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3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评-2022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单元测评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第3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评-2022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单元测评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11 18:37: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4单元第3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
A.气体扩散 B.肺泡的收缩和舒张 C.呼吸作用 D.呼吸运动
【答案】D
【详解】
A气体的扩散是实现肺泡与血液以及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原理,故A错误。
B、肺泡的收缩和舒张是被动的过程,是随着呼吸肌的运动而发生改变的,通过肺泡的收说和舒张实现肺泡和外界的气体交换,故B错误。
C、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线粒体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的过程故C错误;
D、呼吸运动包括肺通气、气体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交换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人体内的运输四个过程。通过这四个过程,实现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故选D
2.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
A.不含氧气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有所增加 D.不含氮气
【答案】C
【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详解】
从表格中看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是16%,氮气含量是78%,二氧化碳含量是4%,而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是0.03%,因此人体呼吸时,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增加。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含量变化。
3.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过程某一阶段示意图(箭头表示下拉方向),据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表示呼气状态
B.①模拟的是鼻腔
C.②模拟肺
D.此过程胸廓的容积减小
【答案】C
【分析】
(1)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图中①模拟的是气管,②模拟的是肺。图表示膈肌收缩,此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可见A、B、D错误,C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4.当呼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确定
【答案】A
【详解】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呼吸肌的收缩使肺容量随肺扩张而增大,从而使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进入肺,呼气时由于呼吸肌的舒张,肺容积缩小,使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就排出,而在呼气刚刚停止吸气还没有开始时,肺与外界没有压力差,即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点睛:吸气和呼气的进行依赖于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的压力差,肺内气体永远是混合气体,因为即使尽力呼气,肺内气体也不能完全呼出。
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以下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肺有两个,左右各一 B.肺位于腹腔
C.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肺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答案】B
【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肺的结构。
【详解】
肺在胸腔里,左右各一个,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故选B。
6.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  )
A.痰迹污染地面,影响卫生 B.痰内含有坏死的各种细胞
C.痰内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 D.随地吐痰有碍精神文明
【答案】C
【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痰的成分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坏死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等。
【详解】
A.痰能污染地面,影响卫生,但不是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B.痰内含有坏死的各种细胞,但不是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B不符合题意。
C.痰里含有大量细菌、病毒,随地吐痰会传播疾病,这是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D.随地吐痰有碍精神文明,但不是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当胸廓容积缩小时,气体流动的方向是( )
A.外界气体进入肺 B.肺内气体全部排出体外
C.肺内部分气体排出体外 D.内外气体暂时保持平衡,不流动
【答案】C
【详解】
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8.人体的呼吸道需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其中气管能保持畅通的原因是( )
A.肌肉较松弛 B.有“C”型软骨支架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答案】B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呼吸道都有骨或“C”软骨作支架,把气管支撑起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体能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9.以下哪个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
A.鼻腔 B.支气管 C.肺 D.气管
【答案】C
【详解】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空气的通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故选C。
10.下表为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其中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减少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 1 0.9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答案】B
【分析】
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是应为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呼出气体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产生的,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是因为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消耗了氧。故选B。
【点睛】
掌握人体内发生的两个气体交换,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11.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的作用是( )
A.分泌黏液,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 B.形成支架,使空气畅通无阻
C.形成唾液 D.杀死细菌
【答案】A
【详解】
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含有细菌。所以,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的作用是分泌黏液,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
12.下列不是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 )
A.肺泡位于支气管末端
B.肺泡的数量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答案】A
【分析】
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详解】
肺泡位于细支气管末端,与肺的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A符合题意。
肺泡的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都是肺适于呼吸功能的结构特点,B、C、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肺适于呼吸功能的结构特点。
13.下图表示几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
A.A B.B C.C D.D
1 2 3
A 食道 消化道 消化系统
B 白细胞 血液 血细胞
C 生长激素 垂体 内分泌腺
D 肺泡 肺 呼吸系统
【答案】B
【分析】
3、2、1三个生物概念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可以据此判断几个选项中是否符合,据此答题。
【详解】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含食道,A正确。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B错误。
C.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等,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C正确。
D.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由许多肺泡组成,D正确。
【点睛】
掌握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4.在鼻腔中鼻黏膜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
A.温暖空气 B.过滤空气 C.消灭细菌 D.湿润空气
【答案】A
【详解】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粘膜 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考点:呼吸道的结构以及功能。
15.学习生物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氧气需求量大,应尽量用嘴吸气,用嘴呼气
B.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C.青少年在变声期为保护声带,应尽量避免大声喊叫
D.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要随地吐痰
【答案】A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可见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呼吸道能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但不要张大嘴巴呼吸,A错误。
B.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B正确。
C.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青少年在变声期为保护声带,应尽量避免大声喊叫,C正确。
D.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要随地吐痰,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6.小明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他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C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解答时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来切入。
【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明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他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7.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C.会厌软骨没有及时关闭,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D.有利于保护声带
【答案】C
【详解】
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吃饭时大声谈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口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C正确。
18.下图是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
B.由a至b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从a至b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D.a点时膈肌位置高于b点时
【答案】B
【分析】
由图可知,b点肺容量最大,此时为吸气状态,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a点肺容量最小,此时处于呼气状态,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详解】
A.曲线中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6次,1分钟为60秒,故此人每分钟呼吸了18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A正确。
B.b点肺容量最大,此时为吸气状态,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a点肺容量最小,此时处于呼气状态,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故a点大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大于b点大气压,B错误。
C. b点肺容量最大,此时为吸气状态,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a点肺容量最小,此时处于呼气状态,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从a至b时,由吸气到呼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C正确。
D.a点时处于呼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上升;b点处于吸气状态,膈肌舒张下降,所以a点时膈肌位置高于b点时,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像信息、分析、处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19.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B.呼吸道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
C.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处于舒张状态此,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D
【分析】
(1)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导致胸腔的体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这时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导致胸腔的体积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这时肺内的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它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3)鼻内的鼻毛、内表面的黏膜以及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对呼吸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详解】
A.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氧减含量少了,A错误。
B.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但呼吸道清除能力是有限的,如煤气中毒,B错误。
C.当人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泡的数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D。
20.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应当是(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肺、气管、支气管 D.鼻、喉、肺、咽、支气管、气管
【答案】B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应当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1.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B.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
C.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D.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答案】C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A错误;呼吸道对空气处理有一定的能力,能清洁、湿润、温暖的空气,但能力是有限的,故B错误,C正确;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D错误。
【点睛】
掌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B.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C.用鼻呼吸可以把吸入的空气变得更温暖、更湿润、更清洁
D.呼吸的实质是获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
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A正确;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用鼻呼吸可以把吸入的空气变得更温暖、更湿润、更清洁,C正确。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还能释放出能量。表达式为: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3.肺位于人体内的( )
A.腹腔 B.胸腔 C.胸腔中部偏左 D.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答案】B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肺的位置,人体的胸腔内有心脏和肺,腹腔内有胃、肝、肠等器官。
【详解】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膈的上方,左、右各一。右肺受肝位置的影响,较左肺短而宽。左肺受心偏向左侧的影响,形扁窄而略长。故选B。
【点睛】
要明确人体胸腔和腹腔中各有哪些器官。
24.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煮熟的黄豆 B.农田中的玉米
C.采摘下的果实 D.刚孵出的小鸡
【答案】A
【分析】
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消耗细胞内贮存的有机物。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细胞内贮存的有机物。当有机物分解时,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细胞内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这个过程需要氧气参加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要进行呼吸作用。而煮熟的黄豆,种子以死亡,没有生命现象了,因此煮熟的黄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实例
25.图是人在吸气或呼气时肺和膈肌的活动情况模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模拟的是呼气动作
B.该装置只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C.乙中①模拟的结构可以让气体温暖
D.乙中②模拟的是肺,此过程③处于舒张状态
【答案】D
【分析】
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详解】
A.图甲中膈顶上升,肺的容积变小,为呼气过程,A正确。
B.用此装置模拟人体的呼气和吸气过程,由于玻璃罩代表的是胸廓,所以在吸气或是呼气时,无法使得胸廓的前后和左右发生变化,只能使得胸廓的上下径发生变化,B正确。
C.①模拟气管,属于呼吸道,呼吸道的作用不仅要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还可以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温暖、湿润和清洁,C正确。
D.观察图乙可知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膈肌。图乙的状态是膈顶下降,肺的容积变大,此过程为吸气,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为收缩,D错误。
故选D。
【点睛】
学会从图片中解读信息和掌握呼吸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6.下列哪个结构特点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无关(  )
A.肺泡壁很薄 B.毛细血管壁很薄
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
【答案】C
【分析】
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详解】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因此气管较长与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无关,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肺泡的结构特点。
27.下图是某人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0-t1时,肺容积变大
B.t1-t2处于吸气过程
C.t2-t3时,呼吸肌在收缩
D.t4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答案】C
【分析】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与之过程大致相反。
【详解】
A.图中0~t1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扩大;肋间外肌收缩,胸骨肋骨上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变大,胸廓容积变大,A正确。
B.t1→t2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B正确。
C.t2→t3处于呼气状态,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C错误。
D.t2→t4处于呼气状态,呼气结束的瞬间是t4,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D正确。
故选C。
28.引起肺炎的病菌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是(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答案】D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详解】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某人得了肺炎,那么病毒到达发病部位的路线正确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可见D正确。
故选D。
29.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 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体畅通
B.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不能挡住喉的入口,以保证气体进入气管
C.鼻腔在阻挡灰尘、细菌的同时,还可以温暖、湿润空气
D.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上皮也可以清洁空气
【答案】B
【分析】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详解】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A正确。
B.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腭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B错误。
C.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C正确。
D.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上皮也可以清洁空气,D正确。
故选B。
【点睛】
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重点。
30.如图表示的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c可以表示二氧化碳
B.图示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C.4内流动是动脉血,5内流动是静脉血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答案】D
【分析】
呼吸过程:①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部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使胸廓的横径加大,隔肌收缩,膈顶下降,使胸廓的纵径加长。这样,由于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顶上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呼出体外。②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氧气从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到肺泡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③气体在血液中运输。④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从血液扩散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中,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详解】
图中,a、d是二氧化碳,b、c是氧气。
A. b和c可以表示氧气,肺泡中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的,血液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细胞中的,故氧气顺着浓度梯度进行气体扩散,错误。
B. 图示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可以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错误。
C. 4内流动是少氧的静脉血,5内流动是多氧的动脉血,错误。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呼吸运动过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7分)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在内填图中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关内容)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
(2)生活中提倡用[ ]____呼吸比用口腔好,它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____和 ____。
(3)吸烟有害于健康,经常吸烟的人咳嗽、痰液多,“痰”形成于[4]____和[5]____。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生活中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是____。
【答案】(1)7肺
(2) 1鼻 清洁 湿润
(3) 气管 支气管 痰中含有细菌,可以传播呼吸道疾病
【分析】
如图所示:1鼻、2咽、3喉、4气管、5支气管、6肺泡、7肺。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7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用1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鼻腔中生有鼻毛可以阻止灰尘和病菌的入侵,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湿润;鼻腔中黏膜有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温暖气体的作用。
(3)4气管和5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中含有细菌,可以传播呼吸道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32.(8分)下图是模拟人体呼吸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表示吸气状态的是______图。
(2)[A]模拟的是人体的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________。B模拟的是人体的__________。
(3)[D]模拟的是人体的________,吸气时〔D〕处于______状态(收缩/舒张)。
(4)呼吸时,若为甲状态,则膈顶______(上升/下降),使胸腔容积______(扩大/缩小),肺内气压______(增大/减小)。
【答案】(1)乙
(2) 清洁 肺
(3) 膈肌 收缩
(4) 上升 缩小 增大
【分析】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过程,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呼气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图中是呼吸过程的模拟装置,A模拟的是呼吸道,B模拟的是肺,C模拟的是胸廓,D模拟的是膈肌。
(1)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观图可知,乙图中B模拟的肺是扩大的,所以表示吸气状态的是乙图。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观图可知,B模拟的是人体的肺。
(3)吸气过程,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D模拟的是人体的膈肌,吸气时,D处于收缩状态。
(4)呼吸时,若为甲状态,甲为呼气状态,则膈顶上升,使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
33.(8分)如图是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支气管最细的末端形成许多_____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__________层细胞。
(4)在(2)(3)小题中所述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___________之间进行__________交换。
(5)丙图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丁图中[3]__________(填名称)应处于___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答案】(1)肺泡
(2)毛细血管
(3) 氧气 两
(4) 血液 气体
(5) 膈肌 舒张
【分析】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甲图: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2)从乙图可以看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丙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
(4)肺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5)两图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表示呼气状态,丁图中[3]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
34.(9分)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作______。我们平常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因为在咽部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使得食物进入气管。
(2)图2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图中③为________,其壁仅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其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结构,在此处的气体交换通过________实现的。
(3)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________,之后经血液循环运输给全身各处。若食物为馒头,则最终进入血液循环的A物质为________。
(4)物质A、B进入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物质C_____,并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答案】(1) 呼吸道 会厌软骨
(2) 肺泡 毛细血管 气体扩散
(3) 吸收
葡萄糖
(4) 二氧化碳或CO2 能量
【分析】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
(2)分析图1可知:A是食物经过消化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营养物质,B是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氧气,C是组织细胞利用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D是组织细胞产生的其它废物,①是呼吸道;图2是肺的结构以及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①、②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③是肺泡,④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详解】
(1)图1中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作呼吸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我们平常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因为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一个共同的器官——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2)图2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图中③为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此处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3)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吸收,之后经血液循环运输给全身各处。若食物为馒头,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葡萄糖是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则最终进入血液循环的A物质为葡萄糖。
(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物质A是营养物质、B是氧气,它们进入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物质C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及维持正常的体温。
35.(8分)为了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小齐做了实验,结果如图A所示, 人体呼吸时与肺泡有关的气体交换如图B。请分析回答:
(1)通过实验,观察图A推断,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_,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 ________
(2)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B得出,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________(气体)含量增加。
(4)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________
【答案】(1) 人体呼出的气体 甲
(2) 对照作用 人体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
(3) 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
(4)组织细胞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的浓度越大,石灰水的浑浊就越明显。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图A甲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此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的试管是甲。
(2)设置对照实验就是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所以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必须设置对照试验。图A中甲和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除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对照作用。甲试管变浑浊,乙试管不变浑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血液流到肺泡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肺动脉端流到[5]肺静脉端后,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了气体交换,其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
(4)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血管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肺的通气,经呼吸道将气体呼出体外,故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4单元第3章 人体的呼吸单元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
A.气体扩散 B.肺泡的收缩和舒张 C.呼吸作用 D.呼吸运动
2.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
A.不含氧气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有所增加 D.不含氮气
3.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过程某一阶段示意图(箭头表示下拉方向),据图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表示呼气状态
B.①模拟的是鼻腔
C.②模拟肺
D.此过程胸廓的容积减小
4.当呼气刚刚停止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确定
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以下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肺有两个,左右各一 B.肺位于腹腔
C.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肺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6.不能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  )
A.痰迹污染地面,影响卫生 B.痰内含有坏死的各种细胞
C.痰内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 D.随地吐痰有碍精神文明
7.当胸廓容积缩小时,气体流动的方向是( )
A.外界气体进入肺 B.肺内气体全部排出体外
C.肺内部分气体排出体外 D.内外气体暂时保持平衡,不流动
8.人体的呼吸道需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其中气管能保持畅通的原因是( )
A.肌肉较松弛 B.有“C”型软骨支架
C.气管壁较硬 D.周围有肌肉牵拉
9.以下哪个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
A.鼻腔 B.支气管 C.肺 D.气管
10.下表为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其中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减少的是(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 78 16 4 1. 1 0.9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11.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黏膜的作用是( )
A.分泌黏液,阻挡灰尘、细菌等进入 B.形成支架,使空气畅通无阻
C.形成唾液 D.杀死细菌
12.下列不是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 )
A.肺泡位于支气管末端
B.肺泡的数量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1 2 3
A 食道 消化道 消化系统
B 白细胞 血液 血细胞
C 生长激素 垂体 内分泌腺
D 肺泡 肺 呼吸系统
13.下图表示几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
A.A B.B C.C D.D
14.在鼻腔中鼻黏膜内毛细血管的作用是:( )
A.温暖空气 B.过滤空气 C.消灭细菌 D.湿润空气
15.学习生物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跑时,氧气需求量大,应尽量用嘴吸气,用嘴呼气
B.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C.青少年在变声期为保护声带,应尽量避免大声喊叫
D.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要随地吐痰
16.小明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他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17.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B.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C.会厌软骨没有及时关闭,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D.有利于保护声带
18.下图是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呼吸频率是18次/分
B.由a至b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从a至b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D.a点时膈肌位置高于b点时
19.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B.呼吸道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
C.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处于舒张状态此,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20.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应当是(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咽、喉、肺、气管、支气管 D.鼻、喉、肺、咽、支气管、气管
21.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B.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
C.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D.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22.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B.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C.用鼻呼吸可以把吸入的空气变得更温暖、更湿润、更清洁
D.呼吸的实质是获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3.肺位于人体内的( )
A.腹腔 B.胸腔 C.胸腔中部偏左 D.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24.下列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煮熟的黄豆 B.农田中的玉米
C.采摘下的果实 D.刚孵出的小鸡
25.图是人在吸气或呼气时肺和膈肌的活动情况模拟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模拟的是呼气动作
B.该装置只能模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C.乙中①模拟的结构可以让气体温暖
D.乙中②模拟的是肺,此过程③处于舒张状态
26.下列哪个结构特点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无关(  )
A.肺泡壁很薄 B.毛细血管壁很薄
C.气管比较长 D.肺泡数量多
27.下图是某人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0-t1时,肺容积变大
B.t1-t2处于吸气过程
C.t2-t3时,呼吸肌在收缩
D.t4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28.引起肺炎的病菌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是( )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口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9.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 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体畅通
B.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不能挡住喉的入口,以保证气体进入气管
C.鼻腔在阻挡灰尘、细菌的同时,还可以温暖、湿润空气
D.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上皮也可以清洁空气
30.如图表示的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c可以表示二氧化碳
B.图示中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C.4内流动是动脉血,5内流动是静脉血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7分)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在内填图中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关内容)
(1)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
(2)生活中提倡用[ ]____呼吸比用口腔好,它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____和 ____。
(3)吸烟有害于健康,经常吸烟的人咳嗽、痰液多,“痰”形成于[4]____和[5]____。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生活中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是____。
32.(8分)下图是模拟人体呼吸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表示吸气状态的是______图。
(2)[A]模拟的是人体的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________。B模拟的是人体的__________。
(3)[D]模拟的是人体的________,吸气时〔D〕处于______状态(收缩/舒张)。
(4)呼吸时,若为甲状态,则膈顶______(上升/下降),使胸腔容积______(扩大/缩小),肺内气压______(增大/减小)。
33.(8分)如图是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支气管最细的末端形成许多________________。
(2)乙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__________层细胞。
(4)在(2)(3)小题中所述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___________之间进行__________交换。
(5)丙图所示的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丁图中[3]__________(填名称)应处于___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34.(9分)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作______。我们平常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是因为在咽部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使得食物进入气管。
(2)图2为人体内肺部的气体交换图,图中③为________,其壁仅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其外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结构,在此处的气体交换通过________实现的。
(3)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做________,之后经血液循环运输给全身各处。若食物为馒头,则最终进入血液循环的A物质为________。
(4)物质A、B进入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物质C_____,并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35.(8分)为了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小齐做了实验,结果如图A所示, 人体呼吸时与肺泡有关的气体交换如图B。请分析回答:
(1)通过实验,观察图A推断,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_,人体呼出气体的试管是 ________
(2)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B得出,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________(气体)含量增加。
(4)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