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洪江·八年级期末)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
B.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2021·湖南道县·八年级期末)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一五计划 B.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C.“大跃进”运动兴起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3.(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4.(2021·湖南北湖·八年级期末)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我国仍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正确指引
C.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
D.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高昂的建设热情
5.(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6.(2021·湖南宁远·八年级期末)邓小平曾说道: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该材料总结的是( )
A.“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两个凡是”的教训
7.(2021·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1964年,美国作家斯诺说某国领导人与他交谈时这样说:“过去15年中我们有些事情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这里的“失误”是指(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三大改造
8.(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9.(2021·湖南·安仁县玉潭学校八年级期末)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0.(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11.(2021·湖南隆回·八年级期末)“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12.(2021·湖南娄星·八年级期末)20世纪50年代末,反映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愿望的重大事件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道路
C.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3.(2021·湖南双峰·八年级期末)“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这段话评价的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红卫兵闹革命
C.中国姓“资”还是姓“社”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4.(2021·湖南北湖·八年级期末)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走了一些弯路。下列属于“弯路”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2021·湖南洪江·八年级期末)“两弹功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 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出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16.(2021·湖南怀化·八年级期末)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被誉为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公而忘私,艰苦创业
C.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D.反腐倡廉,崇尚节约
17.(2021·湖南娄星·八年级期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创业、无私贡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8.(2021·湖南华容·八年级期末)1964年,为改变河南兰考县面貌因劳累而病逝,被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孔繁森
19.(2021·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①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2021·湖南醴陵·八年级期末)习近平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平凡的英雄”是
A.邱少云 B.王进喜 C.黄继光 D.袁隆平
21.(2021·湖南鹤城·八年级期末)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22.(2021·湖南凤凰·八年级期末)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23.(2021·湖南新邵·八年级期末)援藏16年积劳成疾因车祸逝世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邵阳籍生物学家钟扬入选201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果1964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被评为“党的好干部”的应该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24.(2021·湖南湘乡·八年级期末)“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这句话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雷锋 B.屠呦呦 C.焦裕禄 D.王进喜
25.(2021·湖南雨花·八年级期末)“为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面貌,他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
A.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B.“铁人”王进喜
C.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D.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
26.(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八年级期末)为结束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雷锋
27.(2021·湖南望城·八年级期末)习近平:“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主席称赞的是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袁隆平
28.(2021·湖南炎陵·八年级期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B.邓稼先领导设计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评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名埋姓人”的民族英雄
C.焦裕禄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
D.雷锋以助人为乐的朴素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
29.(2021·湖南道县·八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的是
A.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B.王进喜——“铁人”
C.邓稼先——“计算机之父” D.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30.(2021·湖南华容·八年级期末)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1.(2021·湖南龙山·八年级期末)“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2.(2021·湖南·安仁县玉潭学校八年级期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3.(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八年级期末)1980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谁的名誉得以恢复
A.雷锋 B.贺龙 C.陈毅 D.刘少奇
34.(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是几个年份《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语汇,其中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组是( )
A.严重、困难、开国大典 B.美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志愿军、土改完成
C.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合作社 D.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
35.(2021·湖南桂阳·八年级期末)“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副对联是我国 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6.(2021·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D.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37.(2021·湖南·桂阳县展辉学校八年级期末)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着重描写了上海“文革”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一月风暴”“夺市委市政府权”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文革”的进程。中国要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38.(2021·湖南娄星·八年级期末)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39.(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0.(2021·湖南新化·八年级期末)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二、判断题
41.(2021·湖南古丈·八年级期末)“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的冤假错案中最大的冤案是贺龙案。()
三、简答题
42.(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图的人物是谁?列举与他同时期的两位模范人物。他们身上的哪些时代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题
43.(2021·湖南洪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制定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规划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2)1953﹣1957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工业方面的成就有哪些?(写出4点)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1954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大会形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什么?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三反映的现象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这场动乱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6)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44.(2021·湖南凤凰·八年级期末)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艰难曲折。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 下表为1952年和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材料四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图中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材料三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上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B正确;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排除C;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中共八大指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排除AD。故选B。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题干“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不符,排除A项;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与题干“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时期总路线,其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B项中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三大改造在1956年完成;公私合营属于三大改造中队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C项中联产承包是1878年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深圳特区是1980年开放的;和平统一是针对台湾、香港、澳门的政策;D项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A项符合题意,故选A。
4.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违背了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的方针,导致出现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项符合题意;而ACD项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仍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5.B
【详解】
材料中对花生的描述是一种虚报产量的行为,它是发生在1958年到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的表现,故选B;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排除A;文化大革命发生时间是1966年到1976年,时间不符,排除。
点睛:本题要抓住材料文字的特点,由浮夸描述而联想到大跃进运动,而时间“50年代”则坚定判断B的信心。
6.B
【详解】
依据题干“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可知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有关,1958年党和政府为了尽快建成共产主义,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此后的三年经济困难,B正确;“文化大革命”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破坏民主法制建设, 不符合题意,A排除;题干旨在反思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失误,并没有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C排除;“两个凡是”的失误在于继续“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选B。
7.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1964年……过去15年……一些失误……”可知,在这十五年中,“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文化大革命”是1966到1976,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1966年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并召开中共八大取得重大成果,确定了正确方向,但随后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属于严重失误,这个时段的历史特征为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D项正确;A项反映的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排除A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加上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困难,排除B项;C项没有体现经济方面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择D。
9.B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B到C段即1957-1960年我国农业经济在走下坡路。其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由于“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导致我国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B项正确;经济建设有计划性指的是我国实施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到1957年,排除A项;自然灾害出现于1959-1961年,不是农业经济从1957年就迅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从图中可以看到1960年起农业经济开始上扬,这也说明导致农业经济下滑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排除C项;文革开始于196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8年,我国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三年经济困难,1960年我国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提出八字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故选D;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不是导致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的主要原因,排除AB;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与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无关,排除C。
【点睛】
11.A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可知,这首歌谣体现的是大跃进时期的特色。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而题干反映的正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表现,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12.A
【详解】
1958年,我国为了快速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反映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愿望。故A项正确;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道路。排除B项;1954年一届人大会议,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排除D项。故选A。
13.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说明了“我们”想快速或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但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同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又急于求成,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了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经济困难,故A项符合题意;B项体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C项困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D项的实质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均与题干“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走的弯路有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结果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A项正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英模人物,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故C符合题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保家卫国,不怕牺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雷锋是党的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英模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公而忘私,艰苦创业,故B符合题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善于改革,勇于创新、反腐倡廉,崇尚节约表述与题干人物不符,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雷锋是党的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他们都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英模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贡献,故A符合题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崇尚民主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8.A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相关知识点。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贫穷的面貌开始改变。1964年焦裕禄因劳累而病逝,人民称颂他为“党的好干部”。故选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19.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天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青包兰筹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故B正确;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是在文革时期,故含有②的A、C、D错误。综上答案B。
2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B正确;邱少云、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英雄,排除AC;袁隆平在1973年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D。故选B。
21.A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60年,王进喜响应党的号召,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艰苦奋斗,靠人拉肩扛运输钻井工具,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提前打出了原油,王进喜被称为“铁人”,A项正确;邓稼先是“两弹一星”元勋,排除B项;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排除C项;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党的好战士”,C项被誉为“铁人”,D项是“两弹元勋”。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人”是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故D符合题意;屠呦呦是青蒿素的研制者,故B不符合题意;雷锋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故A不符合题意;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A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焦裕禄同志,他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群众同当地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后来因病去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A项正确;王进喜是著名石油工人,为大庆油田的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铁人”,排除B项;雷锋是坚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排除C项;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口,壮烈牺牲,排除D项。故选A项。
26.C
【详解】
依据题干“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做出突出贡献的”,据所学,我国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我国才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克服艰苦的条件,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为建成大庆油田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利于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C项正确;邓稼先为研制原子弹、氢弹作出了贡献,排除A项;焦裕禄为治理兰考自然灾害作出重大贡献,排除B项;在社会主义建设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排除D项;故选C。
27.A
【分析】
【详解】
根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结合所学可知,焦裕禄是干部楷模,在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故选A;雷锋是解放军战士,王进喜是大庆油田工人,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排除BCD。
【点睛】
28.B
【详解】
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千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不是邓稼先领导设计,B项符合题意;ACD项表述与史实相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9.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被称为“两弹元勋”。因此,C项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因此,ABD项先进人物与称号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3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一场内乱,提倡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故C符合题意;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战争的口号,故A不合题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故B不合题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改革开放后的口号,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1.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陈伯达、江青等人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因此,题干中的口号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C。
3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文革中,造反派冲击政府机关,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使国家政权遭到了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遭到了践踏。据“造反有理”可知,这段描写表现的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场景,D项正确;“造反有理”与开国大典、土地改革、 三大改造均无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3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强加给国家主席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并被迫害致死,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破坏了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1980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陈伯达、江青等人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D符合题意;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A排除;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B排除;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排除。故选择D。
35.B
【详解】
据材料“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并结合所学可知,“十年”内乱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导致许多冤假错案,给国民经济、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很大破坏,导致“是非不分、黑白颠倒”,B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巩固了政权、恢复经济,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A说法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成就是主要的,而“文革”内乱,给国民经济带来了灾难,C说法不符题意;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高,故D不符题意。
3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刘少奇冤案就是其典型体现。故C符合题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不符,排除A;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D。故选C。
3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月风暴”“夺市委市政府权”等反映了“文革”时期法律不健全,人民的民主权利不能得到保障。中国要避免“文革”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故B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是由于犯了左倾错误,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跟封建思想没有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中犯了教条主义和盲目个人崇拜的错误,但材料没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是由于党内左倾错误而导致,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项是C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关键词。
38.B
【分析】
【详解】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反映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害,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一起冤案,说明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启示我们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故选B。
39.B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排除AC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0.D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故D符合题意;中共八大的召开是在1956年,是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排除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在1971年,“文革”没有结束,排除B;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是在“文革”期间,排除C。故选D。
41.错误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本题错误。
42.焦裕禄;雷锋、王进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和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显著成就。“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十年建设时期的英雄摸范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身上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和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点睛】
43.(1)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3)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5)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入混乱。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6)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意思对即可)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以看出图表中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最快。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根据所学知识,1953﹣1957年是我国实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工业方面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3)根据所学知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根据材料二“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5)根据材料三“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现象是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入混乱。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6)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44.(1)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实现工业化;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图中反映的是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因此这一历史事件是指开国大典;这一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因为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根据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实现工业化;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一五计划。
(3)根据材料三“1952年和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的事件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根据材料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上出现的重大失误。
答案第1页,共2页