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作家最光辉的代表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Willian Shakespear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1564年——1616年)
1、在故乡:(1564年——1586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市民家庭。家道中落。文化程度六年。18岁结婚,两年添三丁,无法支持生活,出走伦敦。
2、在伦敦:(约1586年——1612年)在剧场里工作,开始改写剧本、与别人合作、单独编写剧本。
3、回故乡:(1613年——1616年)安闲的岁月。1616年4月23日逝世。
二.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历史剧、喜剧时期
第二阶段:悲剧以及悲喜剧性的喜剧时期
第三阶段:传奇剧时期 第一阶段(1590--1600)主要写历史剧与喜剧。 反映英国历史的历史剧共写了九部:
《亨利六世》上、中、下
《理查三世》这是一个四部曲
《约翰王》是单独的一部
《理查二世》
《亨利四世》上、下部
《亨利五世》为第二个四部曲。 这些历史剧的主题一般都是拥护中央集权和贤明君主,反对封建割据和封建暴君。他的历史剧有史诗的宏大规模,以《亨利四世》为代表。十部喜剧是:
《驯悍记》、 《维洛那二绅士》、
《爱的徒劳》、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温莎的快乐妇女》、
《无事烦恼》、 《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这些喜剧描写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青年男女们的爱情、婚姻和友谊,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在初期思想与艺术尚不成熟,1595年以后的创作才日趋深刻优美。 此外,这一时期还写了第一个悲剧《罗米欧与朱丽叶》(1595),在精神上同那些喜剧是一致的。还写了大量的诗作,十四行诗的大部分,风格欢快、明朗、乐观、光明的美好的东西看得比较多。 第二阶段(1601—1607)是他创作最光辉的时期,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深化,他写了一系列深刻反映现实矛盾的悲剧以及悲喜剧性的喜剧。
《哈姆雷特》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同《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斯》合为“四大悲剧”。
此外,还有《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蕾奥帕特拉》和《科利奥兰那斯》。
喜剧有《特洛伊勒斯与克丽西达》、《终成眷属》和《量罪记》,以爱情为主题,但笼罩了一层背弃或罪恶的阴影。
这期间他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敏感,深入,人物塑造多侧面,善于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人性并非十全十美,包含了贪婪,私欲,看到了人世间黑暗和丑陋的东西。第三阶段(1608—1613)转向传奇剧的创作
《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是主要的代表。
这些剧本虽然对黑暗现实也有所揭露,但却宣扬和解,回归和解,团圆,阳光灿烂的世界。寄希望于渺茫的未来和青年一代。
《暴风雨》——“诗的遗嘱”
莎士比亚借主人公普罗斯彼罗的口,向艺术告别,从而结束了他戏剧活动的光辉的一生。三、犹太人问题及其在戏剧作品中的反映 犹太人是世界各大民族中最悲惨的。犹太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都受到迫害、歧视、劫掠和残杀。饱经沧桑,四处漂泊,他们被视为劣等民族,在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受到种种限制。但是,正是这才赋予了犹太民族自强不息的最大动力。犹太人对于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一方面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为了争得与他民族平等的地位,他们团结对外,发奋自强。 从古到今,犹太人以精于商务金融而闻名于世。他们在经商时只遵守法律,而有时不讲仁义道德。这样,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许多别人不屑利用的机会而致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要有机会,只要不违法,哪怕做法过于残忍、卑鄙,他们也要大赚其钱。因为遭受歧视,有不少人视外人为敌人、以不仁对不义。另外,各国规定犹太人只能靠经商和放高利贷为生。这就是有些犹太人经商不讲道德的原因。 在莎士比亚时代,居住在英国的犹太人并不多,这一民族矛盾并不太激化。根据西桑的研究结果,当时居住在伦敦的犹太人过着相当舒服的生活,不仅没有受到多大扰乱,而且有充分自由从事各种职业,甚至还可以在家中举行秘密的宗教仪式。但是在1594年发生了洛佩兹事件之后,情况便有所不同了。 洛佩兹是一个葡萄牙的犹太人,他被指控犯有投毒暗害伊丽莎白女王的罪行,同年6月7日被处以绞刑。这个事件使公众对于犹太人的普遍反感变成极度的仇恨,愤怒的人群把洛佩兹从行刑刽于手中夺过来,把他的肢体扯碎。《威尼斯商人》法庭一场,葛莱西安诺指着夏洛克的鼻子骂道:“你的前生一定是一头豺狼,因为吃了人给人捉住吊死,……因为你的性情正像狼一样残暴贪婪。”有不少研究者指出,这段台词就是影射了洛佩兹事件。 另外,犹太人在当时受到广泛歧视,有经济上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宗教上的原因。自从基督教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之后,坚持信奉本民族信仰的犹太人便被宣布为出卖耶稣的叛徒,为实行宗教迫害制造口实。由于封建教会的宣传,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犹太人就是十恶不赦的魔鬼。在民主主义者看来,强迫一个人改变宗教信仰是不人道的,而在伊丽莎白时代人的眼中,安东尼奥让夏洛克皈依基督教却是一种仁慈行为,因为犹太人的灵魂已经出卖给了魔鬼,死后进不了天堂,只有接受洗礼,才能获得永生的机会。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及其莎士比亚的创作思想: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
1、政治:逐渐打击封建,资本主义经济初步繁荣
2、经济: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之间的拼斗
(二)莎士比亚的思想
思想:人文主义
a.反封建
b.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睦,自由等
c.赞美爱情,提倡仁爱关于夏洛克:
一方面:
贪婪、吝啬、奸诈、残忍、顽固、冷酷无情的复仇者。
敏捷机警、果断沉稳、是典型的犹太人。
另一方面:
他的复仇心理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特殊的经历造成的,
作为一个犹太人,多年来备受欺凌。最终的命运也有让人同
情之处。当人们嘲笑他视钱如命时,他是一个喜剧人物,而
当他最后一败涂地之际,又可以算作一个悲剧形象了。
“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吗?没有
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
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
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三幕一场)(雨果的话) 把《威尼斯商人》放到产生它的时代潮流中去,对其艺术情节、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倾向进行阶级和科学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作者赋予这部杰作的主题思想就是:歌颂当时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所向往的友谊、爱情和仁爱等道德原则和生活理想,讽刺批判高利贷行为和资产阶级的某些丑恶方面。 四、怎样理解本剧的主题:
对友谊、爱情和仁爱的歌颂,主要是通过对安东尼奥、鲍西娅等正面人物的肯定,以及他们对敌对势力的胜利体现出来的。安东尼奥是经营商业的新兴资产阶级,对朋友有深挚的感情。鲍西娅向往自由的爱情和自主的婚姻,她睥睨王侯,没有严格的等级和金钱观怎爱上了家道衰落的巴萨尼奥,并为了爱人,干出了使威尼斯“大人物”们为之惊倒的事情。作者还通过公爵、鲍西娅等正面人物一再向夏洛克宣传仁爱感情、人道精神。这些都从正面宣扬了与封建传统观念迥然不同的新的道德和新的生活理想。
《威尼斯商人》大力宣扬安东尼奥等人的深厚友谊,自由爱情,以及对“人”要有“仁爱”感情等等,在当时就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一边,鼓吹反封建、反教会的叛逆精神,是当时新的时代精神的强烈表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样的思想内容的确起到了破坏封建礼教,冲决教会统治,解放人们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威尼斯商人》主题思想的另一个方面,即对高利贷者和其他资产阶级的批判,主要是通过对夏洛克的无情讽刺表现出来的。夏洛克是高利贷者的典型。他同安东尼奥的矛盾,虽然涂着一层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色彩,但归根结蒂,反映的却是保守落后的高利贷资本同新兴进步的商业资本的激烈斗争。夏洛克恨安东尼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后者蔑视、破坏他那“钱生钱”的“生意”。莎士比亚对夏洛克的无情鞭笞,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利贷资本的强烈仇恨。
莎士比亚在批判高利贷资本时,多少接触到了商业资本的剥削,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绝不能由此得出莎士比亚否定资本主义剥削的结论。充其量,他不过是从人文主义观点不满意于这种剥削的残酷,幻想用“仁慈”、互相“友爱”的人道精神来减轻这种剥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