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土地改革 期末试题选编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画家米谷创作的漫画《从泥土中站起来!》。它体现的主题内涵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 D.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020·湖南永州·中考真题)下表反映了195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对比情况。表中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13213 14369 16392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完成了三大改造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021·湖南鹤城·八年级期末)“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这主要体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上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战争 D.“一五”计划
4.(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D.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5.(2021·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6.(2021·湖南会同·八年级期末)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7.(2021·湖南洪江·八年级期末)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1·湖南雨花·八年级期末)下图反映的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历史事件,该事件
A.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B.法律依据是《共同纲领》
C.最终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D.巩固了人民政权
9.(2021·湖南宁远·八年级期末)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抗美援朝胜利 D.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10.(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八年级期末)“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1.(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图是小史同学整理的学习要点。 据图中信息可推断他整理的内容是
A.土地改革 B.建立新中国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2.(2021·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A.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B.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
C.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13.(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1952年的冬天,农民李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项直接相关?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进行了改革开放
C.实行了土地改革 D.西部大开发
14.(2021·湖南雨花·八年级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这种变化
A.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B.得益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
C.源自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5.(2021·湖南·安仁县玉潭学校八年级期末)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 C.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公社化
16.(2021·湖南古丈·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一部著作中指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百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你认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战争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西藏和平解放
17.(2021·湖南龙山·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成立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18.(2021·湖南醴陵·八年级期末)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
二、综合题
19.(2021·湖南新邵·八年级期末)新中国是一个新生政权,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新生政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说历史
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诞生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三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做武装侵华的尝试。
(1)材料一中的照片最早拍摄于何时?(要求写出年月日)当时人们正在参加什么活动?这一活动有何标志性意义?
(2)材料二中“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依据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
(3)“历时三年与邻国并肩战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在战场上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请任举一例。
(4)材料二、三中所述大事对刚刚成立的新政权有何共同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泥土中站起来!”,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于1950-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彻底翻身获得解放,A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宣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B排除;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C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排除。故选A。
2.A
【详解】
考查点:土地改革、解题思路:根据“1950——1952年”、以及粮食产量从13213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等信息可知,1950——1952年我国农业获得巨大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与农业的发展。A正确;三大改造的时间是在1953年到1956年,时间不符,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损害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导致了农村经济的下滑,与材料不符,C错误;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时间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3.A
【详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建国初期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因此A正确。三大改造是从1956年开始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属于建国初期。因此B错误。抗美援朝和一五计划与农民无直接关系,因此CD错误。综上故选A。
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故D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故A排除;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中国大陆基本完成统一,故B排除;香港澳门回归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故C排除。
5.C
【分析】
【详解】
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所以答案选C。
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选项A符合题意;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与农民的态度不符,B排除;消灭了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利益不符,C排除;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排除。故选A。
7.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在土地改革后能够分到的东西。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不仅分到的土地,还有分到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故答案选D。
8.D
【详解】
根据材料“农民分到了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为了使无地或少地农民获得土地,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项正确;土地改革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排除AC项;当时的法令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B项。故选D项。
9.A
【详解】
根据题干中“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大农民拥护新中国政权,主要是因为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A符合题意;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胜利与土地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减租减息”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B
【详解】
据题干材料内容,首先判断这一事件指的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故B项正确;A项是抗日战争的意义,排除;C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D项是抗美援朝的影响,排除;故选B。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废除地主土地剥削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我国的土地改革,因此A项符合题意。建立新中国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土地占有比例仍极不合理,因此B错误。三大改造重点是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因此C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之后,排除D,综上故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
12.A
【详解】
根据材料“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士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了数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故选项A符合题意;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是在三大改造过程中,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题干情景的出现与土地改革直接相关。故C项符合题意;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农民分得土地无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故B不符合题意;西部大开发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实行,与题干现象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B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农民家里地很少,生活贫困,但到1953年却取得了丰收,生活显著改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将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此这种变化得益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建立,B项正确;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依据“1952年底”“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可知与土地改革有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翻身获得解放,B正确;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排除;1953-1956年我国开展了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采取农业合作化的方式,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排除;1958年党和政府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结果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排除。故选B。
16.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20世纪5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故A项正确;BD项与题干“几百万农民从中国各省起来”不符,排除BD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17.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及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A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排除;《宪法》的内容没有涉及废除出地主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D排除;故选B。
1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视农业问题的主要体现是1950-1952年实施土地改革,通过这次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奠定基础,故C正确;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属于政治建设,故排除A;抗美援朝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故排除B;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建立独立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故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C。
19.(1)时间:1949年10月1日;活动: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抗美援朝;黄继光(或邱少云、罗盛教)
(4)巩固了新政权。
【详解】
(1)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诞生”,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举行开国大典。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欢庆新中国诞生。由此确定答案。
第二小问:由前面的问题,可知“这一活动”指的是开国大典。据所学,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当时农村盛行的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第二小问:由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由此可知,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三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由此可知美国侵略了中国的邻国,对中国也有侵略行为,由此可以想到抗美援朝。结合课本所学,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美国还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鸭绿江边;并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为了保家卫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1950——1953年,中朝两国人民历时三年同美帝国主义作战。第二小问:据所学,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4)依据前面的问题,可知材料二表述的是土地改革、材料三表述的抗美援朝,结合课本所学,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抗美援朝胜利,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由此得出:两个事件都巩固了新政权。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