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唱游在森林
教学理念:
选择与森林相关的音乐作品(表现森林景物的作品,与护林、环保有关的作品),让学生多侧面感受音乐作品中森林的多姿多彩。感受乐器及其所塑造的形象、演唱形式及其表达的形象。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一组与森林主题有关的音乐作品,多侧面感受森林的多姿多彩。2、欣赏《彼得与狼》、《第一交响曲》,探索西洋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性,了解他们与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3、感受独唱、重唱、轮唱等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并能用适当的演唱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如在《森林水车》每句结尾处准确加入水车转动声的伴唱。4、能比较投入地演唱歌曲。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乐器及其所塑造的形象、演唱形式及其所表达的形象。2、感受独唱、重唱、轮唱等演唱形式的表现力,并能用适当的形式来表现音乐作品。3、探索西洋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性,了解他们与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教时安排:
第一课时 《彼得与狼》 第二课时 《森林水车》 《绿色的祖国》 护林工人的故事第三课时 1、《第一交响曲》2、《卡农歌》 《银色的桦树林》 关于树林的谚语、格言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探索西洋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性,了解他们与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2、通过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懂得一个道理: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跟它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教学重点: 探索西洋弦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等乐器的特性,了解他们与塑造的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回忆以前听过的用音乐形象表现的童话故事,例如《小红帽》《大鹿》,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等。二、探索乐器音响 (1)介绍这个交响童话中的角色,尝试用自己的声音模仿这些角色的声音,再听听作品中的音响,说说分别塑造的是谁的形象。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积累,互相介绍出现在作品中的乐器(外形、音色等),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观看一些管弦乐器的影像或乐队演奏的片段来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三、听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1)完整听赏乐曲。 (2)哼唱代表主人公彼得的旋律,当该旋律出现时即可做一些少先队员走步的动作,以达到记忆该旋律的目的,丰富学生的作品“记忆库”。四、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听了这部作品后的感想,交流懂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