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21: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 B.民弗从也(fú) 小信未孚(fú)
C.齐师败绩(jī) 下视其辙(zhé) D.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í)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必以信
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C.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
D.可以一战/何以战
3.课文第2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是表现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
4.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二、情景默写
5.(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6.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你所在的学校将举行“迎七一·爱祖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氛围,请你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该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有意把此次活动分成四个版块,分阶段开展,但是目前只想出了两个版块,现在他想请你帮他设计其余的两个版块。
爱国人物故事会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爱国歌曲唱响会
(3)在【爱国人物故事会】版块,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两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邓稼先 闻一多
例句:“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四、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于是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选自《韩非子·晋文公攻原》)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7.解释加点的字词。
(1)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
(2)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
(3)罢兵而去 去:__________
(4)吾与士期十日 期:____________
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登轼而望之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人不知而不愠
9.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10.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1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彼竭我盈( )
②公将驰之( )
③渐就衰竭之故( )
④皆初气过锐( )
12.翻译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1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14.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受 创 于 郝 昭 皆 初 气 过 锐 渐 就 衰 竭 之 故
15.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节选自《百战齐路·气战》)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望其旗靡
(2)气夺则走
17.下面句子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B.再而衰(重复)
C.夫将之所以战者(将领) D.太远则力易竭(穷尽)
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彼衰我盛,败之必矣。
19.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须 度 敌 人 之 至 六 七 十 步 之 内 乃 可 以 鼓 令 士 卒 进 战
20.甲乙两文在谈到进击敌人时都提到了“气”的问题。(请用原文回答)
甲文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彼竭我盈”之时,宜于进攻。
乙文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进击敌人的最好时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种世衡,宋名将也。初,知①环州。环州蕃部②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③,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④听命。
——(选自《宋史种世衡传》有删改)
【注】①知:做知州(官名)。②蕃部:少数民族。③屈强:倔强。④罗拜:围绕一圈跪拜。
2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 鄙:目光短浅
B.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C.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D.必以情 情:实情
2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必以分人 扶苏以数谏故
B.乃入见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遂缘险而进 野芳发而幽香
D.小大之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段文字都突出一个“信”字,“信”与“仁”“义”“礼”“智”共称为儒家五常,是儒家提倡的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
B.古代有许多借代表意的词语,如“发闾左谪戍渔阳”中的“闾左”代指贫苦人民,“肉食者”代指当权者,“加冠”表示男子已经成人。
C.甲文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塑造了曹刿深谋远虑、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乙文则主要通过记叙的方式表现了种世衡有勇有谋、讲信用的性格特点。
D.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中把曹刿与“乡人”及鲁庄公进行对比,乙文把种世衡与牛家族首领奴讹进行对比。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5.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处广门之官,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 不得则死。’”谒者入通。董安于③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3)夫杀人以活畜( )
(4)人主安能不好士 ( )
27.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辍耕之垄上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D.夜叩门而谒日/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
29.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0.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传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①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②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语在《荀攸传》。
孙策转半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特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③。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注释]①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②太祖:魏武帝曹操。③许:地名,许县。
3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智者审于量主 审:审查
B.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示日 效:模仿
C.莫可与计事者 计:谋划
D.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固:本来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A.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B.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C.时土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D.时土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3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曾到北方为袁绍做事,后来认为袁绍不懂用人之道,难成大业,便离开了吴国,投奔魏国。
B.郭嘉被引荐给太祖曹操后,与太祖论天下事,太祖认为他是帮助自己成就大业的人,郭嘉也认为太祖是自己的真主人。
C.孙策占据江东后,想乘太祖与袁绍相持官渡时,偷袭许县,魏军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害怕。
D.郭嘉分析孙策的性格特点,预测孙策必定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还没有渡江就被杀。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A.间——jiàn;
C.绩——jì;
D.靡——mǐ;
故选B。
2.D
A.两个“信”分别为“信用”“实情”;
B.两个“伐”分别为“攻打”“砍”;
C.两个“间”分别为“参与”“间或、偶然”;
D.两个“战”都是“打仗”;
故选D。
3.D
课文第2段写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然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选D。
4.B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奋。气,士气。再,第二次。而,就。衰,衰弱。三,第三次。竭,竭尽。句意: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故选B。
5. (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6.(1)字数适中,内容积极向上,具有感染力或鼓舞性即可。
(2) 爱国诗词朗诵会 爱国名言展示会
(3)“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勇敢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7. 遍及、普遍 倒下 离开 约定
8.D
9.(1)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2)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
10.要点提示:赞成——晋文公讲信用;反对——晋文公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11.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驱车(追赶) 原因,缘故 都
12.①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②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13.B
14.受 创 于 郝 昭 /皆 初 气 过 锐 /渐 就 衰 竭 之 故
15.【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
16.(1)倒下(2)丧失
17.B
18.(1)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2)在敌人士气衰落,我军士气旺盛的情况下作战,打败敌人是必定无疑的。
19.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
20. 甲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乙文:“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
21.D
22.B
23.D
24.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打一仗。
25.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26. 虚报 同“遍”,遍及 使……存活 爱惜。
27.B
28.(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为使牲畜活命而杀人,不也太不仁义了吗?
29.用董安于杀人以活畜的主张,反衬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鲜明地突出了赵简子爱惜人才<即“好士”),目光长远,以人为本。(意对即可)
30.示例:同意赵筒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施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
31.A
32.C
33.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