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课件(共35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黄河颂》课件(共35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19:22:00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黄河颂》教学设计
课题 《黄河颂》 单元 二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2.过程与方法: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重点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引出课题:《黄河颂》 学生按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自由畅谈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走进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欣赏音乐: 同学们,请欣赏时代的歌手诗人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播放音乐《黄河颂》) 欣赏后,老师的胸中也激情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2)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4)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5)感情要深沉、悲壮。2、朗读提示:(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3、朗读练习: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1)学生自由朗读。(2)推荐同学读一读。整体感知:阅读全文,试着给文章划分结构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深入探究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深入探究2:“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暗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深入探究3: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深入探究:4: 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深入探究5:“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深入探究6: 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 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深入探究7: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入探究8: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合作探究:1、说话练习: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例如: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2、共同赞颂: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课堂小结:(激昂、深情地):同学们,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发言。 观看投影、听老师讲授、体会文章内涵。 让学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了解光未然、了解黄河
实践练习 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2.课外阅读关于黄河的其他作品。并写300字的体会。
板书 《黄河颂》光未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走进课文
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过程与方法: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文导入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
欣赏音乐
同学们,请欣赏时代的歌手诗人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
(播放音乐《黄河颂》)
欣赏后,老师的胸中也激情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朗读课文
(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2)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4)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感情要深沉、悲壮。
朗读课文
2、朗读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朗读课文
3、朗读练习:
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学生自由朗读。
(2)推荐同学读一读。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试着给文章划分结构
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2.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伟大坚强
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1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2
“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深入探究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暗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深入探究3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
深入探究3
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深入探究4
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
深入探究4
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深入探究5
深入探究5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深入探究6
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深入探究6
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 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深入探究7
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深入探究7
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深入探究8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深入探究8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合作探究
1、说话练习:
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例如:
(1)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合作探究
2、共同赞颂:
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激昂、深情地):同学们,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2.课外阅读关于黄河的其他作品。并写300字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