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4单元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输 B.防御 C.保护 D.排泄
【答案】D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进氧气运出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综上所述血液有运输物质、调节人体温度、防御保护、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血液没有排泄作用。
故选D。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有止血凝血功能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C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液的组成和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血液的组成和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方面来切入。
【详解】
A、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
C、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的作用,C符合题意。
D、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和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细胞的功能。
3.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
B.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C.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D.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会使人患贫血
【答案】A
【分析】
(1)输血原则是同型输血。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2)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
【详解】
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血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其他血型,A错误;
B、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等,B正确;
C、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正确;
D、当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型、输血及其原则等内容。
4.在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血管内的血液含氧较少,所以呈“青色”
B.管壁的内表面有瓣膜
C.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D.若此血管受伤破裂,血液将会喷射而出
【答案】D
【分析】
根据血管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
【详解】
有些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可以看到,这些血管中的血液含氧较少,呈“青色”,俗称“青筋”,A正确;
静脉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存在,B正确;
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C正确;
静脉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若此血管受伤破裂,血液不会喷射而出,血液会呈喷射状流出的是动脉血管出血,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种血管的特点。
5.被称为“流动的组织”的是( )
A.肺 B.血液 C.心脏 D.水
【答案】B
【分析】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各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
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血浆中水分占91-92%,其余是各种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质。其中的有形成份红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这样,可见血液符合组织的概念,因此血液属于组织,且具有营养、保护等功能,属于结缔组织,并且血液是在血管里循环流动的,因此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故选:B。
【点睛】
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重点掌握,要做到真正理解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6.下图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血液是从主干血管流向分支;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液是从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
【详解】
A.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A不符合题意。
B.图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动脉,B符合题意。
C.图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静脉,C不符合题意。
D.图中血管中的血液被送回心脏,因此是静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病人手腕部,这时会发现捆扎处近心端的血管变化是: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请判断血管①、②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动脉
【答案】A
【分析】
血管根据血流方向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快。毛细血管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 最慢。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血流慢。
【详解】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静脉。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动脉膨胀,静脉血管变扁;橡胶软管下方的血管中静脉膨胀,动脉血管变扁。橡胶软管上方即近心端①变得扁起来,因此①是静脉;在橡胶软管下方发现血管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因此②是静脉。
【点睛】
掌握三种不同类型血管的特点及功能是解答的关键。
8.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血液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擦伤后会流血,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是因为血小板的功劳
B.一个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白细胞
C.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输入血浆
D.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减少
【答案】D
【分析】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详解】
血液中的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皮肤擦伤后会流血,但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那么起作用的是血小板,故A正确;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因此,一个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是白细胞数量过多,故B正确;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量过少、大面积烧伤因温度过高导致血浆过少。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因此,对于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全血、血浆,故C正确;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故D错误。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9.如图为人体两种血管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静脉,B表示动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管A管壁较薄,弹性小,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B.在四肢的血管A管腔内表面通常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C.血管B与血管A相比,管内血流速度快
D.血管B离开心脏后,会不断分支变细
【答案】A
【解析】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分析图可知:A是静脉、B是动脉。
【详解】
A.血管A管壁较薄,弹性小,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错误。
B.A是静脉,在四肢静脉的管腔内表面通常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正确。
C.血管B是动脉,血管A是静脉,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快,正确。
D.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血管B离开心脏后,会不断分支变细,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血管的类型和各自的功能。
10.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分成三层,上层白色,中层淡黄色,下层深红色
B.血浆属于结缔组织,由水、血浆蛋白、各种营养成分及细胞排出的废物构成
C.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最多,血小板数量最少,白细胞体积最大
D.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和部分无机盐,可通过喝淡盐水来补充这些成分
【答案】D
【分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91%--92%),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详解】
A.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即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为红细胞,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血小板和白细胞,A错误。
B.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B错误。
C.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血小板体积最小,C错误。
D.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和部分无机盐,可通过喝淡盐水来补充这些成分,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1.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
A.心输出量的多少 B.心肌的多少 C.心脏的大小 D.血液的总量
【答案】A
【解析】
心脏收缩时向动脉输出血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心输出量大的人可以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详解】
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收缩时,将心室内的血液射入动脉;心脏舒张时,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心脏收缩时向动脉输出血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因为心输出量大的人可以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A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心输出量的定义。
12.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朝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这个方向是( )
A.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 B.心室→心房→静脉→毛细血管
C.心室→心房→动脉→静脉 D.心房→心室→静脉→动脉
【答案】A
【分析】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如图所示:
人体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四肢的静脉内的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
【详解】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逆流。在四肢的静脉内的静脉瓣,防止血液的倒流。分析可知,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朝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这个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血管的种类的结构特点。
13.下列哪种血管受损出血会更危险(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判断
【答案】A
【详解】
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三种血管的结构比较如下表:
通过分析,动脉出血易引起大出血,会引起人体的生命危险最大。故选A。
14.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某O型血病人需大量输血,应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答案】D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O型血的人输O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详解】
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某O型血病人需大量输血,首先考虑的是输O型血,D正确。
【点睛】
掌握输血原则是本题解题关键。
15.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最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答案】C
【分析】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详解】
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而日常采血或输血扎针的血管都是静脉,就是因为静脉在皮下分布较浅,且管腔大、血流慢、管壁薄且易止血。
故选C。
16.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时,看到一条血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该血管为( )
A.动脉 B.静脉硬化 C.毛细血管 D.主动脉
【答案】C
【分析】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
【详解】
A.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故A不符合题意。
B.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故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它的数量大,分布广,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个通过,故C符合题意。
D.主动脉是连通左心室的血管,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时,不会看到主动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一个战士是O型血,当他受伤失血后需要输血时,应以输给何种血型的血(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答案】D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详解】
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异血型者之间输血不要太快太多,如果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O型血的战士,当他受伤失血后需要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输给O血型,故选D。
【点睛】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18.在人体中能运输氧的血细胞是( )
A.血小板 B.白细胞 C.红细胞 D.吞噬细胞
【答案】C
【分析】
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如下表:
【详解】
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不能运输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不能运输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气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C符合题意;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病原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19.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答案】A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由分析可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心室流向动脉,再到毛细血管,到静脉,最终回到心房,所以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选A。
20.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B.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过低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贫血
C.人体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白细胞没有细胞核
D.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
【答案】C
【分析】
血浆由血液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的比较如图所示:
【详解】
A.血液是血管内流动的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是运输、缓冲、防御和止血。其中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A正确。
B.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过低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贫血,B正确。
C.人体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白细胞有细胞核,C错误。
D.人体如果失血量超过1000ml,或者出血的容量大于人体的20%,就会出现休克现象。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21.有关血液和输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都有细胞核
C.输血时首先考虑输O型血
D.人类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和O型三种血型
【答案】B
【分析】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包括血浆、血细胞,如图:
【详解】
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A错误。
B.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白细胞都有细胞核,B正确。
C.输血原则是输同型血,紧急情况下,可少量的输入O型血,C错误。
D.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统,包括 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D错误。
故选B。
【点睛】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该注意。
22.在血细胞中,具有细胞核,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答案】C
【分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加速血液凝固;白细胞的作用是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被称为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红细胞的作用是运输氧。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23.用手捏心脏,壁最厚的腔是(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答案】A
【分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脏各腔壁的厚薄是与各腔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
【详解】
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为血液循环提过的动力就越大;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在的四个腔,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左心室的壁最厚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24.人患急性炎症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B
【详解】
因为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当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会增多。
25.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抗凝剂,静置后可观察到人的血液组成是( )
A.血浆和血细 B.血浆和红细胞 C.血清和血细胞 D.血浆和白细胞
【答案】A
【分析】
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分析作答。
【详解】
如图,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故选:A。
【点睛】
关键点: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26.正常情况下,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主要取决于( )
A.心室收缩 B.心房收缩 C.心房舒张 D.心室舒张
【答案】B
【分析】
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所以能收缩和舒张,当心室收缩时,由于心室和心房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所以血液经动脉流出;而心房收缩时,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A、心室收缩使血液进入动脉而流出,不符合题意。
B、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符合题意。
C、心房舒张使心房变大,静脉里的血液流入心脏,而不会使心房流入心室,不符合题意。
D、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要心房收缩来提供动力,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正确把握血液的流动方向,即: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27.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会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严重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红细胞、全血、血小板、血浆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红细胞、血浆、全血、血小板
【答案】C
【解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血病和血小板,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叫成分输血。
【详解】
严重贫血患者由于缺少含铁的无机盐或蛋白质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较少,红细胞数量下降,应及时补充红细胞。创伤性失血主要是缺全血应尽快补充全血。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损伤严重,表面渗出大量组织液,这些组织液主要来自血浆应使用血浆进行补充。血小板减少症应使用血小板进行补充。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因此对于严重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
28.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的手臂上一条条的“青筋”是神经,不是血管
B.病人到医院输血时,针头是插入的血管是静脉
C.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是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
D.管腔最小、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的是毛细血管
【答案】A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血管的相关知识,思考解答。
【详解】
A.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不是神经,A错误。
B.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血管注射多采用静脉血管,B正确。
C.“切脉” 时是切的桡动脉,是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C正确。
D.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人体血液和血管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同学们一定要详细了解。
29.小芳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时,看到一条如下图所示的血管(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这种血管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答案】C
【分析】
此题考查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血管内的细胞应该是红细胞,并且红细胞单行通过,应该是毛细血管。因此,小芳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时,看到血管是毛细血管。ABD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30.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结缔组织。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B型血的病人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A型血或B型血
B.血液中的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淡黄色,半透明
C.某人患阑尾炎时,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比红细胞多
D.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答案】C
【分析】
(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是万能输血者,AB型是万能受血者。(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几乎各占一半。(3)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4)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I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详解】
A.AB型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只能输个AB 血型的人,且输的时候要慢而少,A正确。
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55%,淡黄色、半透明,B正确。
C.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但不会超过红细胞的数量,C错误。
D.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 血浆和血细胞以及营养成分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型、输血及其原则等内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9分)取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入含有5%的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依据图回答问题:
(1)量筒中出现了什么现象?________。
(2)上层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是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下层为_______,其数量_______。这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3)本实验证实了血液的成分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答案】(1)分层
(2) 血浆 水 红细胞 最多 [1]白细胞 [2]血小板(二者无序)
(3) 血浆 血细胞(二者无序)
【解析】
【分析】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一是血浆,二是血细胞,3红细胞,2血小板,1白细胞。
(1)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会阻止血液的凝固,经过震荡或者离心后会出现分层现象。
(2)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主要成分是水;下层为红细胞,数量最多;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2血小板和1白细胞。
(3)本实验证实了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32.(7分)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用图中字母回答)。
(1)血液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图中的______。
(2)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______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3)我们常说的亲子鉴定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_。
(4)当图中______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5)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细菌的是______。
(6)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_____。
(7)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______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答案】(1)A
(2)B
(3)B
(4)A
(5)B
(6)D
(7)A
【分析】
题图中: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
(1)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所以,血液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图中的A红细胞。
(2)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增多。所以,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B白细胞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3)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中具有细胞核的只有白细胞。所以,血液成分中可以用于DNA鉴定的是B白细胞。
(4)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因为供氧不足,人体会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所以,当图中A红细胞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5)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所以,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细菌的是B白细胞。
(6)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所以,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D血浆。
(7)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所以,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A红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33.(8分)下图是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C血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血液在[ ]_________处流动最快,在[___]毛细血管处流动最慢。红细胞在[B]毛细血管处呈单行通过。
(3)管壁最薄的是[B]毛细血管,仅由_________构成;管壁最厚的是[ ]_________。
(4)适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_________。
(5)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管扎紧病人腕部,手背上凸现的血管是[___]静脉。
【答案】(1) 动脉
静脉
(2) A动脉 B
(3) 一层扁平上皮细胞 A动脉
(4)B毛细血管
(5)B
【分析】
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图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1)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血管输送血液的方向可以判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2)[A]动脉血管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在三种血管中最快;[B]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3)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管壁最薄的是[B]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壁最厚的是[A]动脉。
(4)[B]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5)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这样手背上的血管就会凸起便于扎针,手背上凸起血管的血流方向是从外流向心脏,是[B]静脉。
34.(8分)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与C之间有____________瓣,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肺泡中的氧气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4)通过Ⅱ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5)请用图中的字母、箭头、文字表示体循环的途径____________。
【答案】(1) B D
(2) 右心房 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
(3)扩散作用
(4)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中氧气浓度增加也可)
(5)D→主动脉→组织周围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A
【分析】
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图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2、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3、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心脏的四个腔中,B左心房、D左心室接收经肺循环后流回的动脉血,右心房和右心室接收由体循环流回的静脉血。
(2)图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
(4)过程Ⅱ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用图中的字母、箭头、文字表示体循环的途径为:D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周围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
35.(8分)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 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1是 _____。
(3)图2中,_____是毛细血管(填标号),它只允许 _____单行通过。
(4)通过观察发现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_____→ _____→ _____。(填标号)
(5)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将小鱼 _____。
【答案】(1)低
(2)动脉
(3) 2 红细胞
(4) 1 2 3
(5)放回鱼缸或适合小鱼生活的池塘内
【分析】
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流方向和血管特点: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以,结合题图可知: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
(1)小鱼尾鳍内含色素,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且视野宽。
(2)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1(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
(3)图2中,2是毛细血管,管腔最细,血流速度最慢,它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通过观察发现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1动脉→2毛细血管→3静脉。
(5)爱护动物。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将小鱼放回鱼缸或适合小鱼生活的池塘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4单元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血液在人体内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输 B.防御 C.保护 D.排泄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有止血凝血功能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3.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
B.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C.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D.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会使人患贫血
4.在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血管内的血液含氧较少,所以呈“青色”
B.管壁的内表面有瓣膜
C.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D.若此血管受伤破裂,血液将会喷射而出
5.被称为“流动的组织”的是( )
A.肺 B.血液 C.心脏 D.水
6.下图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A. B. C. D.
7.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病人手腕部,这时会发现捆扎处近心端的血管变化是: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请判断血管①、②分别是( )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动脉
8.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血液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擦伤后会流血,伤口很快就结痂止血了,是因为血小板的功劳
B.一个患急性阑尾炎的病人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白细胞
C.大面积烧伤患者,应输入血浆
D.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会减少
9.如图为人体两种血管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静脉,B表示动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管A管壁较薄,弹性小,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B.在四肢的血管A管腔内表面通常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C.血管B与血管A相比,管内血流速度快
D.血管B离开心脏后,会不断分支变细
10.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分成三层,上层白色,中层淡黄色,下层深红色
B.血浆属于结缔组织,由水、血浆蛋白、各种营养成分及细胞排出的废物构成
C.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数量最多,血小板数量最少,白细胞体积最大
D.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和部分无机盐,可通过喝淡盐水来补充这些成分
11.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
A.心输出量的多少 B.心肌的多少 C.心脏的大小 D.血液的总量
12.心脏和血管内的瓣膜朝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这个方向是( )
A.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 B.心室→心房→静脉→毛细血管
C.心室→心房→动脉→静脉 D.心房→心室→静脉→动脉
13.下列哪种血管受损出血会更危险(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判断
14.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某O型血病人需大量输血,应输入(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15.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静脉内血流速度最快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16.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时,看到一条血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该血管为( )
A.动脉 B.静脉硬化 C.毛细血管 D.主动脉
17.一个战士是O型血,当他受伤失血后需要输血时,应以输给何种血型的血(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18.在人体中能运输氧的血细胞是( )
A.血小板 B.白细胞 C.红细胞 D.吞噬细胞
19.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20.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B.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过低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患贫血
C.人体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白细胞没有细胞核
D.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
21.有关血液和输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都有细胞核
C.输血时首先考虑输O型血
D.人类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和O型三种血型
22.在血细胞中,具有细胞核,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23.用手捏心脏,壁最厚的腔是(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24.人患急性炎症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5.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抗凝剂,静置后可观察到人的血液组成是( )
A.血浆和血细 B.血浆和红细胞 C.血清和血细胞 D.血浆和白细胞
26.正常情况下,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主要取决于( )
A.心室收缩 B.心房收缩 C.心房舒张 D.心室舒张
27.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会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严重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红细胞、全血、血小板、血浆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D.红细胞、血浆、全血、血小板
28.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的手臂上一条条的“青筋”是神经,不是血管
B.病人到医院输血时,针头是插入的血管是静脉
C.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是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
D.管腔最小、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的是毛细血管
29.小芳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时,看到一条如下图所示的血管(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这种血管是( )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30.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结缔组织。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B型血的病人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A型血或B型血
B.血液中的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淡黄色,半透明
C.某人患阑尾炎时,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比红细胞多
D.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9分)取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入含有5%的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依据图回答问题:
(1)量筒中出现了什么现象?________。
(2)上层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是_______,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下层为_______,其数量_______。这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3)本实验证实了血液的成分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32.(7分)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用图中字母回答)。
(1)血液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图中的______。
(2)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______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3)我们常说的亲子鉴定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_。
(4)当图中______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5)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细菌的是______。
(6)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_____。
(7)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______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33.(8分)下图是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A、C血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血液在[ ]_________处流动最快,在[___]毛细血管处流动最慢。红细胞在[B]毛细血管处呈单行通过。
(3)管壁最薄的是[B]毛细血管,仅由_________构成;管壁最厚的是[ ]_________。
(4)适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_________。
(5)护士为病人输液时,常用橡皮管扎紧病人腕部,手背上凸现的血管是[___]静脉。
34.(8分)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与C之间有____________瓣,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肺泡中的氧气通过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4)通过Ⅱ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5)请用图中的字母、箭头、文字表示体循环的途径____________。
35.(8分)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 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1是 _____。
(3)图2中,_____是毛细血管(填标号),它只允许 _____单行通过。
(4)通过观察发现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_____→ _____→ _____。(填标号)
(5)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将小鱼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