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 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12 11:2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单选题
1.水平地面上竖直放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薄板,其左下角顶点上有一点A,如图所示:现使该正方形在地面上不打滑地顺时针翻滚一周,则A点发生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正确的是
A.4a 、a B.3a、a
C.4a 、a D.3a 、 a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
A.甲、乙两物体同时出发,且向同一方向运动
B.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C.第20s末,甲、乙两物体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
D.甲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停了12s
3.下列物理量的“负号”表示大小的是(  )
A.速度 B.力做功为
C.重力势能 D.电量
4.在广州亚运会田径比赛男子110米栏决赛里,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09摘得金牌,实现了亚运会110米栏三连冠,他的成绩同时也刷新了亚运会纪录.关于比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110 m栏比赛中,选手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13秒09是刘翔夺冠的时刻
C.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是8.4 m/s
D.刘翔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一定等于8.4 m/s
5.图为苹果自由下落时频闪照片的效果图,第一次闪光时苹果位于O点,第二、第三、第四次闪光时苹果分别位于A、B、C三点。已知,,,频闪仪的闪光周期为T。描述苹果运动和能量的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路程 B.时间 C.重力势能 D.加速度
6.如图所示是杭州市标志建筑“日月同辉”。其中“日”指的是“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月”指的是“杭州大剧院”。现有甲、乙两质量相同的物体(可看成质点)在顶点同时由静止开始从前(凹)、后(凸)两个面下滑,到达底端时下落的高度与经过的路程相同,设两物体与两个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相同且不变。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为(  )
A.摩擦力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相同 B.甲、乙两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
C.甲、乙两物体到达底端时的动能相同 D.甲、乙两物体从顶端到底端所用时间相同
7.如图所示,表示做直线运动的某一物体在0~5s内的运动图像,由于画图人粗心未标明图还是图,但已知第内的平均速度小于第内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一定是图 B.该图一定是图
C.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D.物体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8.2021 年8月,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创造黄种人百米赛道的最佳纪录。关于他在比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处的100m是位移不是路程 B.9.83s是时刻
C.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为10.17m/s D.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为10.17m/s
9.一小球从5m高处自由下落,被水平地面反向弹回后在1m高处被接住,该过程用时1.6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小球的位移大小为3m B.该过程小球的位移方向竖直向上
C.该过程小球的路程为5m D.该过程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m/s
10.匀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乘客向前方倾倒,这是因为( )
A.在刹车时,乘客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
B.在刹车时,汽车对乘客施加的力突然消失,使乘客失去平衡
C.汽车具有惯性,促使乘客倾倒
D.乘客具有惯性,而汽车又突然减速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B.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C.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D.加速度大小减小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可能增大
12.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类比的方法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D.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
二、多选题
13.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接220V交流电源
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14.甲、乙两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A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4m/s,加速度是2m/s2;物体乙的速度是- 6 m/s,加速度是1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A点时,物体甲运动得快 B.通过A点时,物体甲速度变化得快
C.通过A点后1 s时,物体甲运动得快 D.通过A点后1 s时,物体甲速度变化得快
15.如图所示是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的x﹣t图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 )
A.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于2m/s
B.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等于2m/s
C.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A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m/s
D.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B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于2m/s
16.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其中0-5s和10-15s均为倾斜的直线,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的正确说法是( )
A.0-5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10-15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在0-15s内位移的大小为10m
D.10-1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与0-5s内的方向相反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18.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设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依次是ABCD,则翻滚后ACD各点的位置如图,可知A点的位移是4a;
结合图象可知,以B点为支点转动的过程中,A点轨迹是半径为a的圆;以C′点为支点转动的过程中,A点轨迹是半径为的圆;以D′点为支点转动的过程中,A点轨迹是半径为a的圆;所以A点的路程为:

A. 位移4a 、路程a与计算结果一致,故A 正确;
B. 位移3a与计算结果不一致,故B错误;
C.路程a 与计算结果不一致,故C错误;
D. 路程3a 、位移a 均与计算结果不一致,故D错误.
2.C
【解析】
【详解】
A.甲、乙两物体均在时开始运动,但甲向正方向运动,乙向负方向运动,故A错误;
B.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5m/s,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第20s末,甲、乙两物体在距甲的出发点40m处相遇,故C正确;
D.甲物体在运动中停了8s,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A.速度的符号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选项A错误;
B.功的符号表示动力功和阻力功,不表示大小,选项B错误;
C.重力势能的符号表示重力势能是在零势能点之上还是之下,表示大小,选项C正确;
D.电量的符号表示电性,不表示大小,选项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即使一个矢量的大小与一个标量相等,也不能说成这个标量就是那个矢量;时刻一定是某个时间点,对应的是速度、位置等状态量,时间是两时间点中的一段时间,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平均速度等过程量,因此13秒09是时间;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刘翔做的是直线运动,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但是刘翔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不一定等于8.4 m/s,正确选项为C.
考点:本题考查了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5.D
【解析】
【详解】
A.路程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A错误;
B.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B错误;
C.重力势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C错误;
D.加速度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A.根据圆周运动的知识可知,在凹面上滑行时物体对接触面的正压力较大,则摩擦力较大,根据Wf=fs可知,因路程相同,则摩擦力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不相同,选项A错误;
B.质量相同的两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则重力做功相同,即甲、乙两物体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选项B正确;
C.根据可知,重力功相同,但是摩擦力功不同,则甲、乙两物体到达底端时的动能不相同,选项C错误;
D.甲、乙两物体到达底端时的动能不相同,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率不同,则甲、乙两物体从顶端到底端所用时间不相同,选项D错误。
故选B。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B.如果该图像为位移时间图,在2-4s间物体静止不动,不符合题干的条件,B错误;
A.速度时间图像象的面积为位移大小,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为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而第3s内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最大速度,所以如果是速度时间图像符合题干的条件,该图一定是v-t图,A正确;
C.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C错误;
D.由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所以物体的位移一直增大,D错误。
故选A。
8.D
【解析】
【详解】
A.100m跑道是直线跑道,此时的100m既是路程也是位移大小,故A错误;
B.9.83s是时间间隔,并非时刻,故B错误;
CD.100m决赛平均速度
而在跑步过程中最大速度无法计算而知,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
【详解】
AB.物体的初位置距地面高度为5m,末位置距地面高度为1m,则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
方向竖直向下;故A错误,B错误;
C.物体运动的总路程是
故C错误;
D.该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不是作用力.在刹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汽车对乘客的作用力的方向.利用惯性的知识分析乘客向前方倾倒的原因.
解:
A、乘客随汽车匀速前进时,汽车对乘客没有向前的力.故A错误.
B、在刹车时,乘客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对乘客施加一个向后的力.故B错误.
C、D乘客随汽车匀速前进时,具有向前的速度,在刹车时汽车突然减速,而乘客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前的速度,所以乘客会向前方倾倒.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利用惯性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往往先分析物体原来的状态,再分析状态变化后发现的现象.
11.D
【解析】
【详解】
A.地球很大,在研究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过程中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是可以忽略的,能看成质点,A错误;
B.参考系不一定必须是静止不动的,参考系是任意选取的可以是运动也可以是静止,B错误;
C.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但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因为位移是矢量,C错误;
D.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虽然加速度减小,但物体速度将越来越大,D正确。
故选D。
12.B
【解析】
【详解】
A.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故错误;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是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可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种研究方法叫微元法,故B正确;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故C错误;
D.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故D错误。
故选B。
13.BCD
【解析】
【详解】
A.电磁打点计时器接4-6V交流电源;而电火花计时器应该接220V交流电源,选项A错误;
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选项B正确;
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选项C正确;
D.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选项D正确。
故选BCD。
14.BCD
【解析】
【详解】
A.通过A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4m/s,物体乙的速度是-6m/s,速度的大小是其绝对值,则知甲运动最慢,A错误;
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通过A点时,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物体甲速度变化得快,B正确;
C.通过A点后1s,根据
可得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物体甲运动得快,C正确;
D.甲、乙两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通过A点后1 s时,物体甲速度变化得快,D正确。
故选BCD。
15.ACD
【解析】
【分析】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到第4s内的平均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图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物体的速度得到物体做加速运动,再根据运动学规律判断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置速度的关系;
【详解】
A、图线AB段对应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所用时间为,故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P是位移中点不是时刻中点,所以P点的速度不为2m/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在中点位移的速度要大于2m/s,即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于2m/s,故A正确,B错误;
C、质点做匀加速运动,所以A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m/s,B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于2m/s,故CD正确.
【点睛】
本题关键根据位移时间图线得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根据运动学规律比较中间时刻速度和中间位置速度的大小关系.
16.CD
【解析】
【详解】
A. 0 5s内,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D. 10 15s内,图线的斜率不变,说明物体的速度不变,斜率为负值,则知物体沿负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可知,10 15s内与0 5s内物体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D正确;
D.物体在0 15s内位移的大小为△s=s15 s0=0 10m= 10m,,因此位移大小为10m,故C正确。
故选:CD。
17.CD
【解析】
【详解】
位移大可能是因为运动时间长,不一定是速度大;故A错误;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也不一定大,选项B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选项C正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选项D正确;故选CD.
18.AB
【解析】
【详解】
A、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因此记录了物体运动时间,故A正确;
B、因为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打点计时器固定,所以纸带上的点迹就相应地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故B正确;
CD、虽然用刻度尺量出各点迹间的间隔可知道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再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可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但这些量不是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的,故C、D错误;
故选AB.
【点睛】
根据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可以判断各物理量是否能正确得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