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导入新课
安定
积极进取
文明开放
友好
政治
文学艺术
对外交往
多彩
民族关系
社会风气
和睦
开放
唐高祖(李渊)
建立唐朝(618年)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盛唐气象
经济
繁荣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
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
——唐玄宗李隆基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三卷》
社会安定后的他,心态出现了变化:
专以声色自娱
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安史之
与唐朝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国势成衰割据雄
割据
一国之内,拥有武装的政治势力占据部分地区,不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汉语大词典》
一国之内,拥有武装的政治势力占据部分地区,不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汉语大词典》
壹
安史之乱
1.原因:
读课文,说说唐玄宗开元末年重用了哪些人?
宦官高力士
重用外戚
杨国忠
宠幸杨贵妃
口蜜腹剑
李林甫
重用的这些人给朝政带来哪些后果?
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根本原因)
壹
安史之乱
1.原因:
材料一:从 713—755 年,唐对吐蕃用兵 26 次,对突厥用兵 12 次,对契丹用兵9 次,对奚用兵 2 次,对南诏用兵 6 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材料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创作于755年)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材料三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壹
安史之乱
1.原因: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军力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742年全国兵力构成图
安禄山
兵力15万
中央兵力
8万
其它边防兵力34万
安史之乱
壹
安史之乱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军事统领
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一国之内,拥有武装的政治势力占据部分地区,不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汉语大词典》
2.经过:
3.结果:
763年平定
安史之乱
壹
安
玄
肃
755——763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安史之乱
壹
807年唐朝财政划分图
安史之乱的影响: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唐朝国力变化图
②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大厦将倾难可控
壹
大厦将倾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中央政权
藩镇割据、互相兼并
地方形势
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百姓生活
唐朝后期社会形势
农民起义
唐朝衰亡
贰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后梁太祖朱温
907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叁
五代
十国
割据
政权 开国君主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宣武节度使
后唐 行营节度使
后晋 河东节度使
后汉 河东节度使
吴 淮南节度使
闽 武威节度使
南汉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荆南节度使
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
叁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因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南方相对安定,经济有所发展。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本课小结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形成
延续
唐朝衰亡
五代十国
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907年唐朝灭亡
960年
五代十国
618年唐高祖
唐朝建立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唐玄宗
开元盛世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微忽。
——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