉴别:
取少量固体分别进行实验,如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① 实验②
A 观察固体颜色 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 观察固体颜色 加入Ba(NO3)2溶液中
C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AgNO3溶液中
D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Ba(OH)2溶液中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10.通过海水制得的某粗盐中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将固体粗盐样品加适量的水溶解,依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2)写出除去CaCl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过滤除去沉淀后,向滤液中再加入稍过量的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11.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_____。
A.NH4HCO3 B.NH4Cl C.K2SO4
三、推断题
12.下图是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常见的干燥剂,E为最常见的液体。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B所属的物质类别为______。
(3)写出B和D反应生成C和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说出物质C在生活中的用途______(填一条即可)。
13.抗击疫情,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便能马到成功。小万用化学物质七巧板拼成的小马如图所示,拼图的规则是有一条边相互接触(包括部分接触)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A~G分别是盐酸、碳酸钙、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氧化铜、硫酸铜、氢气中的一种,A是单质,G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
(2)A与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E与G反应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能够代替E的物质是_______。
14.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为气体单质,C是一种可以用作气体肥料的气体,且B、C组成元素相同,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A的一种用途______。
(3)D与E在溶液中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写出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5.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由NaOH、Na2SO4、Na2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化学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知:BaCO3不溶于水,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_。
(2)为确定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还需对溶液甲做进一步探究,请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
四、实验题
16.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_(填“增大”、“ 减小”或“ 无变化”)。B点时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____。
(3)加入盐酸质量到n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请写出在C点时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与另一种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对于稀盐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的稀盐酸的pH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的稀盐酸的 pH。
17.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夹持仪器省略)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B装置中生石灰作___________剂。
③D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束后,取少量锥形瓶中的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现象是否能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
18.如图为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和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某校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这组仪器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的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要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装置字母序号)。
③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第二小组的同学探究碱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如图甲、乙所示,分别向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塑料瓶中,倒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盖紧瓶塞,充分振荡,发现两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甲>乙。
①同学们发现乙瓶内液体出现白色浑浊,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同学们看到甲瓶内的液体没有明显变化,小明同学想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他所想到的下列试剂中,不能得到结果的是_____。
A.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石蕊试液
D.硝酸钙溶液
五、计算题
19.为了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10g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0g,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95.6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现有11 g含有少量氯化钠的某纯碱样品,为了测定该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将该纯碱样品全部溶解在100 g水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141 g,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测得所得溶液质量为242 g,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A.熟石灰属于碱,错误;B.碳酸钾属于盐,正确;C.乙醇属于有机物,错误;D.烧碱属于碱,错误。故选B。
2.A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类物质,选项A错;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选项B正确;
C.氧气(O2)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选项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A
3.B
【解析】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A. CO(NH2)2 是氮肥; B. KNO3 同时含氮、钾,为复合肥; C. K2SO4 只含钾为钾肥; D. Ca3(PO4)2只含磷为磷肥;选B
4.C
【解析】试题分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A.纯碱属于钠盐,易溶于水,选项错误;B.纯碱是盐,选项错误;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选项正确;D.稀盐酸与纯碱和小苏打都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纯碱含有少量的小苏打不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选项错误,故选C。
考点: 纯碱的性质
5.C
【解析】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说法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含有氢元素的物质的燃烧反应,也会有水生成,说法错误;
C、可以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多,说法正确;
D、水气化时体积增大是因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说法错误;
故选:C。
6.D
【解析】A、 金属La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而锌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La可以和HCl反应制得LaCl3和氢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La2O3和稀盐酸可以反应制得LaCl3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La(OH)3难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aCl3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La(OH)3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钾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LaCl3,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A
【解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
【详解】
A、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盐酸,则氯化镁没有参加反应,故一定含有氯化镁,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故A表述错误;
B、加入氧化铜粉末没有现象,说明不含有盐酸,则一定有生成的氯化钠,若是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则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故B表述正确;
C、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则氯化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若是剩余则含有氢氧化钠,故C表述正确;
D、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含有氢氧化钠,还有生成的氯化钠,故一定是两种溶质,D表述正确。
故选A。
8.D
【解析】A、①中水的质量可以由食盐的溶解度计算得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当②中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让余热将剩下的水分蒸发,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选项说法正确。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蒸发应在过滤之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C
【解析】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而氯化铵和硫酸钾是白色的,首先根据颜色鉴别出磷矿粉;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时会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所以可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鉴别开氯化铵和硫酸钾,方案合理,不符合题意;
B、磷矿粉是灰白色的,而氯化铵和硫酸钾是白色的,首先根据颜色鉴别出磷矿粉;氯化铵与硝酸钡溶液不反应,而硫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可用Ba(NO3)2溶液鉴别开氯化铵和硫酸钾,方案合理,不符合题意;
C、磷矿粉难溶于水,而氯化铵和硫酸钾都能溶于水;氯化铵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钾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方案不合理,符合题意;
D、磷矿粉难溶于水,而氯化铵和硫酸钾都能溶于水;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案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1)引流;(2);(3)除去过滤后滤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解析】(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碳酸钠溶液和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目的是除了为了除去过量的NaOH和过量的碳酸钠。
11. -3; H2O; C
【解析】(1)根据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2)根据尿素中含有氮元素解答。(1)由示意图可知,A物质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氨气中氢元素显+1价,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1×3)]=-3;反应前后C、H、O、N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1、4、1、2,反应前后相差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D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 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正确;B、NH4Cl中含有氮元素,正确;C、K2SO4中不含氮元素,错误。故选C。
12. CaO 碱 补钙(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推断。
【详解】
(1)A是常见的干燥剂,是氧化钙:CaO;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碱;
(3)如果D是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符合题意,所以D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4)C是碳酸钙,可以作补钙剂。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常见物质的方程式和性质。
13. CO2 置换反应 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解析】
A~G分别是盐酸、碳酸钙、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氧化铜、硫酸铜、氢气中的一种,A是单质,所以A是氢气,G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以G是硫酸铜,根据图中关系可得:B是氧化铜,C是盐酸,D是碳酸钙,E是氢氧化钠,F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
由分析可知(1) F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 A是氢气,B是氧化铜,两者反应生成铜和水,故A与B反应数置换反应;
(3) C是盐酸,D是碳酸钙,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E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两者反应是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也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14. CO2 医疗急救(合理即可) 复分解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A为气体单质,C是一种可以用作气体肥料的气体,且B、C组成元素相同,则A为氧气,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C、D、E、F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D和E的溶液均呈碱性,且E可用作建筑材料,则D为碳酸钠,E为氢氧化钙, F能与碳酸钠、氢氧化钙都能反应,则F可以是酸,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推断正确。
【详解】
(1)由分析可知,C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A是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其用途为:医疗急救、炼钢等。
(3)D为碳酸钠,E为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
(4)C为二氧化碳,D为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 Na2CO3、BaCl2 取样品,加足量的CaCl2溶液(或Ca(NO3)2溶液等),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NaOH;若溶液不变红,证明不含有NaOH。
【解析】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由NaOH、Na2SO4、Na2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加水、足量,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向固体乙中加足量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钡,不含硫酸钡,因为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钡与盐酸不反应,故固体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
【详解】
(1)由分析可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是:BaCl2、Na2CO3;
(2)无法确定固体粉末中是否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碳酸钠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可先加入足量氯化钙,除去碳酸钠,然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进行验证,故填:取样品,加足量的CaCl2溶液(或Ca(NO3)2溶液等),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含有NaOH;若溶液不变红,证明不含有NaOH。
16.(1)放热
(2) 减小 Na+和Cl-
(3) NaOH和NaCl
(4)大于
【解析】(1)
由图知,反应后温度升高,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2)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不断减弱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小;B点时溶液温度最高,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有Na+和Cl-;
(3)
加入盐酸质量到n时,盐酸不足,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在C点时加入的硝酸银溶液与另一种盐发生反应为氯化钠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4)
对于稀盐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则常温下,10%的稀盐酸的pH大于20%的稀盐酸的 pH。
17.
干燥 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否,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ZnSO4也能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
【解析】①A中反应为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B装置中生石灰作干燥剂,用来干燥氢气;
③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D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
④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实验结束后,滴加氯化钡,氯化钡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锌,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故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由于氯化钡能与硫酸锌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故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
18. 2H2O22H2O+O2↑ A、B、C 检查装置气密性 Ca(OH)2+CO2═CaCO3↓+H2O C
【解析】(1)
①由题可知发生装置时固液混合不加热装置,所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2H2O22H2O+O2↑;
②要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C,即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利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故填A、B、C;
③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
(2)
①乙瓶内液体出现白色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填Ca(OH)2+CO2═CaCO3↓+H2O;

A、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如果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B、加入氯化钡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加入石蕊试液时,溶液都变蓝色,因此无法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故符合题意;
D、加入硝酸钙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故不符合题意;故填C。
19.(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90g-95.6g=4.4g。
(2)见答案
20.解:碳酸钙的质量为:11g + 100g + 141g - 242g =10g
设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生成NaCl的质量为y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11.7g +(11g – 10.6g)= 12.1g
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计算。
(1)见答案;
(2)见答案。
【点睛】
本题在计算时,需要注意原来样品中含有的物质也要带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