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阳市浯溪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评(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祁阳市浯溪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评(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17: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祁阳市浯溪二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评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成绩: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斋(zhāi) 憎恶(wù) 攥着(zuàn) 大庭广众(tíng)
B.涎水(xián) 释担(dàn) 忿然(fèn) 低眉顺眼(méi)
C.嵌着(qiàn) 黏性(nián) 荒僻(pì) 深不可测(cè)
D.滞笨(zhì) 骇然(gāi) 门槛(kǎn) 微不足道(wēi)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疮疤 尴尬 取蒂 毫不相干 B.震悚 渴慕 瓦罐 面如土色
C.烦躁 霹雳 蔬懒 失群落伍 D.镶嵌 塌败 惧惮 情有可源
3.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实上,微不足道的几个毫米,几个厘米,也许就破坏了事物的完美,导致令人痛心的不可逆转的结局。
B.在凯瑟琳看来佩尼曼太太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地方,她能一目了然地将她看透而不被她外表的假象所迷惑。
C.我们练习写作文,要多读,多写,日子久了,自然熟能生巧。
D.刘老师上课幽默风趣,真是莫名其妙啊。
4.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5. 下列有关本单元的文体常识、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这位长妈妈我们曾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长妈妈在“我”家的身份是保姆。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C.《卖油翁》的作者是唐朝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女主人公是虎妞。
6.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②④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7.综合性学习。(11分)
感动是情感的共鸣,是心灵的震撼,是精神的升华。学校近日开展了“感动身边人物”评选活动,发现身边那些感人的故事,让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他们的行动指引着每一个人。现在,特邀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请你按下面的要求拟写一个“感动班级人物”评选的活动方案。(3分)
活动主题:
活动方式:
(2)下面是“感动班级”李想同学的事迹,请你用第三人称为她写一段颁奖词。(3分)
李想同学有一本学习札记,上面记录着学习的点点滴滴,如:每科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重要的概念、常考题、常错题;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背书时间;努力培养自己对各科的兴趣;保持和同学的良好关系;每次考试后调整心态;无论结果怎样都要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她进校时全校排名660名,经过她不懈的努力,本学期已经考入全年级前100名。
【颁奖词】
(3)根据材料,请写出“古槐基”老师让你感动的两个点。(3分)
荣获“广东好人”荣誉称号、第四届“感动惠州”十大人物之一的古槐基老师,是惠东县安墩镇梅坪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一个信念,他毅然放弃了诸多人生选择,留守在大山深处,跟孩子们一起度过了37个春秋。37年间,他一人坚守一个教学点,他教的孩子走了一茬又一茬,但他所坚守的信念一直未变:只要孩子有学上,孩子就能走出大山,就有希望。每逢开学,他都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避免了失学。至今还有个别垫付的学费仍未偿还。
(4)为某同学从网上搜集的两张图片各取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2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26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4)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可汗问所欲, 。(《木兰诗》)
(6)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 , 。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直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16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释担而立( ) (2)睨之 ( )(3)汝亦知射乎( ) (4)尔安敢轻吾射(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译文:
11.文中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
12.文中康肃面对卖油翁的评价及操作的感情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40-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22分)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②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没干吗呀。”“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我……我在找人。”“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③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④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⑤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⑥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⑦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⑧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⑨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⑩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
高潮 (2)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4.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怀疑→( )→( )→认同
1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16.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7.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8-20分)
好 感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这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 ”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心中悄然生根。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18.阅读选文②~⑤段,概括段落内容。(4分)
第②段:我乘公交车没零钱,邻座先生帮我付车费。
第③~④段:
第⑤段:
19.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3分)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请分析选文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滚烫:
平静:
21.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3分)
22.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3分)
四、作文(55分)
23.在我们生活的平凡世界里、人生历程中,竟有那么多的人、景、物、事,是那样的感人肺腑、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启人心智……令人情不自禁为之震惊、为之折服、为之崇敬、为之讴歌,而我们的灵魂也因之变得坚韧而强大,真诚而善良,睿智而完美。那么就让我们为之深深地鞠躬吧!请以“向 鞠躬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500字左右;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祁阳市浯溪二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评参考答案
(满分:15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成绩: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书斋(zhāi) 憎恶(wù) 攥着(zuàn) 大庭广众(tíng)
B.涎水(xián) 释担(dàn) 忿然(fèn) 低眉顺眼(méi)
C.嵌着(qiàn) 黏性(nián) 荒僻(pì) 深不可测(cè)
D.滞笨(zhì) 骇然(gāi) 门槛(kǎn) 微不足道(wēi)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
A.疮疤 尴尬 取蒂 毫不相干 B.震悚 渴慕 瓦罐 面如土色
C.烦躁 霹雳 蔬懒 失群落伍 D.镶嵌 塌败 惧惮 情有可源
3.下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事实上,微不足道的几个毫米,几个厘米,也许就破坏了事物的完美,导致令人痛心的不可逆转的结局。
B.在凯瑟琳看来佩尼曼太太没有什么深不可测的地方,她能一目了然地将她看透而不被她外表的假象所迷惑。
C.我们练习写作文,要多读,多写,日子久了,自然熟能生巧。
D.刘老师上课幽默风趣,真是莫名其妙啊。
4.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5. 下列有关本单元的文体常识、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这位长妈妈我们曾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长妈妈在“我”家的身份是保姆。
B.《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C.《卖油翁》的作者是唐朝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女主人公是虎妞。
6.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B)
①人格是什么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③一个人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④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⑤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①⑤②④③ B.①⑤③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②④①⑤
7.综合性学习。(11分)
感动是情感的共鸣,是心灵的震撼,是精神的升华。学校近日开展了“感动身边人物”评选活动,发现身边那些感人的故事,让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他们的行动指引着每一个人。现在,特邀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请你按下面的要求拟写一个“感动班级人物”评选的活动方案。(3分)
活动主题:示例:“感动事迹,启迪人生”、“感动在身边”
活动方式:示例:采取互相讲述感动故事的方式。
(2)下面是“感动班级”李想同学的事迹,请你用第三人称为她写一段颁奖词。(3分)
李想同学有一本学习札记,上面记录着学习的点点滴滴,如:每科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重要的概念、常考题、常错题;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背书时间;努力培养自己对各科的兴趣;保持和同学的良好关系;每次考试后调整心态;无论结果怎样都要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她进校时全校排名660名,经过她不懈的努力,本学期已经考入全年级前100名。
【颁奖词】示例:在人生路上,她曾经落后于他人,但是她目标坚定,风雨兼程,相信即使是一颗小草也有长成苍天大树的一天,即使是最低矮的灌木也能成为栋梁,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只要努力坚持,丑小鸭也可以变成白天鹅。(第三人称、事迹扣人物精神品质、语言即可)
(3)根据材料,请写出“古槐基”老师让你感动的两个点。(3分)
荣获“广东好人”荣誉称号、第四届“感动惠州”十大人物之一的古槐基老师,是惠东县安墩镇梅坪教学点的一名普通教师。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一个信念,他毅然放弃了诸多人生选择,留守在大山深处,跟孩子们一起度过了37个春秋。37年间,他一人坚守一个教学点,他教的孩子走了一茬又一茬,但他所坚守的信念一直未变:只要孩子有学上,孩子就能走出大山,就有希望。每逢开学,他都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避免了失学。至今还有个别垫付的学费仍未偿还。
示例:①为了山区的孩子,坚守信念,默默无闻地在山村教学了几十年的好老师。②放弃了能调出山区学校的机会,扎根山村,为山区教育事业服务。③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避免贫困学生失学。
(4)为某同学从网上搜集的两张图片各取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2分)

示例:福,“伙”之所依(你好吗,朋友) 示例:面面相“趣”(隔代亲)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26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司马光《孙权劝学》)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直接表达相思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16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释担而立(放下) (2)睨之 ( 斜着眼看 )(3)汝亦知射乎(了解,懂得) (4)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译文: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11.文中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
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12.文中康肃面对卖油翁的评价及操作的感情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由“忿然”到“笑而遗之” 通过卖油翁的表演,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技术是无止境的。
三、现代文阅读(40-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22分)
孤独的老乡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②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没干吗呀。”“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我……我在找人。”“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③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④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⑤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⑥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⑦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⑧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⑨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⑩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13.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4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高潮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14.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怀疑→(理解)→(关心或关爱、挂念)→认同
15.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16.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17.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有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8-20分)
好 感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这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 ”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心中悄然生根。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18.阅读选文②~⑤段,概括段落内容。(4分)
第②段:我乘公交车没零钱,邻座先生帮我付车费。
第③~④段:司机拉载没带钱的我,我后来遇到他,为表谢意,付了他十倍车钱。
第⑤段:我买羊肉泡馍钱不够,陌生兄长主动帮我补足了钱。
19.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3分)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得到邻座先生的帮助内心感到温暖。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机开始的惊讶和后来乐于帮助我的明确态度,表现了司机的善良乐于助人。
20.请分析选文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滚烫: “滚烫”写出陌生兄长帮我补钱后,我内心的无限感动;
平静:“平静”写出陌生兄长帮我补钱后,他自然、平常的表现,突出他助人后不求回报的心理。
21.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3分)
“增值”指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如:我替妇女刷卡;我给乞丐零钱;我为弱者争辩;我给老者或残疾者让座。
22.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3分)
“好感”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帮助而产生的感激和愉悦之情;“好感”是净世暖心、养性滋仁的温馨氛围。
四、作文(55分)
23.在我们生活的平凡世界里、人生历程中,竟有那么多的人、景、物、事,是那样的感人肺腑、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启人心智……令人情不自禁为之震惊、为之折服、为之崇敬、为之讴歌,而我们的灵魂也因之变得坚韧而强大,真诚而善良,睿智而完美。那么就让我们为之深深地鞠躬吧!请以“向 鞠躬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500字左右;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