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2 15:0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2021·江苏高邮·八年级期末)1956年7月19日,古城沈阳一架银白色歼击机滑跑了很短的距离,昂首直插蓝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该项成就主要是由于
A.“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
D.我国要建立强大的空军
2.(2021·江苏吴江·八年级期末)下图为中国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A.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生产的风貌
C.经济建设中出现严重“左”的错误 D.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3.(2021·江苏广陵·八年级期末)目前,我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正在进行中,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重工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农业
4.(2021·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1953年发行的人民币面额为壹分的纸币上的图案是一辆车;1953年发行的人民币贰分上的图案是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一角钱上的图案是一辆拖拉机……十元人民币上的图案是工农像。这些图案的设计寓意是( )
A.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 B.三大改造的提前完成
C.我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5.(2021·江苏赣榆·八年级期末)“国家工业化,是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臻于富强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国开始实施(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
6.(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某博物馆如举行“一五计划”成果展,不宜选取的图片是
A. B.
C. D.
7.(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东北工业基地中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于(  )
A.新中国成立时 B.土地革命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8.(2021·江苏常州·八年级期末)下图为建国初期1952年与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 B.中共八大召开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2021·江苏·如皋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图是《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实行了
A.改革开放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运动
10.(2021·江苏靖江·八年级期末)“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B.保障了解放战争胜利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标志着工业化的实现
11.(2021·江苏宝应·八年级期末)邮电部曾于1955年发行《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特种邮票。“一五”计划使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完成于:( )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12.(2021·江苏·泰兴市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l953年起,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这里“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指的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推行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通过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13.(2021·江苏广陵·八年级期末)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民族自治机关;
14.(2021·江苏吴江·八年级期末)美国学者约翰约翰奈斯比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看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5.(2021·江苏江都·八年级期末)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事实发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16.(2021·江苏海州·八年级期末)“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条……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以上条文引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7.(2021·江苏淮安·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大会( )
A.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开始创办经济特区
18.(2021·江苏广陵·八年级期末)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制定于
A.1954年 B.1958年 C.1961年 D.1978年
19.(2021·江苏仪征·八年级期末)制定我国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十二大
20.(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侧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顺利完成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
C.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D.标志着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
21.(2021·江苏太仓·八年级期末)《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生育政策的调整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D.“一国两制”政策
22.(2021·江苏赣榆·八年级期末)“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指( )
A.公有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一国两制
23.(2021·江苏宝应·八年级期末)每年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24.(2021·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 )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82年宪法 D.《民族区域自治法》
二、综合题
25.(2021·江苏姜堰·八年级期末)图片记录着历史。下列图片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筹备到成立再到巩固的历程。请仔细阅读图片,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1)通过图一所示文件的会议名称是什么?图二所示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写出图四所示会议颁布的法律文献。该会议确立了哪一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3)据图五指出我们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图六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请问农民拥护这部法律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图片及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至少写出两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是期间的重要成就之一。选项A符合题意;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要建立强大的空军;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D
【详解】
题目中有两个关键信息“1953年”、“更多的钢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基本任务中有一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此时是向工业化迈进的过渡期,D符合题意;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材料没有体现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A排除;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进行,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建设 中出现严重“左”的错误,C排除。故选择D。
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内容。
4.A
【分析】
【详解】
根据“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一角钱上的图案是一辆拖拉机……十元人民币上的图案是工农像”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寓意当时国家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A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是1956年,排除B项;我国冻是工业强国,排除C项;大跃进是1958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D
【详解】
根据题干“国家工业化,是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臻于富强的关键所在。”结合所学知识,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成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一五计划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引进工业项目和技术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业化浪潮,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D正确;三大改造是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与农业有关的措施,排除AC。故选D。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而在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科技成就,D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厂研制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排除ABC项。故选D项。
7.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特点是重点发展重工业,并且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鞍山钢铁公司等,故选C;ABD不符题意,排除。
8.D
【详解】
根据1952年和1957年的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可知,钢、原油和煤等重工业制成品的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等,D项正确;人民公社化发生在1958年,排除A项;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召开,图表时间截止到1957年,中间间隔时间特别短,不能说明中共八大召开对我国工农业产量发生很大变化,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
据材料“《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是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C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与材料时间不符;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扩大农村公有制的规模,而不是“工业领域”,B与材料不符;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展,与材料时间不符,D排除。
10.C
【详解】
从 1953 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C项符合题意;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是1949-1952年,排除A项;解放战争胜利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排除B项;工业化的实现是改革开放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其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2.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快了步伐,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13.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择A。
1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故C正确;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基本方略,故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故B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故D错误。综上故选C。
1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B符合题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1949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56年,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97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B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7.C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4 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C项正确;ABD项分别是1957年,1978年,1980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8.A
【详解】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制定于1954年,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A
【详解】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项正确;B项是1956年,排除;C项是1949年,排除;D项是1982年,排除。故选A项
20.C
【详解】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故选C;1949年,解放南京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故排除A;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顺利完成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故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故排除D。
21.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人民说了算的原则,故A符合题意;生育政策的调整也要随国情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体现了中国的政党制度,“一国两制”政策是为了推动祖国的统一,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之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B正确;公有制是一种相对于私有制的经济制度,排除A;社会保障制度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排除D。故选B。
2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正确;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性质,B排除;民族区域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政治,D排除。故选A。
24.B
【详解】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宪法,B符合题意;《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A排除;1982年宪法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C排除;《民族区域自治法》不属于宪法,D排除。故选择B。
25.(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保家卫国;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新中国的成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详解】
(1)依据图一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依据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所示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依据图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依据图四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依据图五信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抗美援朝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依据图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六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的原因。
(4)综合题干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