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2 15:3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2.(2021·湖南新田·八年级期末)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3.(2021·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周恩来说:“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一天一天好起来。……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这一原则的双边谈判是
A.中缅 B.中日 C.中美 D.中印
4.(2021·湖南炎陵·八年级期末)1954年缅甸总理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这种恐惧。”“恐惧”的消除主要是因为中国
A.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5.(2021·湖南鹤城·八年级期末)2020年6月15日晚,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据知情人士透露,印方伤亡3人,我方也有伤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的行为( )
A.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违反了合作共赢的原则
C.违反了求同存异的原则 D.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
6.(2021·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以崭新面貌出现于世界。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我国奉行(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不结盟的战略
C.“求同存异”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
7.(2021·湖南雨花·八年级期末)2021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公布了2020年6月15日印度军队在加勒万河谷非法越过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我边防部队发生肢体冲突细节,4名解放军牺牲。印度的这一行为违背了建国初期中印缅三国总理共同倡导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2021·湖南华容·八年级期末)1953年底,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内容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⑤平等互利 ⑥和平共处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9.(2021·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2021·湖南望城·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期间的照片,在此次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百花齐放 B.合作共赢
C.实事求是 D.求同存异
11.(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A.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B.周恩来揭露了美国的阴谋
C.这次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D.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12.(2021·湖南雨花·八年级期末)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缓解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D.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的上述发言是在
A.与印度政府代表谈判时 B.万隆会议上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上海APEC会议上
14.(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5.(2021·湖南新化·八年级期末)1955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某国际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九大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6.(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17.(2021·湖南·八年级期末)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8.(2021·湖南郴州市安仁县玉潭学校·八年级期末)(2016·贵州安顺)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对敌人实施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中国担任这一使命的部队名称是
A.海军陆战队
B.陆军特种部队
C.火箭军
D.武装警察部队
二、判断题
20.(2021·湖南古丈·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综合题
21.(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同学,为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系列活动。请跟随他们参与活动,回答问题。
活动一:【理大事】
下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重大事件的梳理(部分)
时期 事件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 1956年9月,①_____________,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12月,②_____________ ……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召开,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中①、②处的重大事件,并补充②事件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读史料】史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时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史料二: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论》
史料三:“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2)史料一中,指出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史料二中,中国实现“第二步”的标志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史料三中所说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梅开三度”是指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活动三:【悟党史】
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摘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材料二:2021年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中美对话之际,朋友圈内流传着两张辛丑年的照片。(如下图)前者是历史上《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后者是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
(5)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由谁提出的?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中共十九大又确立了哪一新的科学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6)两个辛丑年的不同画风,似乎就是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最好写照。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幅照片中的现象出现的不同原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些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又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提出的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标准,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这有利于消除缅甸等国的恐惧,故选D;奉行“一边倒”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这并不能消除缅甸的恐惧,反而会使像缅甸这样的非社会主义阵营小国担心自己被“赤化”,排除A;“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B;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D。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在中印双边谈判过程中,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说,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恐惧。故B符合题意;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故A不符合题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故C不符合题意;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可知,加勒万河谷地区主权历来属于我国,印军的行为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此可知,题干材料中印度的行为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合作共赢的原则是指合作的双方可以互相受益、共同发展,明显与题干材料印度的行为不符,排除B项;求同存异的原则是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明显与题干材料印度的行为不符,排除C项;印边防部队出尔反尔,严重违反两国有关边境问题协定协议,严重损害两军关系和两国人民感情,不会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7.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河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故A正确;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故B错误;“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周恩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排除C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故排除D项。故选A。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①②③⑤⑥。选项A符合题意;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的外交政策政策,④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面对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疑虑和不安,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访华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逐步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D正确;“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港澳台地区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故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故B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国与国之间面对争议寻求合作的策略,故C错误。故选D。
10.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D正确;百花齐放、合作共赢、实事求是均不符合史实,故ABC错误。
11.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结合题干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这里指的是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D项符合题意。 重点是“和解”两字,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以及有误殖民国家参加都不能体现“和解”。因此AC错误。周恩来主要是强调了求同存异方针,没有涉及到揭露美国阴谋,因此B错误。综上故选D。
12.B
【详解】
根据材料“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使会议圆满成功。B项正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召开的,不只是亚洲,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提出来的,但是不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是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化解了与会各国的分歧与矛盾,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B符合题意;与印度政府代表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不符合题意;上海APEC会议是在2001年召开,那时周恩来已经逝世。故D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归纳出“求同存异”,结合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14.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B项所述“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内容,B正确;A项对应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C项对应的是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D项对应的是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坚持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C符合题意;中共十九大召开于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A;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排除B;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1971年召开,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故选C。
16.D
【详解】
题干材料中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及“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的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这次国际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是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7.B
【分析】
【详解】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指的是周 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指的是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了台湾问题,所以答案选B
18.B
【分析】
【详解】
在1949年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周恩来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再次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的是彭德怀。因此②③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防御性政策,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改名为火箭军,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0.正确。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不同,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故正确。
21.(1)①:中共八大召开;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补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2)突出特点:两大阵营对峙。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标志:三大改造完成。实质:社会主义革命。
(4)历史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最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邓小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不同原因:《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清政府腐败,综合国力弱,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列强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地,限期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做法:我们青少年应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发扬实干精神等。
【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所以①处应填“中共八大召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所以②处应填“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②事件的主要内容应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2)根据史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可知,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对峙。根据史料一“…………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时外关系而努力”,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根据史料二“……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实现“第二步”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完成;其实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4)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根据材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由邓小平提出的。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中共十九大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6)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两个辛丑年的不同画风出现的原因。如《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清政府腐败,综合国力弱,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列强为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地,限期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知识,从我们青少年应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发扬实干精神等方面谈做法。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