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2 15: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醴陵·八年级期末)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国的主权不容践踏,领土完整不容破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通邮、通航、通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对话交流、协商谈判
2.(2021·湖南宁远·八年级期末)“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最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求同存异、解放思想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2021·湖南道县·八年级期末)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南海问题
4.(2021·湖南隆回·八年级期末)在2021年对台工作会议上,汪洋强调:……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5.(2021·湖南新化·八年级期末)香港回归祖国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2017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66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的局限性
6.(2021·湖南临湘·八年级期末)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反对“台独”势力 C.一个中国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7.(2021·湖南北湖·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其中,在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方面的创新是( )
A.设立港澳经济特区 B.实行政协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行一国两制
8.(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主权归属不同 B.经济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外交方针不同
9.(2021·湖南娄星·八年级期末)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相同之处是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都有自己的宪法
C.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D.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八年级期末)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拟定一个名称,最适合的是
名称
内容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2.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3.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A.民族工作成就
B.外交工作纪事
C.思想文化成果
D.祖国统一大业
11.(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图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C.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2.(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我国能够成功地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国际地位的提高
C.综合国力的增强 D.军事力量的壮大
13.(2021·湖南新田·八年级期末)2017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根本原因是( )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D.外交政策的成熟
14.(2021·湖南隆回·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A.搁置分歧,共同繁荣 B.独立自主,主权至上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
二、辨析题
15.(2021·湖南龙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创新的根源。请举一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度创新。现代中国,农民实践创新的伟大举措是什么?
(2)材料二是中国共产党哪一创新理论实践的辉煌成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些理论创新?
(3)材料一中列举的引领发展的诸多创新中,你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创新?请说明理由。
三、综合题
16.(2021·湖南醴陵·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要求。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 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党的建设利国利民]
材料二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搬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材料三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党的思想旗帜飘扬]
材料四 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49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请仿照材料一,绘制一个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事件事间轴》(不少于4个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7.(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一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回顾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始终不渝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始终不渝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西藏和平解放有何历史意义
(2)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 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4)结合材料谈谈,为了给维吾尔族同胞带去更多的幸福和安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8.(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请根据下列坐标,探寻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轨迹。
(坐标——西藏)
材料一:70年在历史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西藏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西藏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2021年《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祖国统一方面来看,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何重要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该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走向民主”?
(坐标——东北地区)
材料二:东北地区资源特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重点任务,并谈谈“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坐标——上海)
材料三: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2008年,浦东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07年的2750.76亿元,占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的1/4、进出口贸易的1/2和外商投资总额的1/3。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坐标——港澳台地区)
材料四:
材料五: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六: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请分别写出上面两地的回归时间,材料五反映了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
(5)综上可知,实现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如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9.(2021·湖南炎陵·八年级期末)港版国安法的高票通过是香港历史上的重要一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香港只是这个庞大帝国末端微不足道的一隅,但对于中华帝国的人民和统治者而言,它始终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但问题是香港割让给英国人的方式令人恼怒不已。
——《香港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岛被英国人以什么方式“割让”?
材料二 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这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即使到了1997年,不管具体怎么做,政治上如何解决,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影响他们的投资利益,说清楚一点,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到1997年香港的政治地位改变了,也不影响他们的投资利益。
——《邓小平与世界风云人物》
(2)为处理香港这一特殊问题,中央政府实行了什么基本方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认识这一基本方针的?
材料三 香港在1842年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直至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为止,实行的是殖民地的政治体制,权力集中于英国任命的总督,立法局的所有议员(包括官守和非官守议员)均为港督任命。起初并没有华人的议员,直至1980年,任廷芳获委为首位华人议员。但在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史中,从来没有华人出任过总督。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治轨迹》
(3)根据材料三来看,回归前的港人是否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为什么?
材料四 回归以来,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迟迟没有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存在明显漏洞,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类活动愈演愈烈。去年”修例风波“发生后,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自决“”公投“等主张,毁损侮辱国家主权的标志,乞求外部势力干预和制裁香港,实施暴力犯罪和本土恐怖主义,严重践踏香港法治,对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造成严重危害,破坏社会稳定,重创经济民生,制造社会撕裂和对立,损害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荼毒下一代,贻害深远。
——《港区人大代表团集体声明,支持全国人大代表涉港决定》
(4)根据材料四回答,港版国安法的颁布有何现实意义?
20.(2021·湖南临湘·八年级期末)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年,中国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多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
——选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大陆与台湾之间基本没有联系。1987年,对外贸易总额仅为0.5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达到了 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490倍;2008年1月至12月,两岸贸易额达1292.2亿美元。
材料三: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1)材料一提到了哪些历史大事?“这一年”是哪一年?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4)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1.(2021·湖南·安仁县玉潭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祖国统一】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一中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2)你认为港澳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民族团结】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早在古代我国就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3)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制度?这项政治制度最终在法律上被确立是在哪一年?
四、论述题
22.(2021·湖南郴州·八年级期末)请根据下面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中国原则是指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这个原则是我国政府开展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故选项B符合题意;2008年,两岸已实现“三通”,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是增进友谊的方式,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对话交流、协商谈判”是解决争端、增进共识的途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原则,为世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经验,因此C项正确;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B项排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故选C。
3.B
【详解】
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最终在香港和澳门地区得以成功实施,故B正确;A、C排除;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南海主权归属之争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中国南海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故D与题意无关。
4.B
【详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故排除A,B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C;“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排除D。故选B。
5.A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1997年到2017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66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可知,这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实践。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我国于1997年7月1日收回了香港,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故A符合题意;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民族区域自治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建立的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西方媒体的局限性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D。故选A。
6.C
【详解】
根据所学可得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故C项正确;和平统一方针只是统一的方式,排除A项;反对“台独”势力不是政治基础,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不是政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7.D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在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方面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具体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行资本主制度。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D项正确;设立港澳经济特区属于经济范畴,“国家统一大业”属于政治范畴,排除A项;政协制度是我国建国以来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是二者最大的区别,排除;故选C。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符合题意;经济特区没有享有高度的自治权,A排除;经济特区没有自己的宪法,B排除;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C排除。故选择D。
10.D
【详解】
根据图表可知,图表反映的是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了港澳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图表主题围绕祖国统一大业展开,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点睛】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图表体现的是港澳回归,故图表主题是祖国统一大业。
11.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的行政区域,即“特别”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的行政区域,D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特别行政区的前提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内,排除A项;依据所学可知,特别行政区规定,香港回归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仍然可以和英国保持一定的政治经济联系,排除B项;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向香港派驻军队,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是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途径,不是原因,排除A项;国际地位的提高,是综合国力的增强的结果,排除B项;军事力量的壮大,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
13.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这是我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根本原因,故B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外交政策的成熟均是重要原因,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详解】
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地方管理政策上进行了多次创新,适应了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C项符合题意;设立香港特区和深圳特区不属于民族问题,且搁置分歧是解决香港问题时提出的,选项A排除;内蒙古自治区和深圳特区不涉及外交,主权至上符合香港特区设立理念,选项C排除;内蒙古自治区设立体现了因地制宜,民族平等繁荣的理念,深圳和香港不能反映民族问题,选项D排除。故选C。
15.(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答出一点即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改革开放理论(或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国两制”
(3)理论创新,科学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其他答案:实践创新,实践出真知(或实践实践验证里的唯一标准);制度创新,制度是执行方针路线的保障;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新的根源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度创新,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现代中国,农民实践创新的伟大举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根据材料二“上海东方之珠”,“香港回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辉煌成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如“一国两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领发展的诸多创新中,理论创新起决定作用。因为科学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代都要创新,也都会创新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点睛:抓住题眼“引领发展的诸多创新中,起决定作用的创新”,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科学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代都要创新也都会创新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践和全党智慧的结晶,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16.(1)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后的伟大成就:可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七千人大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包括经济特区的建立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浦东的开发与开放、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也可以是党的理论成果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时间准确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经验: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活动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回答了“引进外资”或“市场经济”即可。)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给予对外经济活动更多自主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的要求,等。(言之成理即可)
(3)原因:在台湾问题上,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子及其分裂活动依然存在。(回答了“台独”势力就可,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解的探索精神;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建国以来共产党所领导的重大事件有:1954年召开第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3-1956年实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1961-1965年实行八字方针,纠正党内的左倾错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修订新宪法;1990年开放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外我国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2)根据材料“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可知在深圳特区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说明深圳特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决定在东南沿海地区实行经济特区,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资。
(3)根据材料“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可知党和国家承诺不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活动始终存在,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前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加快,说明我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
(4)国家要给予新疆地区经济、技术、人才的支持;加大对新疆地区的开发力度;重视新疆地区的教育;加快新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意思相近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一国两制;这是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的构想,这一构想在香港和澳门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4)结合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给维吾尔族同胞带去更多的幸福和安康,我建议国家要给予新疆地区经济、技术、人才的支持;加大对新疆地区的开发力度;重视新疆地区的教育;加快新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18.(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 民实现了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资源特产丰富;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方便苏联援助。
(3)把上海推上舞台,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发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中英两国共同努力。
(5)学习强国本领,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坚定国家统一的信心,勇于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分析】
(1)
关于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角度回答即可。关于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关于重点任务,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重点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二“东北地区资源特产丰富”得出资源特产丰富;根据材料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得出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幅员辽阔,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根据材料二“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得出方便苏联援助。
(3)
关于原因,根据材料三“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得出把上海推上舞台,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关于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发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
关于时间,根据材料可知,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祖国在统一的大业上迈出了一大步。关于因素,根据材料五“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的信息即可概括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中英两国共同努力。
(5)
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从青年学生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如学习强国本领,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坚定国家统一的信心,勇于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
【点睛】
19.(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2)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指一个中国,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可以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这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和港澳台的稳定繁荣。
(3)没有;因为回归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
(4)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利于维护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根据材料二“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这是一个长期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和港澳台的稳定繁荣。
(3)根据材料“香港在1842年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直至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为止,实行的是殖民地的政治体制”“但在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史中,从来没有华人出任过总督”等可知,回归前的港人没有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因为回归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
(4)根据材料四“实施暴力犯罪和本土恐怖主义,严重践踏香港法治,对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造成严重危害,破坏社会稳定,重创经济民生,制造社会撕裂和对立,损害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荼毒下一代,贻害深远。”可归纳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利于维护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
20.(1)香港、澳门回归。1997 年。
(2)信息: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加强。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如何推进: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对台基本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任1点即可)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认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是各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和谐因素
仍然存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任重道远。(任1点)
【详解】
(1)根据“中国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多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可得出分别是香港、澳门回归。根据所学1997 年香港回归。
(2)信息:根据“大陆与台湾之间基本没有联系。1987年,对外贸易总额仅为0.5亿美元……”可得出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加强。基本方针: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如何推进:结合所学可得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对台基本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3)根据“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可得了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认识: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是各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任重道远。言之理即可。
21.(1)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2)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
【分析】
(1)
时间:根据图片及所学可得出,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根据图片及所学可得出,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
(2)
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等角度作答。
(3)
制度:根据所学可得出,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时间:根据所学可得出,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点睛】
22.题目:祖国统一
论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举行,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洗雪了百年国耻,极大的振奋了民族精神,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两者都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论文需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据根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主题是祖国统一。因此可以拟定的论文题目是祖国统一。论述可以从西藏和平解放、香港回归的角度作答。例如: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西藏和平解放和香港回归都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