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一、情景默写
1.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在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5)《十五从军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十五从军征》中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2.综合性学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达“自强不息”含义的名句,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2)【板块设计】“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青春畅想”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板块。
【示例】板块一:青春的宣言
板块二:青春座右铭
板块三:________
板块四:________
(3)【青春感想】
迈进“青春的门槛”,我们会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想。(30字左右)
时间老人给了每人一个名叫“青春”的盒子,谁对这个盒子特别珍惜,谁拥有青春的时间就会越长。一天,时间老人来到人间,看到一个16岁的小伙子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60岁的老人却笑容可掬、生气勃勃。时间老人觉得非常奇怪,好奇地先打开了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爱心、乐观、自信、勇敢,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
(4)【感言续说】
①在活动结束的晚会上,小宇同学深情地说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持久、无悔的回忆。”但由于太激动,她的话语中出现了几处错误,请你帮他修改一下。
A.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修改:________。
B.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修改: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古诗鉴赏。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下列对《十五从军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4.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几句诗。
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8.下面各项对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互文”的修辞方式,从侧面烘托天气奇寒。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岑参是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本诗虽以送别为主旨,但却以咏雪贯穿全文,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B.一、二句写北风猛烈,雪来得突然,极言天气的恶劣,为友人创造了特殊的送别环境,也为后文写雪景蓄势。
C.五、六句写雪入帐内的情景,与后两句一起突出军营战士们的艰苦生活,也表现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D.“中军置酒”两句,诗人用边塞特有的乐器奏起热闹的音乐,亲自在营帐内为友人设酒饯行,全无一般送别诗的忧愁。
10.用自己的话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1.“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2.该词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3.词的上阕部分交代词人观景的地点是_________,写景句“不尽长江滚滚流”包含着作者对_________的感慨。
14.辛弃疾不惜以夸张的笔墨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
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下面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诗的颔联用________和_______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的命运。
16.诗的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惶 恐 滩 头 说 惶 恐 , 零 丁 洋 里 叹 零 丁。
18.分析这首诗三、四两句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19.最后两句诗是文天祥留给这个世界的千古绝唱,请从任意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聚”“怒”两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人民死活的鞭挞。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2.这首元曲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_____”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______”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引出下文的感慨。
2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
(2)青春的足迹,青春演讲赛
(3)示例1:我们要用自己的热情、自信与勇敢迈入青春的门槛,活出人生的精彩。
示例2:真正的青春应该学会掌握人生的方向,积极进取,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焕发迷人的光彩。
(4)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修改: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修改: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3.B
4.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0多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5.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6.这几句诗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到家所见是野兔,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葵”,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突出处处荒凉破败的景象,表现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戕害。
7.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塞外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8.B
9.D
10.山路蜿蜒,几番回环就看不见友人的踪影了。伫立凝望着,茫茫白雪上已空无一人,其中有马行走过留下的足迹。
11.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的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12.赞颂孙权那样的大智大勇的人,表达自己渴望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
13. 北固楼(或“北固亭”) 国家兴衰,朝代更替(意近即可)
14.示例:反衬,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当朝统治者怯懦苟安、昏庸无能。(意对即可)
15. 风飘絮 雨打萍
16.表达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1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8.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已经难以挽回,表达了诗人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19.示例: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
20.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地形和雄伟气势。(能答出“化静为动,拟人手法,动态美,在景物中注入作者悲愤之情”也可)
21.D
22. “聚” “怒”
23.表达了作者对平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