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2 15: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2民族大团结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鹤城·八年级期末)“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2.(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从政治上看是为了
A.保护各少数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动 B.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C.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国家统一 D.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巩固国家政权
3.(2021·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4.(2021·湖南宁远·八年级期末)纪录片《美丽新疆40年》,讲述了自治区党委带领新疆各族百姓团结一心、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描绘出美丽新疆、和谐新疆、幸福新疆的动人画卷,这最主要归功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2021·湖南·教研室八年级期末)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行文以及各机关团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各种牌匾、标语、路标等,蒙汉两种文字并用 率已达到90%以上。以上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A.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B.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
C.使用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 D.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
6.(2021·湖南凤凰·八年级期末)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2021·湖南鹤城·八年级期末)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说明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完全汉化
B.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D.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8.(2021·湖南醴陵·八年级期末)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九二共识”
9.(2021·湖南洪江·八年级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愿望
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体现了民族间的平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11.(2021·湖南永定·八年级期末)“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在少数名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是( )
A.计划生育 B.一国两制 C.西部大开发 D.民族区域自治
12.(2021·湖南新田·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采取优惠政策,帮助、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2021·湖南雨花·八年级期末)这个制度既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同时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满足各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该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14.(2021·湖南古丈·八年级期末)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下列做法中, 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1·湖南北湖·八年级期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国家统一领导 B.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C.各民族一律平等 D.共同繁荣发展
16.(2021·湖南会同·八年级期末)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2021·湖南北湖·八年级期末)20世纪末,中央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政策。这一政策实施以来,西部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当今,党和政府又加大了对西部精准扶贫的倾斜力度。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 B.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8.(2021·湖南·八年级期末)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9.(2021·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乐山市行政区划简图,①、②地区实行的不同于图中其它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021·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现状我国实行( )
A.民主集中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2021·湖南隆回·八年级期末)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2.(2021·湖南龙山·八年级期末)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综合题
23.(2021·湖南炎陵·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万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当前,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是哪一个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材料三 ……40年来,深圳特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0.18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4315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的战略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转折性意义。
(4)比较材料二中的“自治区”与材料三中的“特区”有何异同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就新中国成就的取得谈谈你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他们因时、因地、因族制宜,赢得了不同民族群体的拥护。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故B符合题意;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不属于民族政策,排除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CD。故选B。
2.C
【详解】
依据题文信息“从政治上”,结合所学可知,从政治意思上看国家重视脱贫问题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巩固国家统一,因此C符合题意。保护各少数民族正常的宗教活动与脱贫无关,排除A。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因此B错误。脱贫和依法治国无直接关系,D错误。综上故选C。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B符合题意;香港特区实行高度自治,民族平、民族团结这是我国的民族政策,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使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选项A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圆。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建设的基础。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行文以及各机关团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各种牌匾、标语、路标等,蒙汉两种文字并用 率已达到90%以上”,可知与语言文字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的使用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行文以及各机关团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各种牌匾、标语、路标等,蒙汉两种文字并用 率已达到90%以上”,认识到与民族语言文字相关,然后进行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广西确定为假期,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与保护,也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②④符合题意;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不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①不符合题意。③本身观点错误,不符合题意。由此可见,②④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7.D
【详解】
题干的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少数民族文化。“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说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故D符合题意;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完全汉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在题干信息中未涉及到,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人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故B项正确;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
9.A
【详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体现了我国各民族间的平等。①③④正确。“一国两制”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方针,与民族自治区无关,排除②。故选A。
10.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项正确;我国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非是各地区,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改造,无法判断少数民族地区是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D
【详解】
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名族地区实行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1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优惠政策,帮助、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不符合事实,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国情实际,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项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精神,保证了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同时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满足了各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A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共领导下,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代表,就国家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体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指的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因此,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项,排除不全面的BCD项。
15.A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项正确;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排除B项;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繁荣发展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16.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团结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此题选择D。
17.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党和政府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故D符合题意;实现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改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党和政府实施政策起到的作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C
【分析】
【详解】
图中①是峨边黎族自治县,②是马边黎族自治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乐山其他地区不同,故C正确;“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故A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故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错误。
20.B
【详解】
根据“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可知其与民族政策有关,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项正确;A项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原则之一,C项涉及的是国家统一问题,D项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都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排除。
21.C
【详解】
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见这一过程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逐渐被以国家宪法即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C正确;题干旨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没有体现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A排除;少数民族地区经过民主改革等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B排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排除。故选C。
22.A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A正确;BCD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目的,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排除。所以此题选A。
2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中华人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内蒙古;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4)同: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异: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经济特区只有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不断进行制度的创新;得益于因地制宜进行建设等。
【详解】
(1)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新中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5月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中成立最早的。第二小问,根据“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可归纳出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根据“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可归纳出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1980年设深圳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自治区”与材料三中的“特区”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经济特区只有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新中国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不断进行制度的创新;得益于因地制宜进行建设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