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市浯溪二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复习
一、字词过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掳( ) 灸( ) 玑( ) 懿( ) 伛( ) 翳( )
撬( ) 揩( ) 咨( ) 矜( ) 睨( ) 矢( )
颔( ) 汝( ) 杓( ) 遣( ) 磕( ) 疮疤( )
震悚( ) 孤孀( ) 书斋( ) 骇然( ) 杨绛( ) 憎恶( )
攥着( ) 滞笨( ) 惶急( ) 嵌着( ) 黏性( ) 骷髅( )
涎水( ) 释担( ) 忿然( ) 酌油( ) 镶嵌( )凹凼( )
惧dàn( ) jié( )问 xù( )说 渴mù( ) 霹lì( ) shū( )懒
tā( )败 取dì( ) 荒pì( ) 愧zuò( ) 孤shuāng( ) kuà( )骨
烦zào( )门kǎn( ) 瓦guàn( ) 尴gà( ) 嘎jī( ) 深不可cè( )
wēi( )不足道 大tíng( )广众 低méi( )顺眼
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诘问: 。
(2) :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
(3) :疏散而不惯受拘束。
(4)无益: 。
(5) :因恐惧而颤动。
(6)咒骂: 。
(7)荒僻: 。
(8) :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9)取缔: 。
(10) :呆滞笨拙。
(11) :神色态度不自然。
(12)叮嘱: 。
(13)毫不相干: 。
(14) :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15)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16) :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17)深不可测: 。
(17) :形容失去队伍、组织,孤单。
(18)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19)若有所失: 。
(20)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 (2)当世无双( )
(3)公亦以此自矜( )( ) (4)尝射于家圃( )( )
(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6)睨之,久而不去( )( )
(7)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 )( ) (8)但微颔之( )( )( )
(9)汝亦知( )射乎( ) (10)吾射不亦精乎( )
(11)但手( )熟尔( ) (12)康肃忿然曰( )
(13)尔( )安( )敢轻( )吾射 (14)以( )我酌( )油知( )之
(15)乃( )取一葫芦置( )于地 (16)以( )钱覆( )其口
(17)徐( )以杓酌油沥( )之 (18)自( )钱孔入( )
(19)而钱不湿( ) (20)因曰( )
(21)我亦无他( ),唯v手熟尔 (22)康肃笑而遣之( )
二、文本理解
4.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⑵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
⑶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专注的目光。( )
⑷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 )
5.写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描写方法。
⑴她生得黄胖而矮。 ( )
⑵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⑶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
⑷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
⑸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⑹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⑺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
6.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⑴她常常对我讲“长毛”。 ( )
⑵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
⑶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⑷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
⑸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
7.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品味加点词语是如何表达父亲辛苦的?)
(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仁厚黑暗的地母”应作何理解?)
(3)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 。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 。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 。
(5)无他, 但手熟尔。
译文: 。
(6)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 。
(7)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 。
(8)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译文: 。
(9)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译文: 。
(10)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译文: 。
9.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本文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 、 而又 、 “满肚子是麻烦礼节”性格的长妈妈,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 》,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尊敬、 和
之情。
(2)《老王》的作者是 ,原名杨季康, 之妻,女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 》、《将饮茶》,长篇小说《 》等,剧本《 》、《弄假成真》、《风絮》等。本文以平静似水的笔调,通过记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 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我”家的交往,热情地讴歌了老王 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 之情。
(3)《台阶》体裁是 ,作者是 ,当代作家,浙江衢县人。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有 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 而不懈的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 之情,“台阶”也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 的过程。
(4)《卖油翁》选自于《 》,作者 , 时期政治家、 、史学家和 ,字永叔,谥号 ,号 ,晚号 。他与韩愈、 、苏洵、 、 、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流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 这件事,形象地说明了“ ”、“ ”、“ ”的道理。
10.文意判断。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称长妈妈为“阿长”是因为课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
B.作品《阿长与<山海经>》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可见鲁迅并不在意长妈妈。
C.《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D.《老王》一文作者把重点放在老王生命最后而我家又最为艰难的时候,详写了他为“我”家送病人,送鸡蛋、香油的事,典型深刻地使人物“立”了起来,概括了老王的“善”与“苦”。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决定的,《台阶》围绕“台阶”塑造了父亲的形象,所以无论是老屋的台阶还是新屋的台阶都写得很详细,而造屋的主体工程则略写。
B.《台阶》围绕“台阶”写父亲觉得自家的三层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他不甘人后,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奋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建起了有八层台阶的新屋。
C.《卖油翁》这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D.《卖油翁》这篇文章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
三、课内精读
(1)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①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2)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3)“早埋了。”
(4)“呀,他什么时候……”
(5)“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6)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7)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1.从第(1)段画线句的“抱歉”中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格?
12.“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为什么害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段简要回答。
13.“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14.第(7)段中加点词语“没动用”、“一再追忆”、“捉摸”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15.说说你对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的“幸运的人”和“愧怍”的理解。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整合复习
一、字词过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掳(lǔ) 灸(jiǔ) 玑(jī) 懿(yì) 伛(yǔ) 翳(yì)
撬(qiào) 揩(kāi) 咨(zī) 矜(jīn) 睨(nì) 矢(shǐ)
颔(hàn) 汝(rǔ) 杓(sháo) 遣(qiǎn) 磕(kē) 疮疤(chuāng bā)
震悚(sǒng) 孤孀(shuāng) 书斋(zhāi) 骇然(hài) 杨绛(jiàng) 憎恶(zēng wù)
攥着(zuàn) 滞笨(zhì) 惶急(huáng) 嵌着(qiàn) 黏性(nián) 骷髅(kū lóu)
涎水(xián) 释担(dàn) 忿然(fèn) 酌油(zhuó) 镶嵌(xiāng qiàn)凹凼(āo dàng)
惧dàn(惮) jié(诘)问 xù(絮)说 渴mù(慕) 霹lì(雳) shū(疏)懒
tā(塌)败 取dì(缔) 荒pì(僻) 愧zuò(怍) 孤shuāng(孀) kuà(胯)骨
烦zào(躁) 门kǎn(槛) 瓦guàn(罐) 尴gà(尬) 嘎jī(叽) 深不可cè(测)
wēi(微)不足道 大tíng(庭)广众 低méi(眉)顺眼
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诘问:追问,责问。
(2)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
(3)疏懒:疏散而不惯受拘束。
(4)无益:没有好处。
(5)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6)咒骂:恶毒地骂。
(7)荒僻:荒凉偏僻。
(8)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9)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10)滞笨:呆滞笨拙。
(11)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12)叮嘱:再三嘱咐。
(13)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14)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15)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16)情有可原: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17)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17)失群落伍:形容失去队伍、组织,孤单。
(18)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19)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20)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擅长,善于) (2)当世无双(匹敌)
(3)公亦以此自矜 (凭借) (夸耀) (4)尝射于家圃(曾经)(园子,这里指场地)
(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6)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离开)
(7)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射出)(箭)(射中) (8)但微颔之(只)(稍微)(点头)
(9)汝亦知射乎(了解,懂得)(射箭的本领) (10)吾射不亦精乎(精湛,奥妙)
(11)但手熟尔(手法)(同“耳”,相当于罢了) (12)康肃忿然曰(气愤的样子)
(13)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看轻) (14)以我酌油知之(凭借)(倒油)(懂得)
(1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于是就)(放置,安放) (16)以钱覆其口(用)(覆盖)
(17)徐以杓酌油沥之(缓缓地,慢慢地)(下滴) (18)自钱孔入(由;从)(进入,注入)
(19)而钱不湿(沾湿) (20)因曰(于是)
(21)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别的)(只,不过) (22)康肃笑而遣之(打发,送走)
二、文本理解
4.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比喻)
⑵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比喻)
⑶柳树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专注的目光。(拟人)
⑷你们家的台阶高,我们高攀不上。( 借代)
5.写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描写方法。
⑴她生得黄胖而矮。 (肖像描写)
⑵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动作描写 )
⑶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语言描写)
⑷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外貌描写 )
⑸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语言描写、神情描写 )
⑹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动作描写、行动描写)
⑺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6.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⑴她常常对我讲“长毛”。(记叙)
⑵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描写)
⑶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情)
⑷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描写)
⑸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记叙)
7.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品味加点词语是如何表达父亲辛苦的?)
“鸡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仁厚黑暗的地母”应作何理解?)
地母即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久安,表现了鲁迅的无限怀念之情
(3)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因为“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种本领自我夸耀。
(2)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文:他曾经在家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着他射箭,很久也没有离开。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老人)看见他射箭十支中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头。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是很精湛吗?
(5)无他, 但手熟尔。
译文: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6)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陈尧咨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7)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的。
(8)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译文: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9)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译文: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沾湿。
(10)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译文:我也没有别的什么方法,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9.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本文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礼节”性格的长妈妈,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2)《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原名杨季康,钱钟书之妻,女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本文以平静似水的笔调,通过记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我”家的交往,热情地讴歌了老王不畏艰辛、任劳任怨、待人忠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托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
(3)《台阶》体裁是小说,作者是李森祥,当代作家,浙江衢县人。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的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与怜悯之情,“台阶”也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奋斗的过程。
(4)《卖油翁》选自于《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流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10.文意判断。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阿长与<山海经>》题目称长妈妈为“阿长”是因为课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
B.作品《阿长与<山海经>》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可见鲁迅并不在意长妈妈。
C.《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D.《老王》一文作者把重点放在老王生命最后而我家又最为艰难的时候,详写了他为“我”家送病人,送鸡蛋、香油的事,典型深刻地使人物“立”了起来,概括了老王的“善”与“苦”。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决定的,《台阶》围绕“台阶”塑造了父亲的形象,所以无论是老屋的台阶还是新屋的台阶都写得很详细,而造屋的主体工程则略写。
B.《台阶》围绕“台阶”写父亲觉得自家的三层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他不甘人后,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奋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建起了有八层台阶的新屋。
C.《卖油翁》这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
D.《卖油翁》这篇文章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
三、课内精读
(1)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①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2)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3)“早埋了。”
(4)“呀,他什么时候……”
(5)“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6)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7)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1.从第(1)段画线句的“抱歉”中可以看出“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格?
“我”具备人是生而平等的思想,具有善良的品格
12.“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为什么害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文段简要回答。
因为老王身体瘦的让“我”害怕,他的病态使人害怕(或老王的虚弱的身体禁不住生活的压力)。善良
13.“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
14.第(2)段中加点词语“没动用”、“一再追忆”、“捉摸”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对老王的哀悼和怀念。
15.说说你对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的“幸运的人”和“愧怍”的理解。
虽然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不好,但相比于身体有残疾,无固定收入、生活贫困的老王来说,作者感到自己还是幸运的,这里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作者感觉到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