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2 15:2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4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一个中国,高度自治”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2.(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下面是李明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B.新中国统一大业不断深入推进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3.(2021·湖南洪江·八年级期末)“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两岸暂时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造成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直接历史原因是()
A.日本割占台湾岛 B.荷兰殖民者抢占台湾
C.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 D.“台独”分子分裂台湾
4.(2021·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一位同学为表达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情,绘制了这幅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海南
5.(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7.(2021·湖南雨花·八年级期末)某同学在期末复习时在笔记本上整理出了如下内容,他复习的主题是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D.海峡两岸的交往
8.(2021·湖南·教研室八年级期末)“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下列图片表明:
A.一个中国原则得到世界认可 B.和平统一已成定局
C.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得到深化 D.两岸关系一帆风顺
9.(2021·湖南北湖·八年级期末)1月2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台海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对台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大陆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 )
A.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保持“一中一台”
10.(2021·湖南·八年级期末)《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1.(2021·湖南·八年级期末)1992年,海峡两举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12.(2021·湖南古丈·八年级期末)1992年,“海协会”角“海基会”达成“九二我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互补互利原则
13.(2021·湖南华容·八年级期末)1992 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海峡两岸“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经济领域密切合作 B.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C.两岸直接“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4.(2021·湖南会同·八年级期末)2018年5月20日,针对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发表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演讲一事,国台办发言人重申了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即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互联互通
C.共同应对南海危机
D.禁止台湾拥有核武器
15.(2021·湖南郴州·八年级期末)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二、判断题
16.(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以立法的形式把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
三、综合题
17.(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体现了我国一项什么政治制度被载入宪法?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香港为什么能够顺利回归?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习马会”坚持“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
18.(2021·湖南鹤城·八年级期末)习近平: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反攻大陆」和「解放台湾」的对立中1950年代爆发两次台海危机:1955年(民国四十四年)中共攻占中华民国政府在浙江沿海岛屿的军事据点,国军撤离;1958年(民国四十七年)8月23日,中共从福建沿海向金门隔海炮击,长达四十四天。八二三炮战后,双方转为军事对峙,不再有大規模的武力行动。
——台湾“三民”版普通高中《历史第三册》
材料二::“从历史角度看,大陆与否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那里人民己经习于那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邓小平文选》第三册
材料三:
材料四:台湾同胞被推到两岸对峙的前沿,台湾当局则成为美国手中的一个“棋子”。70年间,由于两岸政治对立,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深受影响。“台独”分裂势力两次取得“执政”权,乘机鼓动扩大两岸对立,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推行“去中国化”,阻挠限制两岸民间交流往来,甚至与大陆对抗,结果是台湾更加被边缘化,台湾同胞的利益更加没有保障。
——摘自《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两岸关系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解决统一问题构想的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形成的基本对台方针和在此方针指导下成功实践的两大案例。
(3)依据材料四,指出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实现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
19.(2021·湖南新邵·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
材料二: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巩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努力推进两岸协商对话,推动经济互利融合,加强基层和青少年交流。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权益,让更多民众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
材料三:《反分裂国家法》划下红线,有效反制“台独”分裂行径,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规划了广阔空间和前景。正如《反分裂国家法》在维护祖国统一发挥重要作用一样,“港区国安法”将是保护国家安全之法,是维护香港和平安定之法,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之法,是造福香港同胞之法。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怎样的制度?有什么作用?
(2)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现阶段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是什么?
(3)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在哪里?我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和“港区国安法”有什么重要作用?
(4)当前,香港繁荣发展,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但少数“台独”“港独”分子顽固坚持“台独”“港独”立场。面对这种现象,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20.(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一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材料四:
(1)指出材料一中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科二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90年、1992年发生的海峡两岸的重大事件。
(4)材料四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当前有哪些因素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1.(2021·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 大型画册《两岸关系6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全面展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巨著。画册分为“历史归属”“隔绝对峙”“交流往来,和平发展”3个篇章,以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为主线,回眸了海峡两岸60余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记录了1979年至2010年期间两岸打破隔绝、接触谈判、反“独”促统、“三通”交流、共襄盛举等内容……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哪一基本方针 请根据材料阐释该方针的基本内容。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两岸“隔绝对峙”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现阶段,两岸“交流往来,和平发展”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材料三中“一中一台”的实质是什么 请结合史实驳斥李登辉的谬论。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22.(2021·湖南新化·八年级期末)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地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是什么?“5个自治区”里最早建立的是哪一个?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见下图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是20世纪末回归祖国的两个地区的区旗。这两个地区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哪一方针政策的成功实施?
材料四 蔡英文接受《华盛顿邮报》资深副主编LALLYWEYMOUTH专访时被问道,“习近平是否给出要求承认九二共识的期限?”蔡英文回应:“台湾政府不太可能违反民意,去接受对方设的期限。”这是蔡英文首度正式拒绝九二共识。
——《环球时报》
(4)材料四中“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23.(2021·湖南永定·八年级期末)材料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回故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国民党元老、国际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国殇》
材料二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学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
——新华社评论
(1)材料一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陆对台基本方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九二共识”?蔡英文的两岸政策目标是什么?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该构想成功的在哪两个地区得到实践?
24.(2021·湖南凤凰·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 新闻两则:
2016年3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发表“5.20”讲话虽然提及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在必须明确接受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道必答题面前,她交出了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两岸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人民日报》
(1)从材料一来看,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4)目前海峡两岸关系面临新挑战,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建议蔡英文(现台湾地区领导人)怎样做才能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发展。
25.(2021·湖南娄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全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70年来,我们……推动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开启两岸协商谈判,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摘编自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2019年1月2日)
(1)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新时代的中学生在此问题上有何正确认识?
(2)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方针政策的成功实施?港澳回归祖国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思考,“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你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展望?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随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对台湾问题的说法正确,但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不合题意;D项体现的是国共合作,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B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香港回归,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澳门回归,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第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完全统一。所以这四幅图片的共同主题是新中国统一事业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了。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了今天“两岸暂时别离”的局面。C符合题意。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排除A;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排除B;“台独”分子分裂台湾是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但其不得人心,最终必定失败,排除D。故选C。
4.B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中依偎在母亲身边的两个小朋友,代表的是香港和澳门,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的是台湾,故选B。
5.D
【详解】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D项正确;ABC项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正确;据所学可知,“共识”是指思想领域的“认知”,而“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促进两岸文化合作”属于行动、是实践,故A、C排除;2008年实现两岸直接“三通”,D与题意不符。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基会是台湾成立的民间组织;海协会是大陆成立的民间组织;九二共识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为了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统一,颁布了《反分裂 国家法》;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由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复习主题是海峡两岸的交往,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中国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和香港澳门,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因此图片表明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得到深化。选项C符合题意;一个中国原则得到世界认可,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和平统一已成定局,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B排除;两岸关系一帆风顺,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C。
9.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A项正确;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大陆放弃武力统一,排除C项;保持“一中一台”是错误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0.D
【详解】
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答案选D。
1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B,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排除;C项不属于“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排除;D项是发生在2008年,排除。故选B。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我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内容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ABC不是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原则下,怎么统一的方式都可以考虑,但是这个前提不得改变,这个原则不得破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A
【详解】
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这是正确的,但不能从题目得出结论,排除B,唯一途径并不是武力,排除C;“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但与题意无关,排除D;题干说明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故答案选A。
16.正确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该法律的主要内容是鼓励两岸继续交流合作,但同时也首次明确提出了在三种情况下中国大陆可用“非和平手段”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该法公布实施以来,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反国家分裂法》,以立法的形式把反对和遏制“台独”、维护祖国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故本题说法正确。
1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一国两制”的政策保证。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方面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详解】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调动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香港能够顺利回归,根本上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上升,直接原因是“一国两制”的政策保证。
(3)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方面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18.(1)从关系紧张,出现军事冲突转为军事对峙,不再有大规模武力对抗;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并享有高度自治。(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3)“台独”势力阻挠,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干涉;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港澳回归,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1958年(民国四十七年)8月23日,中共从福建沿海向金门隔海炮击,长达四十四天。八二三炮战后,双方转为军事对峙,不再有大規模的武力行动”可得出“20世纪50年代两岸关系出现的变化是从关系紧张,出现军事冲突转为军事对峙,不再有大规模武力对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邓小平解决统一问题构想的具体内容是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并享有高度自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形成的基本对台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此方针指导下成功实践的两大案例是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3)根据材料四中的“台湾当局则成为美国手中的一个“棋子””可得出“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是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干涉”;根据材料四中的““台独”分裂势力两次取得“执政”权,乘机鼓动扩大两岸对立”可得出“目前影响台湾回归的不利因素是“台独”势力阻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实现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港澳回归,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言之有理即可)。
19.(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台独”(或美国干涉,或外国干涉等);维护祖国统一等。
(4)坚决反对“台独”。(有理即可)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第二小问:据第一小问可知问得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结合课本所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第一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第二小问:据所学,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材料三“有效反制“台独”分裂行径,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规划了广阔空间和前景。”可知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是“台独”势力的分裂行为,据所学,还有美国干涉或外国干涉等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阻力;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正如《反分裂国家法》在维护祖国统一发挥重要作用一样,“港区国安法”将是保护国家安全之法,是维护香港和平安定之法,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之法,是造福香港同胞之法。”由此可知,我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和“港区国安法”的作用,维护国家、地区安全,维护祖国统一等。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调整政策,促进海峡两岸统一。两岸统一是海峡两国人民的共同信仰,故要坚决反对台独。
20.(1)1951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基会成立达成“九二共识”。
(4)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西藏是我国藏族聚居的地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的回归体现了我国“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台湾程丽丽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进行商谈,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4)根据材料所给提示信息可知,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当前威胁海峡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国际反华势力的存在以及台独势力的存在。
21.(1)“一国两制”。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了今天的局面。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等等。
(3)分裂祖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言之有理即可)
(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谈出自己的认识,观点正确即可)
【详解】
(1)根据“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得出是“一国两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两岸“隔绝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两岸“交流往来,和平发展”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等等。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一中一台”实际上就是分裂祖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言之有理即可。
(4)综合所学内容可知,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言之有理即可。
22.(1)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
(2)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西部大开发。
(3)一国两制
(4)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统一。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保障了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依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是党和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此外,还有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3)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第一幅图片是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第二幅图片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由此可知,这两个地区的顺利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实施;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分别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依据材料四“习近平是否给出要求承认九二共识的期限?”并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含义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实现统一。
23.(1)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急切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目标: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
(3)构想:“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详解】
(1)根据”国有殇/不得大陆/不回故乡/大陆乎/何日光复“可得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急切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根据所学,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目标:根据所学可得出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
(3)构想: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港澳历史发展新纪元,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
(2)图一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图二中葡交接仪式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承认九二共识,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强两岸和平交流。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可知,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所学可知,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图一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图二中葡交接仪式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两岸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可知,她应该承认九二共识,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强两岸和平交流。
25.(1)民族区域自治。①拥护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②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③与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④同破坏民族团结言行作斗争。
(2)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尽管存在一些阻碍统一的因素,但统一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对国家统一有信心,并做出自己应用的努力等。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作为新时期中学生,应该拥护并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与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以及同破坏民族团结言行作斗争等。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理论。1997年香港的回归和1999年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运用。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基础。
(3)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形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
(4)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尽管存在一些阻碍统一的因素,但统一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对国家统一有信心,并做出自己应用的努力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